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臥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一章 夜潛書閣遇故人,江山名士,南臥生,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些年,伯俞遊遍了幾乎未國所有的地方,每到一處,他都會幫百姓種地或是教他們識字,然後待上幾個月,又前往下一個地方,而關於鐵血騎的傳說,時間一長,漸漸地被人們遺忘,只有伯俞的名士之流被世人所記住。

當他跟張勉說起那些往事時,他也是感到痛徹心扉,萬以計數的鐵血騎,當初不知道花費了多少心血,才能訓練出如此強悍的江山鐵騎,如一面不可逾越的高牆,將未國完整無缺地保護起來,讓其他諸國不敢染指大未國。

當年伯俞的意氣風華,經過這些年歲月的打磨,已然變了不少,他如今只想做一個自在逍遙人,不問朝堂,不問過去,過得隨心所欲就好。

所以當張勉問到他是否要找尋那個當年害他的讒人時,他便是釋然地說:“往事已過,再去追溯便已無意義。”

隨著時間的推移,伯俞對這些事情已經看淡,在他觀念中,就算找到能如何,沒找到又能如何,冤冤相報何時了,或許現在的人生對他也是一種選擇,至少讓他過得很舒心,了無牽掛。

“郎君,聽聞你已經將那個叫做木炭之物燒製好了,何時能贈與在下一些,讓在下也體驗體驗。”伯俞執著酒壺,對張勉笑著問道。

於是,張勉命人將一些木炭從儲物室中取了出來,然後放在了伯俞的面前,伯俞仔細看了看這些木炭,指著道:“郎君,此物應當如何使用?”

“點燃即可。”張勉命人將木炭點燃,木炭便是燒成一團,化為一團烈焰,散著熾熱的溫度,當伯俞看著這些木炭能燃燒如此之久,而且還能散出如此高的溫度時,他在驚訝的同時,心中同時也湧出一陣悲愴。

他黯然落淚,低喃道:“若是當年我的那些將士擁有此物的話,也不會因為受冷受凍而僵死於野外之中……”

在戰場上,固然有許多將士戰死沙場,但也有不少人也因為受冷受凍,忍飢挨餓,或是瘟疫疾病,死在了征戰的途中,而且人數還不少。

每當看到這些死去的將士,伯俞就心如刀絞,那些都是他親自帶起來的兵,幾乎每日同吃同睡,與其說是將與兵的關係,還不如說是情同手足的兄弟之情。

“此物作用甚大,郎君真是博學多才,是為未國子民的福氣。”伯俞對張勉誇讚道。

之後,伯俞忽然又記起一事來,問:“郎君前些時日所辦的說書現場,在下也在場,其故事真是精彩絕倫,讓人聽了之後意猶未盡,在下有個不情之請,不知郎君可否答應。”

“伯俞君儘管說,張某若是能做到,定當竭力而為。”

伯俞沉吟片刻,說:“郎君可否將說書的內容,書寫在簡牘之中,以便在下空閒之餘,可讀上一讀。”

當初張勉之所以決定辦的是說書的話劇場,而不是做一個文抄公,將水滸傳給抄下來,主要考慮的就是,這個時代能識字的人還不多,沒有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哪怕張貼榜單,這些普通百姓想要懂得榜上內容,都需要有秀才在旁念出來,方才知曉。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是抄書,誰能看懂,也就寥寥那些識字的人而已,並不具有普遍性。

如今伯俞這個天下名士,竟也對他的說書起了興趣,這倒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若是伯俞君喜歡,張某大可寫下來,只是需要些時日,不知伯俞君可否等待。”

伯俞一聽這話,當即大喜,點頭道:“當然可以,只要郎君你肯寫便是,不管幾日時間。”

之後的幾日時間裡,兩人每日便是飲酒賦詩,彈琴助興,而且伯俞身手了得,還教了幾招劍術給張勉,供他防身之用,面對一般人方可自保。

張勉也在這幾日中,在簡牘上寫下水滸傳的第一回,當伯俞手捧著這一卷簡牘時,那視若珍寶的表情,就像得到了什麼寶物一般,經常手不釋卷地拿出來閱讀,珍惜異常。

看得出來,伯俞對這個故事很喜歡,張勉也答應過他,只要有空,就多寫一些,然後贈送給他。

伯俞自然很是高興,對張勉表示感謝。

張勉最近都在想著伯俞說過的那些事,為何在即將攻克西戎國之際,突然出現了讒人阻止糧草輜重車,為鐵血騎送去救命糧草的行為,這麼做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難道是擔心伯俞功高蓋主,擁兵自重,還是有著其他不為人知的原因?

張勉始終覺得這事很蹊蹺,其中緣由更是疑點重重,他想要查出真相,還原當時的情況。

剛好現在他在宮中,於是就先從宮中的藏書閣開始查起,在這裡有著最為豐富的史料,或許能找到一些記載當年情況的蛛絲馬跡。

是夜,張勉趁著沒人,偷偷潛入到了宮中最大的藏書閣,面對這裡錯綜複雜,浩繁如海的簡牘,涉及到方方面面,農業,水利,占卜術,天文,地理等等,整個藏書閣很大,就跟一個宮殿似的,層層書架,至少有好幾米高,要看上面的書卷,也要用上梯子才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錦衣劫

瓜子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