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臥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四章 竹林聽雨壎音起,江山名士,南臥生,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雲海天日,清靜悠遠,竹林茂密,雨滴聲拍打在片片竹葉上,那雨點輕柔的音律,就像是那自然中的樂曲,有節奏而悅耳,與蟲鳥和鳴,婉轉而動聽。

竹林深處,一間木屋坐落在此,周圍竹籬豎立,用鵝卵石壘成的曲徑小路,蜿蜒環繞,直達林間各處,蒼翠的竹子將木屋烘托圍繞,就像是不經雕琢,天然而生。

在木屋外,落下的竹葉鋪滿地面,踩上去,仿若踏著輕盈,輕柔的雨點,滴滴落下,彈在葉片上,形成一顆顆晶瑩的水珠,順著葉片緩緩落下,將泥土滋潤些許。

夾雜著雨聲,蟲鳥和鳴,一曲琴音也由此處緩緩傳出,仿若那微風拂面,清新靈動。

循著琴聲望去,便能看到一名身著素色白色儒生長袍的年輕男子,正坐在古琴旁,腰板挺直,面色專注地彈著古琴,雙手十指運轉如飛,靈活而精巧,琴絃顫動,聲轉通悠,琴音時而急湍如流,時而輕慢如綿綿細雨,輕柔緩急,皆在這悉微的轉瞬之間。

外面仍在下著雨,屋簷的點點雨滴垂落而下,如輕歌曼舞般,淅淅瀝瀝,透過窗前,一幅雨霧濛濛的林間畫卷,便是栩栩如生地展現在眼前。

竹林聽雨,曲音迴轉,聲聲如沁人心脾。

噔……忽然一聲曲音戛然而止,張勉雙手十指伏在琴絃上,輕嘆一氣,然後站起身來,揹著雙手,移步而走,來到窗前,聞聽著那淅淅瀝瀝的雨打竹葉的聲音,吸著林間清新的空氣,目光直視前方,掃視著這蒼翠的竹林,頓感耳目一新。

此處竹林小屋,是張勉前些日子命人所築,每當他遇事不解,或是心中煩躁之時,便會來到此屋,住上兩三日,彈彈琴,小酌杯酒,呼吸這竹林裡的新鮮空氣,方才讓自己心境平和,怡然自得,不知不覺間,就會忘卻那些擾人的苦惱。

這些日子,張勉忽覺自己忙於瑣事,漸漸變得有些浮躁,他思索過後,才想到這根源所在,若是一個人心中揹負過多,心境自然無法平靜,放不下,也拿不起。

遠離喧囂,獨善其身,在這林間小屋中歇息兩三日後,疲乏消解,耳目清明,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得到了很好的恢復。

早間起來,張勉先是洗淨臉,用小枝沾了點鹽後,再將牙清潔,做完這些後,就熬些白米粥,用食過後,在屋外做些簡單運動,主要就是舒筋活絡,不過他這些動作都是按五禽戲來的,此套保健運動,流傳了幾千年,哪怕在後世都是廣為應用。

傳說中,華佗練此五禽戲,一直活到了九十多歲,耳目聰明,牙齒完整,所以說五禽戲是一套保健功法,可以很好地延年益壽。

“虎、鹿、熊、猿、鳥”此五形,即為五禽戲,張勉站在竹林中,按照此五形的順序,輕吐一口濁氣後,輕抬手臂,腳掌移動,邁開步子,手作盤旋之狀,便開始做起此套養身之法。

竹林中的微風吹過,將張勉的衣襟吹得飄揚四方。

“上山猛虎朝前撲,震膀搖脊動鎖骨,神於目爪生威,強筋壯骨健臟腑。”張勉一邊念著口訣,一邊動著身子,做著虎形的動作,剛柔並濟。

地上的落葉在這風中吹動,飄飄忽忽。

“仰身穿掌看天河,左右斜視步輕挪……”張勉仰脖作鹿形,口中念著鹿形口訣。

這才做了兩個動作,張勉就感覺身體有些微微熱,好似身體中燃起了一團火。

就在這時,音色樸拙抱素,獨為天籟的壎音突然響起,這道壎音古樸醇厚,低沉悲壯,悠然於外,與張勉過去所聽的壎音不同的是,這壎音的音階可高可低。

一般來說,普通的壎只有六個音孔,也就能吹出六聲音階,但從張勉聽的這個壎音來看,這已經出了六個音階,甚至已經達到了八個音階,八個音階,就說明有八個音孔。

這說明什麼,說明的是,這個吹奏壎音之人,一定是一位用壎的高手,而且這個壎必定是特製而成,絕非一般的工藝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對於古時候而言,壎的製作是相對複雜的,從一個音孔到六個音孔的展。

據史料記載,這期間差不多用了三千多年,而八個音孔的壎的出現,也是在距離近代不久,但卻在這時候出現了八個音階的壎,這一度讓張勉感到不敢相信。

他還以為是自己聽錯了,於是停下了動作,豎著耳朵,仔細聽取壎音,片刻之後,張勉確認之下,此壎音確為八個音階,且音階變換自如,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

“壎唱而篪和”,壎本來就是一種以和為美的樂器,其內容舒緩平和,古人說:“壎具治後之德,聖人貴淹;於是,錯凡銀、借福勃。”除了壎之外,沒有任何古樂器能夠比得上壎音的柔潤祥和,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中音吹奏樂器,音色古樸醇厚。

在張勉聽壎音的過程中,便能聽出長音,氣震音,顫音,滑音等等,這些技巧或許對於後世一位吹壎演奏者來說只是基礎而已,但這對於條件簡陋的古人而言,那就是開天闢地,創造性的東西,他們沒有教程和教材,一切都是靠自己的摸索和創造出來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