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臥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一章 竹林小築談天地,江山名士,南臥生,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伯俞和仲志,兩人一文一武,名士無雙,在未國中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伯俞與張勉有過幾面之緣,而且還傳給他出神入化的劍術,讓他不管行走到哪裡,都有著抗敵之力,如今遇到了仲志,將張勉請到了他的所居之處。

仲志好竹,所以他的行居屋子,皆用竹編而成,而在院外,皆種以竹林,仿若隱居於山林之中,待得他們二人坐下之後,一壺酒就被他父親提了出來,他手中順著兩個酒杯,將酒液連同酒杯,一起放在了竹桌上。

酒液冰冷,張勉讓沉魚取了幾枚木炭,然後生著火,放於一個小火盆中,再將盛著酒液的酒壺置於小火盆上,用炭火將其溫熱,漸漸地,酒液散出了淡淡熱氣,用小勺一舀,一杯溫酒就擺在了面前。

仲志用手扶住酒杯,一股溫熱透過酒杯邊緣,傳到了手心,仲志輕輕抿了一口,冒著熱氣的酒液,在他嘴裡散開來,濃郁的酒香四溢而出。

“此酒名為燒子釀,此酒性烈,不知先生可否飲得習慣。”張勉見他喝了一口,便是問道。

“酒氣香濃,烈如火灼,名為燒子釀,倒也恰如其分。”仲志在品嚐了這杯酒之後,笑著說。

名士好酒,對酒的研究甚至比釀酒匠還要深,他們喝過的酒也是難以計數,對酒的好壞優劣,都有著自己的品評。

在品酒的這會兒,張勉與仲志談天說地,娓娓道來,像是多時未見的老友,十分投機,而在說話間隙,仲志現張勉涉獵頗深,不管他說到什麼話題,張勉都能對答如流,而且說得頭頭是道。

諸如詩詞歌賦,琴藝音律,天文地理,醫學算術,都能說得清晰明理,通俗易懂。

仲志的大才,這是世間公認了的,而像是張勉這樣的賑災大員,擁有如此見地,他還是第一次遇到。

“張大人見地深遠,仲志實屬佩服。”仲志端起酒杯,敬上張勉。

一壺溫酒下肚,仲志忽然詩興一起,站起身來,對張勉笑道:“張大人,今日藉著酒興,不如你我各吟詩一,可否?”

“如此也好,以何為題?”張勉喝酒正酣,站起身來響應道。

仲志環顧四周,指著說:“今日大雪紛飛,不如就以雪為題吧。”

張勉沉吟片刻,後微微一笑,心中很快有了答案,說:“在下已經有了詩句,現在可否吟出?”

仲志怔了怔,他沒想到張勉會這麼快,詩詞歌賦不是拍腦袋就來,各種遣詞造句,押韻仄音,對仗內涵,都有著講究,即便是他自己,都需要思忖一會兒,可沒想到張勉出口就來。

“張大人先請!”

張勉輕咳兩聲後,手中端著酒杯,左腳邁出一步,仰望空,出聲道:“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此句一出,仲志手中的酒杯微微一動,仿若一幅山鳥畫栩栩如生出現在眼前,緊接著,張勉又吟出下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一句吟出之後,出現在仲志腦海中的畫面更加形象,入木三分,一葉孤舟中坐著一位戴著蓑笠的老翁,在大雪紛飛的嚴寒天氣中,獨自垂釣。

寥寥數筆,就將一位孤獨的漁翁形象,精雕細琢地勾勒出來,清晰明朗。

而且此詩採用入聲韻,韻促味永,剛勁有力,是為丹青妙手,仲志聽完此詩,良久無法緩過神來,他驚歎於此詩的用詞,“千山”和“萬徑”,“絕”和“滅”用得恰到好處,將那最常見,一般態的動靜,一下子變成了極端的寂靜,形成了一種不平常的景象,在此背景下,反而顯得玲瓏剔透,有了生氣,別具一格。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仲志自吟此句,頓感回味無窮,他自問是做不出如此詩句,不禁低搖頭。

良久過後,仲志方才對張勉問道:“張大人此詩為何題?”

“江雪”張勉答道。

“好詩,實是好詩啊!”仲志對此詩讚不絕口,既點到了雪的主題,又有著深遠的意境,仿若一幅完整的畫面出現在他眼前,在如此短的時間裡,能作出這樣一詩,就連他自己恐怕都做不到。

“張子大才,此作精雕細琢,是為上乘佳作,仲某讀書十餘年,未曾得此佳句,實為慚愧。”仲志苦笑搖頭道。

“先生過謙了。”張勉哂笑。

有了剛才那江雪在先,仲志自知再作一,押韻、對仗、意境不及於,或有狗尾續貂之嫌,於是自罰三杯,一笑而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