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臥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一章 鐵蹄疾奔 暗流湧動 四,江山名士,南臥生,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剛才的險象環生,把這一對母子給嚇得後怕,而那輛馬車也在飛馳中不知去向,想要找其當面對質都沒辦法,本來這一對母子想要好好感謝張勉和伯俞的,請他們倆到家中做客,但剛一轉眼,這兩人就沒了身影,不管怎麼找都找不到。

張勉和伯俞兩人相邀去了四方閣,直接來到酒閣,當伯俞聽說這四方閣是張勉所建時,他當時就被震驚到了,沒想到僅僅相隔近一年的時間,這個當初略顯稚氣的年輕人,竟然有了如此大的家業,而且還不靠家裡資源,完全靠自己全力打拼。

對此,伯俞又對張勉刮目相看,重新審視了他一番,心想這個年輕小夥確實不簡單。

兩人來到酒閣中,找了一間廂房,兩人相對而坐,桌上放著兩壇酒,一盤切好的熟牛肉,一盤花生米還有幾盤下酒菜,兩個酒杯,兩隻碗,張勉先給伯俞倒酒,酒液從酒罈倒了出來,從中瀰漫著香濃的酒香,略帶昏黃的酒液,看起來十分濃郁。

滿杯之後,張勉也給自己倒了一杯,待得盛滿酒液後,張勉舉起酒杯,對伯俞笑著說:“伯俞兄,一年不見,這杯,幹了!”伯俞也同樣舉起酒杯,面露笑意,說:“是啊!一年未見,來,張兄,喝吧!”

兩人共同仰而飲,斟滿的酒杯,一下子將其喝盡。

“好酒!”伯俞在喝下這酒之後,放下酒杯,不禁感嘆道,面上露出欣喜之色,“此酒為呂況所釀,只可惜他出外雲遊去了,不然今日也可喚他來一同暢飲。”張勉有些遺憾道。

“呂況?是否為那個酒中名士呂況?”伯俞吃了一驚,追問道。

“正是此人!”張勉笑。

“原來如此!”伯俞瞭然點頭,“怪不得此酒如此好喝,苦中有甜,回味無窮,爽口非常。”

“那就多喝點兒,咱倆久日未見,今日定要不醉不歸,酒管夠!”

哈哈哈哈!

兩人相視大笑,一遇友人,這氣氛和心情都變得不一樣了,完全跟之前截然不同。

酒過三巡,兩壇的酒,不一會兒就被喝了一大半,只剩下小半壇的酒了,張勉和伯俞兩人的狀態都還好,這點酒對於他們二人來說不算什麼,但酒喝得多了,也有些腹脹,於是兩人停下飲酒,開始閒聊起來。

從伯俞的口中得知,原來他這一次來這,正是有事而來,據他得到的訊息所稱,在未國的邊塞地方,已經隱隱有西戎國的兵士集結,並且有要大舉進攻未國的態勢,如今未國太平已久,人們都因此懈怠,不管是朝廷還是將士,長年未與他國開戰,不管是訓練,或是將士的素質,都遠遠不及那些域外之國。

他們長年奔跑於草原或是大漠之間,雖說大戰未出,但部落間的爭奪戰卻是從未間斷,幾乎每日都在上演,所以,他們的兵士身形彪悍,作戰悍勇,兇猛異常,比起未國這頭拔了牙齒的獅子,他們就像那天上的雄鷹,時刻俯瞰著未國的土地。

按照伯俞的推測,他個人覺著未國與西戎國必有一戰,只是時間問題而已,短則一兩個月,長則一兩年,所以他才特意來到此處找上張勉,與他一起商量此事的解決辦法。

“若是西戎國的那些遊騎侵臨未國的疆土的話,那對於未國子民就是一次極其重大的傷害,他們鐵蹄無情,這從當年丟掉西北三十六諸郡即可看出,只要未國還有一絲血肉在,他們就會為此不擇手段,此事是為當務之急,張兄,你我一定要想想辦法,必須要阻止這件事的生才行!”

伯俞神色急切,對於當年那慘烈的一幕幕還留存在自己的記憶當中,每次一想到這些,他就感覺心如刀割,心痛不已。

張勉苦笑搖頭,“實不相瞞,伯俞兄,我還未入仕,即便我有此心,但恐怕也未能為此事作出點什麼。”

“你不是與陛下關係甚好嗎?不然他又怎麼將你派遣至河源郡,將此地治理得如此之好。”伯俞有些疑惑道。

“我只是暫時駐紮此處而已,我並未領受陛下的一官一爵。”張勉說。

這就難辦了。

張勉既然還未入仕,那也無權調動兵馬,想要抵禦西戎國遊騎,那得調集大量兵馬才行,並且要經過長期的訓練才可,但現在張勉手下無一兵一卒,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此事該當如何,伯俞一下子又陷入了困惑當中。

在來之前,他還興致沖沖地認為張勉已經身居高位,可如今看來,事實並非他想象中的那樣,他也知道,張勉是自己不情願入仕,若是他想入仕的話,早先時候就已經官居五品以上,可就是他的一再婉拒,到如今,卻也沒被封個官爵。

“哎,人各有志,既然如此,那我再想想其他辦法吧!”伯俞面露失望之色,有些落寞地抿了一口酒,心情全都寫在了臉上。

張勉見狀,腦海不斷在思索解決辦法,不過片刻,他忽然靈機一動,喝了一口酒之後,問:“伯俞兄,我想問一下,據你的訊息來看,這些在關外集結的遊騎數量當有多少?”

伯俞放下酒杯,微微皺眉,思忖一會後,然後答道:“目測在五百騎左右。”

“此訊息距今幾日時間?”

“兩日,昨日我在得到訊息後,即刻趕來此地。”

“除了你我得知此訊息,朝廷可是知曉?”

伯俞搖頭:“此事很是隱秘,我也是因為舊部屯紮在那裡,機緣巧合下方才知曉此事,朝廷應該還未知曉。”

張勉點點頭,之後便是無話。

“張兄有何想法,不如說出給為兄聽一聽。”

張勉微笑,然後悄然在他耳邊說了細語,只見伯俞臉上慢慢漾出微笑,然後瞭然地點點頭。

“此法甚好,只是風險不小,張兄可是想好了?”伯俞皺眉。

“若是不試,又如何知道結果。”

哈哈哈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永樂大帝:朱標

四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