黑千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2章 許都的風雲,三國之夏侯棄子,黑千羽,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曹操還沒有到許都,就有人開始在劉協面前說著,大軍南征,結果卻大敗而回,必須要曹操自己上表謝罪,並且廢除丞相,恢復三公制度。

一時之間,原本就恐懼曹操的許多人也紛紛在推手的鼓動之下,紛紛跳出來上書,劉協也是難得的看到了自己的龍案上堆滿了奏章,而且全部都是紙質的。但是劉協看到了這些之後,心中卻並沒有多少的高興,經歷過了董卓、李郭,還有現在的曹操之後,他深深的知道,自己的手中若是沒有軍權,沒有軍隊,這些彈章對曹操來說,根本就無法造成任何的影響。

如果口水和怨念,能夠殺了這些亂臣賊子,那麼這些人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遍了。

留中不。這就是劉協採取的態度,一切都等著曹操回來之後決定。

荀彧看著這個局面,心中也是不斷的在權衡著,這段時間以來,他也是四處拜訪,又或者在辦公的時間召集相應的人過來談話,目的也不過是想要維持住眼下的局面,甚至是對有些人直說,就當是為了漢室儲存元氣。

有些人聽著荀彧的勸說,面上應下了,至於內心是如何想法,卻也是不得而知;有些人覺得荀彧也不過是和曹操沆瀣一氣,言語之中不斷的諷刺著荀彧也不過是曹操帳下的一走狗罷了,明言若不是荀彧當年勸說,陛下也不會成為曹操的傀儡。

至於說,回家之後,那又是和自己家中的長輩不斷的商量著,有的長輩覺得時代不再了,還是暫時伏低比較好,有的人則是不甘心原本的風光和權力不能就此失去,尤其是如同曹洪等人,不過是一介武夫而已,居然還敢打上門?這讓自己累世兩千石的面子又哪裡放?若是不給這些人一些教訓,日後還不知道會怎麼樣。

沒有了如同那日官渡戰勝袁紹歸來時的那種大排場,天子也沒有出城迎接,這讓曹操的心中還是有些不爽。但還是在安頓完所有的軍務之後,按照禮制立刻進宮面見劉協。

“臣曹操,奉命征討不臣歸來,特來複命。”即便此時的曹操已經取得了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的資格,可依舊是恭恭敬敬的行了大禮,讓人挑不出一點錯處來。

“丞相遠征辛苦。快快請起,快快請起。”即便劉協心中對曹操再恐懼,再不樂意,也不得不在面上做好文章,露出一副君臣相得的模樣。

“丞相舉大軍南征,不知情況如何?近日聽聞市井之間有傳聞,說是丞相乃是大敗而歸,還口口聲聲的說著要朕下詔責罰,丞相且看看,朕的案臺上的彈劾文書都已經堆得那麼高了。”即便是劉協已經知道了結果,即便他知道這些彈劾對曹操來說根本就沒有任何的作用,劉協還是想要拿出來顯示一下,讓曹操看看,朝中,或者是這大漢天下,有多少人是對曹操不滿的,有有多少人是支援自己的。

“未能為陛下一舉攻克荊州,甚至拿下江東,此乃臣之過錯,然則將士在前方用命,卻有人在背後如此作為,這些人也不怕傷了前方將士的心。此戰,雖然北軍士卒多不習水戰,但是卻依舊被我軍在赤壁一把大火燒了孫劉逆賊大部分兵馬。眼下正穩佔荊州,臣也已經責令曹仁都督荊州,讓文聘、甘寧、魏延等人加緊操練水軍,待水軍大成之日,再為陛下平定孫劉逆賊。”反正在曹操的嘴裡,劉備和孫權一樣,都是不服從朝廷的逆賊,什麼皇叔不皇叔的。

“朕怎會不知愛卿在前方督戰辛苦,這些彈劾的奏章,朕自然不會放在心上,所以就全部都留中不。”劉協也是訕訕的笑笑,想到自己依舊不是曹操的對手。

“此戰多賴將士用命,還請陛下不吝封賞。”曹操依舊不提自己的封賞之事,只是說著麾下將士的封賞。至於說自己的封賞,呵呵,自己官位已經到了丞相,已經是位極人臣了,什麼封邑這些賞賜,對於自己來說也根本就不算什麼,自己想要的,劉協若是不想給,那麼自己就想辦法自己拿,甚至於如何拿,他都在回來的路上已經想好了。

