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一章 好孬之變,紅樓從遼東開始,鍵盤戰鬥家,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十七世紀初,全世界人口五億,而大周人口在一億七千萬左右,加上週邊一圈的藩國,的確不愧於上國之稱。

而京城作為大周的政治中心,方方面面都影響著億萬人口的生活走向。

大太監戴權去賈府索要鮮魚,先不提賈政,賈赦是如何的手忙腳亂,背後的含義就令無數人在揣摩。

唐清安自詡為棋手,在京城各方視線裡,如今卻還仍然是個棋子,一顆落入了視線的棋子。

唐清安收到京城的書信,冷哼一聲就把信中的內容略過一旁。

為什麼不學戚繼光而學毛文龍,就是考慮到這些亂七八糟的糟粕之事。

孤懸海外雖然缺少物資,但是卻也有它的好處。

那就是遠離這些勾心鬥角弄權之事,雖然仍然能牽扯到他,到底不像在內地那般,沒有太多周旋的餘地。

整個金州,開始炎熱起來。

唐清安領著官員,尋到一處山坡上,從山上放眼望去,映入眼簾中皆是農田。

田壟上,百姓們挑著擔子,正為田地裡澆水。

這裡遠離水源,最近的小河也有十幾裡,如果修建水利溝渠,可以引水來灌既。

只不過金州收復日短,且以前的田畝並沒有開墾這麼多,不像現在哪怕是沙地也利用了起來。

漢人經歷過兩次大規模的遷移。

第一次是在五胡亂華時期,過兩百萬人口遷移,徹底開了江南,不光令江南有了富裕的基礎,也保留了漢人之火種。

第二次則是北宋覆滅時,這一回更大規模的人口遷移,讓南方的田畝增多了。

從南宋時期開始,先後有了“蘇湖熟,天下足”,“蘇常熟、天下足”,“湖廣熟,天下足”等等諺語。

從漢朝開始的關中產量之地,如今輪到了更為富庶的江淮。

對比這些,遼左人口南下的遷移,以致於金州突破二十萬人口,論規模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而不管是哪一次的遷移,對老百姓來說都是苦難。

金州一樣如此。

想要在此地修建好水利,讓這裡變成熟田之地,不是一日之功可成。

只能和歷史上的祖輩一樣,用人的肩膀,來喂足大地,一步一步夯實。

不光大人們挑著擔子,那些個孩童一樣如此。

“哇。”

一個孩子實在挑不動了,放下了扁擔哇哇的哭。

身後的大人穩穩的挑著肩膀上的擔子,還順便踢了一腳那孩兒,那一腳可不輕。

那孩子眼淚也沒來得及擦,又把扁擔扛到了幼小的肩膀上。

一邊哭一邊跟在大人身後,沒幾步就落了後面。

“唉。”

唐清安嘆了口氣,內心說不出的滋味。

雖然蜀黍抗旱,需要的水分遠少於小麥水稻等產物,甚至比玉米都要少。

但是比起現在的金州,一樣不是容易之事。

這是跟老天爭命。

領著官員視察了田野,人群中的李成賢突然離開,下了田地中摸索了一陣。

負責此地的衛僉事,看到李成賢的動作,一臉的忐忑,內心揪起。

唐清安沒有種過地,哪怕穿越到紅樓,從幼時就在薛家做學徒,這些時日雖然抓緊學習,也只是流於表面。

無數次的帶著人巡視田野,是彰顯對農事的重視,讓人不得輕慢。

李成賢拔起一顆苗子,冷著臉上了田壟。

“這雙株苗是怎麼回事?”

那衛僉事見狀,嚇得吞吞吐吐,辯解道,“可能是有遺漏。”

李成賢拉著那人到田壟上,隨手指了指幾處,皆是如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星穹鐵道:砂鍋大的拳頭見過沒

對稱的福爾摩斯

浮冰求生:我打撈的物資全成精了

拒絕胡蘿蔔

替嫁庶女弱爆了?醜王妃醫毒雙絕

塵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