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笑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三章 改良,抗戰之鐵血兵王,不笑生,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硝加瀝青加汽油,然後被攪拌成糊狀。

“校長,這東西會沉澱,雖然很慢,但還是會沉澱。”

說話的是個雜兵營中計程車兵,他是來自張四行在從四行倉庫撤出後,蒐集的修械所裡的一個工人。

初中文化水平,十七八歲的年紀。好在經過詢問,張四行知道他學的是“新學”。

與滿清那種只注重學詩文的科考相比,後來的新學中加了物理、化學等等的教育。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能夠在新學裡上學的人,可著實不多。畢竟一百六十多種稅費,交了百分之六十三收入的農民,可供不起孩子們上新學。

雖然只學了初中,還是比其他人的學問高些。就是他現的瀝青與汽油混合攪拌好後,會逐漸沉澱,達不到張四行的要求。

看著只有十七八歲的少年,張四行問,

“叫什麼,多大了。”

“報告長……校長,我叫丁一東,是……我在修械所幹了兩個月。”

張四行明白,初中文化在這個時代,可是不得了的學歷。畢竟這時候中國百分之八十是文盲,能找到一個初中生都是不得了的寶貝。

“好,老菸袋小丁以後加入匠人組,每天加一個雞蛋。”

“是的校長。”

聽到張四行安排,丁一東的眼睛興奮的亮起來。

傘校比別的部隊好,最少軍餉、軍糧都是足額、按照放。除此之外,張四行規定後勤營的匠人組都需要吃營養餐。

肉暫時不可能給他們大量供給,但每個匠人每天可以多吃兩個雞蛋。

別的人羨慕可沒用,這是專給雜兵營裡的匠人中的老手們預備的。比如木匠中的,懂榫卯技術或者膠漆技術的就會成為匠人。

張四行一向認可一句話,中國可以沒有最好的商人、最好的政客,但不能沒有最好的學者。至於政客,得善於從外面把利益弄回來。

只在國內動手的,張四行是看不起的。

可惜在委員長手下,這件事很無奈。軍人要多半個政客的身份,商人要多半個政客的身份。結果這些二半吊子桶水,都只會從國內搶奪利益,見了洋大人多半要繞著走的。

“長官,這是燃燒嘴,我們試過,火藥燒不壞的。”

這是當然,噴嘴是老菸袋李有田按張四行的命令,找第三大隊的地勤設法加工的。

在第三大隊野戰機場上,最令張四行滿意的一點是,相對而言這兒鋼材可以說是不缺,尤其懂得機械加工的人一大堆。

可惜德國現在加緊備戰,想找到好的工程師太不容易。不過張四行已經要葉蓮娜在逃到滬市的猶太人中挑選。

畢竟裡面不少是從德國逃出來的,各種各樣的有文化的人葉蓮娜已經在蒐集、登記,並組織起來系統的學習漢語。

或許他們當不了大學教授,但作為“小初高”的老師那是可以的。

這些都是後話,不過現在有了第三大隊的機械師們幫忙,張四行那些在戰場用的土造武器已經進行了一次升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古代夫妻奮鬥日常

地綿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