一番虛偽之後,曹操也是退出了皇宮,卻並沒有直接回家,而是來到了荀彧這邊。

“文若鎮守許昌辛苦。”曹操見到了荀彧之後,也是立刻親熱的聊了起來。

“明公在外征戰更是辛苦,此戰士卒多有水土不服,單單是因疫病而亡的就有近三成,軍心士氣如何,自不必說,還有黃蓋詐降,也是多虧奉孝看破,不然我軍傷亡更大。”也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曹操給荀彧的書信中,將夏侯信的功勞全部都放到了郭嘉的身上。

“唉,區區周瑜,又何足掛齒?來日等水軍練成,必然能夠一股而下。”

“聽說此次出征,子義跟隨在明公身邊,想必也是建功不少,為何明公來信中卻毫無提及,這表功的檔案中也是沒有他的名字?”荀彧看了書信,即便是甘寧等人,也是在書信中會提及,沒理由夏侯信就什麼也沒做,也不符合他的性格啊。

“此戰子義多立功勳,但子義自己說了,他既然是永不敘用,那麼要這些功勳也是沒有任何的作用,反倒不如將這些功勞全部讓出去,故而這敘功的奏表上沒有他的名字。”曹操也是淡淡的解釋了一句。

荀彧既然是聽了這話,也不會繼續深究和追問下去,只是覺得夏侯信有些可惜了。而且眼下來說,還有比夏侯信更加麻煩的事情。眼下許昌也好,冀州也好,又或者是關中,都因為此次曹操並沒有大勝而歸起了別樣的心思,那些彈劾的奏章就是一個態度。

“不知明公,對於眼下朝中的局勢有何看法?”荀彧還是主動提起了這個話題。

“些許跳樑小醜而已,此戰雖然士卒多染疫病,可是軍中主力尚存,朝中之事,也有文若你在,一切都穩如泰山,諒他們也翻不起什麼風浪。”對於這件事情,曹操雖然回來的路上也是想過,可是夏侯信卻說,只要眼下軍中將校和支援自己的這些士族不造反,那自己也將有一戰之力。

“如此就好,只是明公此次征戰歸來,也不知朝廷該如何封賞?”荀彧又提起了這個話題,這既是為了劉協問,更是為了自己問。

“文若,你又何必如此?我現在已經位極人臣了,幾乎就是封無可封,就不要讓陛下為難了。”在回來的路上,曹操在腦海中設想過無數次,卻沒有想到荀彧居然會來問自己這個問題。但是長年以來的習慣和本能卻讓他選擇了對荀彧說謊,因為他也不知道如果自己真實的想法展露在荀彧的面前,荀彧會有什麼反應。

“明公,也不是封無可封,既然已經位極人臣,那麼可以在封邑上補償。”荀彧還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之所以沒有提出爵位,也是因為曹操眼下已經是侯爵了,再往上一步是什麼?那就是封公了。按照禮制,一旦到了公爵,就有了自己的封國,就可以開府,可以組建自己的班底。那是什麼?就相當於一個國中之國,而眼下曹操麾下的人馬又有多少?一旦開府建衙,那曹家和夏侯家的子弟就不說了,恐怕就連樂進張遼等人,也會接受曹操封的官職,還有一部分丞相府的屬官,也會為了自己的前途而投效曹操。

在曹操布求賢令和唯才是舉之前,這些人也不過是寒門子弟,察舉和孝廉這種上升的通道也都被士族豪強掌握,這些人根本就沒有出頭之日。桓靈時的童謠早就傳唱遍了:“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黃巾亂起之後,大漢的軍隊在一開始被那些手拿木棍和農具的黃巾軍打的大敗就是一個明證,若不是後來實在是沒辦法,光靠北軍五校已經平不過來了,估勵地方豪族自己組建軍隊反抗,恐怕這大漢江山都可能已經易主了。

眼下曹操的麾下,曹氏和夏侯氏都是豪族出身,樂進這樣的是普通的小卒,于禁李通等人是地方豪強,張遼這些人投降之前,也不過是邊軍的中下層軍官,而那些之前的北軍五校,鮑信淳于瓊等人,墳頭的草都不知道多少高了。

他們也都是因為遇到了曹操,所以才得以加官進爵,就這麼一代代的展下去,那將又是一個四世三公,甚至五世三公,可是曹操會滿足於此麼?

曹操並沒有對荀彧坦誠,荀彧君子之風,也不會多問,而且也怕刺激到了曹操,讓他一時情緒上頭,作出什麼不好的事情,要知道,曹昂的死,曹操至今都沒有洩過,甚至於只是殺了伏完,而他的家人也是放過了。

這還是那個會直接起兵屠了徐州的曹操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鋼鐵蘇聯

柯基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