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臥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四章 高山流水覓知音,江山名士,南臥生,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深秋寒節,戍邊的將士守衛著未國疆土,他們常年冒著嚴寒,鎮守在未國邊境,嚴陣以待,時刻應對著外族的入侵。

在以往的這個季節,凍死人的事例時常生,一方面是因為身著薄衣,另一方面是因為天寒地凍,柴薪受潮,燃燒不起,沒有一個取暖的火源,光靠著體溫的維持,讓這些將士飽受寒凍之苦。

在未明宗的委託下,張勉開始築窯燒炭,在華清宮的大院外,搭建了許多土窯,數下來有十幾座,這些土窯就是用來專門燒製木炭的。

而在這些土窯旁邊,則分別堆滿了一捆捆的柴薪,這些柴薪都已經劈好成形,只要放入至土窯燒製即可。

按照未明宗的說法,燒製這些木炭也要選個吉時,這是關乎到大未國一眾將士的生死命運,這句話聽起來可能有些誇張,但事實上卻絲毫不過。

沙場打仗靠的是兵刃和身手,而想要度過這個寒凍季節,只能靠炭火取暖,縱然你身手再高,兵刃再利,沒有火源,都難逃冰寒之劫。

這些日子,在將這些必要的東西準備好之後,未明宗以及歐陽皇后現身於此,他們要觀看張勉燒製木炭的整個過程。

“張子,朕想知道,你所築建的這一個土窯,能燒製出多少的木炭?”未明宗看了面前十幾個土窯,對張勉問道。

“百斤左右。”張勉說。

未明宗心算了一番,若是這十幾個土窯,總共加起來,能產出的木炭足有千斤以上,如此大的產量,應該能很好地解決戍邊將士的取暖問題。

開窯,燒炭,這些步驟張勉已經爛熟於心,現在做起來更是輕車熟路,而未明宗在一旁仔細看著,生怕遺漏任何一個細節,他心裡明白,這個木炭若是得到推廣的話,日後的寒凍季節便是不再受冷受凍,於己於大未子民而言,都是齊天洪福。

漏壺是這個時代的計時器,張勉看了一下漏壺的刻度,說道:“此時是午時一刻,等到申時左右,便是可以將木炭燒製完成。”

土窯裡的木炭正在熊熊燃燒,華清宮的上空也都有著裊裊炊煙,徐徐上升,片刻之後,煙霧便是瀰漫在整個未央宮中,引得宮中之人咳嗽不斷,嗆聲連連。

“陛下,用錦帕沾水,放在鼻前,就不會感覺嗆鼻了。”張勉將沾溼水的錦帕,遞給未明宗和歐陽皇后,兩人按照張勉所說去做,確實不再有嗆鼻的感覺,深以為奇。

張勉現,在燒製木炭期間,慶陽公主忽然又出現在此處,她遠遠地看著張勉,那雙眸子緊緊地盯著張勉,注意著他的一舉一動。

歐陽嶽也隨後到場,遠遠地對張勉招手,算是打了個招呼。

等待的過程是漫長而無趣的,未明宗又是一個閒不下來的人,轉一看,注意到慶陽公主也在場,於是笑著道:“慶陽,皇兄聽聞你最近又學了曲子,不如趁此機會,彈給皇兄聽聽,消解消解苦悶。”

“皇兄,這新曲慶陽還不嫻熟,等慶陽練熟了之後,再彈給皇兄聽吧。”慶陽公主說。

“誒,樂曲之妙在於多練多彈,此時不熟有何不可,再者說了,張子的琴藝高絕,你現在即便彈錯,他也可以指點你一番,對你的琴藝提高也大有裨益。”未明宗笑著道。

聽了未明宗的一番話之後,慶陽公主難以回絕,只得命人將古琴抬出,然後放置於琴架上,慶陽公主平日疏於練琴,當十指落於琴絃上時,張勉就聽出了些許端倪。

片刻之後,一曲作罷,未明宗轉向張勉問道:“以張子之見,朕的皇妹琴藝如何?”

“回稟陛下,張某難以實言,恐引來慶陽公主的不悅。”張勉回道。

“張子但說無妨,是好是歹,朕自不會怪罪於你。”

張勉剛準備說話時,慶陽公主就朝他睥睨一眼,張勉就當做什麼都沒看到,開始說道:“慶陽公主的指法有些混亂,所彈奏的樂曲曲音不在節奏上,其中多處韻律皆有失之處,總體而言,琴藝還是有待提高,道路遠長。”

話音剛落,只見慶陽公主的俏臉憋得通紅,帶著慍怒,對張勉大喊道:“你有什麼資格評價本公主的琴藝,你自己又好到哪裡去?”

“慶陽,不得無禮!”未明宗臉色一沉,對慶陽公主厲聲道。

張勉則無以為然地笑了笑,然後走到古琴前,慶陽公主則抱著雙手,就等著看他的笑話,心裡還在為剛才他說的那些話感到腹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開著戰艦做生意

期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