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臥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四章 群賢畢至 詩文赴會 三,江山名士,南臥生,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籤與不籤,始終縈繞在未明宗的心頭,他相信張勉的話,既然連軍令狀都給列出來了,就說明他是有這個誠意的,可是他也在想,究竟四方閣做什麼生意,才能做到每年分紅萬兩,這才是讓他好奇的地方。

錢不是大風颳來的,從古到今亦是如此,如果張勉真有經商這方面的天賦,當真讓未明宗刮目相看,如若像他所說的那樣,三年回本,日後有著豐厚的分紅,那投資這五萬兩也算不上什麼,你知道未國現在財政赤字有多厲害,拿出去的錢收不回來的不計其數,累計下來遠遠不止這五萬兩的銀子。

“陛下,若是您還有所顧慮的話,那就分期付款,五萬兩在這一年裡付清,您看如何?”

聽到這話,未明宗面色一緩,想了一下,一年付他五萬兩倒不是什麼大問題,分攤下來,也就是每月付四千兩左右,這樣的話壓力也不會太大,想到這裡,他猛地一抬,說:“此法甚好,說實話,如若你讓朕一下子拿出五萬兩出來,朕還真的沒有,但每月拿出四千兩,這個朕是可以做主的。”

說完,未明宗就在軍令狀上洋洋灑灑地簽了字,張勉也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字跡,兩人各執一份。

“軍令狀在此,你可別忘了。”未明宗朝張勉哂然一笑。

“忘不了,陛下請放心!”

……………………

就在他們商討間隙,詩文會已經開始了一會兒,精彩的詩作層出不窮,引得座上之人的陣陣掌聲,在座的都是一些文藝愛好者,每每聽到自己喜好的詩作,便是賣力鼓掌,而聽到諸如打油詩之類不上臺面的詩作時,就恨不得上房揭瓦,脫鞋砸人,這樣真性情的人並不在少數。

詩文會共分為三個環節,一為常識,二為作詩,三為分析,常識皆考以詩義,典據之類,其內容熟讀成誦即可,作詩則為詩文會的重中之重,其揮自由,不拘一格,但要用詞精煉,講究意境和寓意,也要工整對仗,方為上乘之作,最後的分析則為剖析先人佳作,能完整而正確地剖析其詩句之意,方為勝出。

當這些環節宣佈之時,眾人不由得出一片唏噓聲,雖然此前在廣告上已經聽聞,但真正身臨現場時感受卻是不一樣的。

“今歲的詩文會卻是跟以往的不一樣了啊,聽上去複雜了許多。”

“是啊,以往的詩文會就是吟詩作對而已,沒這麼多的講究呢。”

“這四方閣果然與眾不同,別具一格,看來今歲的詩文會要比以往的更有看頭了。”

座下的人相互間議論紛紛,他們中大多數經歷過多次的詩文會,但像這樣的詩文會卻是從未見過,給他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這就是張勉的目的所在。

詩閣出品,即是精品,要做就做走心的策劃。

廣告語雖然有些中二,但事實上就是這樣,不然他也不會費這個氣力了。

“好好幹,別緊張,保持正常水平揮就好。”在李天樂即將上臺時,張勉對他囑咐幾句,其實以李天樂的水平,張勉用不著擔心,但他畢竟只是一名十歲孩童,也是次參加這樣的盛會,與那些比自己年長許多的人同臺,免不了會出現緊張的狀況,一旦緊張,就會影響到水平的揮,所以在這時候,水平和心態相較而言,心態反而是最重要的。

李天樂點點頭,說:“師父,我會好好做的,絕不給您丟臉。”

“去吧!”張勉笑著拍他肩膀,李天樂也就走了上去。

張勉看著這個徒弟,心中不覺感到欣慰,一個十歲的孩童,不僅頭腦聰慧,而且還這麼懂事,他還沒有子嗣,就已經把李天樂當做自己的孩子來對待,想到這裡,張勉都把這事給忘了,自從李天樂拜師以來,他都還沒問過他的家庭情況,想想自己也真是大意,這麼重要的事情怎麼就忘了,等詩文會結束之後一定要把這事給弄清楚了。

待得所有人都上臺之後,每人神情肅然,身著儒袍,各自都有著自己的打算,或是一戰成名,或是引人注目,為日後入仕提前鋪展道路,年紀越大,揹負的壓力的就越大,看那臺上還有四五十歲的老生,飽經風霜,皺紋密佈的樣子,看了有些心酸。

張勉現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在所有人當中,只有李天樂才是顯得最輕鬆的一個,這也不難想到,他年紀還小,哪怕這次不如意,日後的機會還多的是,但那些中年人,甚至是四五十歲的人,對他們來說,這次詩文會可能就是他們人生的最後一次詩文會,所以壓力更是大了數倍。

“你們看那孩童,整個人很是輕鬆,與其他人相比,可謂是天真爛漫。”

“別看人家小小年紀,聽聞他拜張子為師,必然得到張子的真傳,很有可能作出驚世之作出來。”

“這說得誇張了,即便拜張子為師,但吟詩作賦不僅需要天賦,而且經歷也很重要,他年紀尚小,經歷淺薄,肯定作不出什麼意境深遠的詩作。”

“這倒是不一定,別人乃是神童天才,一般人怎能跟他相提並論。”

這會兒,眾人議論紛紛,不知不覺間李天樂竟成了人們討論的話題,也成了大家的焦點,為此爭論不休。

但也在這同時,詩文會即將開始,所有參與的詩人按照順序抽籤,然後再按照順序將紙籤開啟,每人得到的紙籤不同,所回答的問題也就不同。

“請問:詩句‘危檣獨夜舟’中的‘檣’指的是何物?”當一詩人開啟題目後,念題時嘴皮有些抖,當時就懵了,他學詩,吟詩,作詩,卻從未去理解這詩句中的意思,所以一看到這題目時就是兩眼昏花,腦中空白,什麼都不知道。

不光是他,其他人也好不到哪裡去,有的人還抽到其他更為抓狂的題目,“請問:詩句‘黃鶴一去()復返,白雲千載()悠悠’中空白處應該填何字?”

拿到這個題目時,這個詩人當時就愣住了,他何嘗見過如此考人的,簡直聞所未聞,太稀奇古怪了,緊攥著題目,手不斷在抖,兩眼乾瞪著,遲遲沒有想法。

張勉見狀就笑了,看吧,誰讓你們讀書不求甚解,博覽群書,學富五車,不過就是大意觀之,卻從不仔細推敲詞中之意,也不想想看別人為何用這詞,舉一反三,當真正要他們理解詩句,摳字眼的時候馬上就露出原形,不知所以了。

這一招確實給不少的讀書人長了一次見識,他們從來沒想過還有這樣出題的,就算是科舉考試都沒這麼邪乎的,實在是太怪異了!

可是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同一道題,有人不會解,就有人會解,在答題過程中,很快就有人說出了自己的答案,雖然不算完美,但也還算是不錯,而李天樂抽到的題目更是詭異,連張勉都記不得自己曾出過這樣的一個題目。

“請從人性的角度解釋此詩的含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