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三章 民情,紅樓從遼東開始,鍵盤戰鬥家,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到將軍的問話,在座的官員們。

有意見,又沒有太多的意見。

遼東的大戶,託蠻族的福,絕大多數都煙消雲散了。

現在的遼左,就是一片白紙。

不是唐清安冷血,視大戶為敵人,見死不救,而是他救回來養不起啊。

封建農業的社會,經濟本質上,還是以物易物的生態環境,田畝是唯一支柱型的生產資料。

其餘任何行業,都不過是錦上添花。

而田畝又是最呆板的。

玩不出花樣來。

十分就是十分,多一分都變不出來。

大周不足百分之一的大戶佔了一半,甚至大半。

百分之九十九多的百姓,就只能佔剩下的一半了。

什麼良策,都挽救不了局勢。

而張居正的清田,多出來的兩億八千萬畝新田,才叫做治到了根子上。

還有一個海瑞。

他也看到了這點。

靠著頭鐵,不要命的在南方,逼著大戶退掉侵佔的民田,甚至他的恩人,不顧非議,連已經退休的閣老也沒有放過。

可惜他資歷不足,在大戶們的辱罵聲中,落寞的下臺。

大明中晚期,有這些名臣不計身後事拼命的為大明續命,大周可沒有這等偉人。

只有兩個活寶聖人。

一個不顧朝局安危,一個和蠻族私通貿易。

因此,唐清安有底氣向民眾分田。

又正如鄭永廉所言

隨著各地百姓達到一百七十萬人,官府在物資分配一事上,已經弊端叢生。

見將軍偏向於鄭永廉,且眾人也拿不出辦法來解決,目前官府在分配一事上的困頓。

除非增加衙門數倍的人手,可這一點又會導致官府人員臃腫,開支翻了數番等。

所以最終,同意了鄭永廉的分田之事。

為官府屯田服役七年以上者,每戶十八歲以上,四十五歲一下者男丁,分田兩畝,其餘老弱婦孺分田一畝。

對照現在的金州,鎮江,長白山東岸各地人口,平均一戶能分田十一畝。

漁場,匠戶,軍士,同樣按照服役年限,七年後分田。

且七年後,匠戶同樣出一丁,為官府服役一個月,額外服役的月份,放工錢。

至於漁場,則不會放開。

服役七年後,可以領取月錢,家中不用服役,也可以選擇退出漁場,歸家務農。

不過相信不會選擇第二條,大概會留一丁,仍然在漁場做事領錢。

為什麼不放開漁場。

眾官員疑惑的看向將軍。

田畝都放開了,漁場為何不放開,同樣可以從漁戶上收稅。

“漁場不同於田畝,每條船隻需三五人,一年的漁獲,抵得上數百畝田收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奇寶貝:我真是良民訓練家

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