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9章 最後的瘋狂,大明瘋王,星辰玖,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次,崇禎真的是掏空家底,準備最後一搏了。

大明九邊其他八個邊鎮他都差不多放棄了,反賊把他親叔叔和親叔爺爺都殺了他也不管了,他只有一個想法,跟皇太極拼了!

九邊其他八個邊鎮八大總兵十三萬精銳,再加上原本就駐守在遼東的關寧軍,差不多都有二十萬人馬了,從兵力上來說,明軍其實已經過了建奴,因為這會兒建奴的總人口還不到百萬,八旗精銳也不到十萬,就算再加上投降的漢八旗和蒙八旗,總兵力能有十五萬就算不錯了。

那麼,洪承疇是怎麼指揮這場國運之戰的呢?

他主張穩打穩紮,步步為營,緩緩推進。

但是崇禎和兵部尚書陳新甲卻一直在催促他快點率軍去救援錦州。

他無奈率領八大總兵十三萬人馬出擊,奈何糧道被斷,十三萬人馬不戰自潰,爭相逃命,總兵楊國柱中箭身亡,總兵吳三桂、王樸率軍逃入杏山,總兵馬科、李輔明率軍逃入塔山,洪承疇率總兵邱民仰、王廷臣、曹變蛟突圍未成,困守松山。

結果,錦州、松山、杏山、塔山相繼失陷,十三萬援軍加上原本錦州城駐守的兩萬關寧軍僅剩三萬左右逃至寧遠。

當然,這些都是洪承疇自己編的!

實際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呢?

洪承疇說他主張穩打穩紮,步步為營,緩緩推進。

他是怎麼穩打穩紮,步步為營,緩緩推進的?

時年三月八大總兵便已率十三萬人馬在寧遠集結完畢,他七月二十六日才在崇禎和兵部尚書陳新甲的催促下誓師出征,前去救援錦州。

這就是他所說的穩打穩紮,步步為營,緩緩推進,十三萬人馬在寧遠磨嘰了將近四個月不動彈,急得崇禎都快噴血了,他才率軍出征!

要知道,寧遠距離錦州還不到一百五十里,將近四個月時間,他哪怕是率領十三萬大軍慢慢爬都能爬到,但是,他就是率軍窩在寧遠不動彈。

他想幹什麼?

他真的想穩打穩紮,步步為營,緩緩推進嗎?

狗屁!

他其實是在等皇太極集結大軍!

因為當時圍攻錦州的是建奴的鄭親王齊爾哈朗,而齊爾哈朗手底下總共才五萬人馬。

他如果率軍疾行,幾天之內趕到錦州,內外夾攻之下,齊爾哈朗絕對會被殺得片甲不留。

但是他就不,他就是磨嘰了將近四個月才出徵。

而這個時候,皇太極已經集結將近十萬大軍從盛京也就是瀋陽趕過來了。

要知道,這場決戰是崇禎決定起的,大明十三萬邊軍精銳集結到寧遠的時候皇太極才開始召集大軍集結瀋陽。

所謂兵貴神,如果洪承疇能抓住機會衝到錦州一舉解決齊爾哈朗手下的五萬人馬,然後再以逸待勞,在錦州城等著皇太極,皇太極還敢來嗎?

開玩笑呢,那個時候錦州的明軍都十五萬了,他帶著不到十萬人馬去進攻,腦子進水了嗎?

所以,洪承疇所謂的穩打穩紮,步步為營,緩緩推進,其實就是故意貽誤戰機,等皇太極率建奴主力前來支援,他再率軍上去送菜。

不管他在史書中怎麼給自己臉上貼金,寧遠和錦州之間的距離是無法篡改的,寧遠距離錦州才不到一百五十里,他緩緩推進了將近四個月時間還沒到,皇太極卻率軍從五百里外的瀋陽趕過來了,而且還比他先到!

他這純粹就是認為後面看史書的人都沒長腦子!

再看後面的接戰,那就更荒唐了。

關寧錦防線可是明軍的關寧錦防線,寧遠到錦州間的松山、杏山和塔山等城池可都控制在明軍手裡,他率十三萬大軍從自己的地盤上經過,去支援錦州,結果剛到錦州糧道就被人斷了!

這得多荒唐啊?

寧遠到錦州總共還不到一百五十里啊!

而且中間遍佈明軍的城池和堡壘,幾乎不到二十里就有一座城池或者堡壘,這糧道怎麼可能被建奴給斷了?

他就算是個毫不知兵的文官也應該知道糧道的重要性啊,更何況,他可是崇禎初年就開始率軍圍剿反賊了,到松錦大戰的時候,他都領兵十多年了,他能不知道糧道的重要性?

這怎麼說都說不通啊!

建奴竟然深入明軍的關寧錦防線斷了明軍的糧道?

怎麼可能?

鎮守寧遠到錦州一線城池堡壘的關寧軍都失了智嗎?

大明十三萬邊軍精銳都是沒上過戰場的愣頭青嗎?

洪承疇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為了推卸松錦之戰大敗的責任,在史書中的確是這麼說的,明軍將士畏死,各總兵不聽號令,率軍不戰而逃!

明軍將士真的怕死嗎?

大明的總兵真的如此不堪嗎?

總兵曹變蛟表示不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王妃套路深又多

沐也蕭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