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六十三章 各地援兵,紅樓從遼東開始,鍵盤戰鬥家,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元末明初,高麗北侵佔據大片土地,朱棣雖然沒有徵伐,但也沒有明確歸屬。

一直到清廷,以設立界碑的形勢,讓朝鮮兵不血刃的完成了在圖們江以南的拓疆。

李成桂自立為王,由宗主國明朝,改高麗國號為朝鮮,朝鮮把圖們江以南的地區,設立為咸鏡道。

從南至北的開拓中,先後有三個核心府城。

分別是南部核心咸興府,中部核心吉州府,東北部核心鏡城府,目前這三個城池,一座也沒被金江軍佔領。

金江軍手中的,只有三水城,甲山城,長津城。

謝友成在鎮江,親自督促民夫,運送糧資軍備,從鎮江出,沿著鴨綠江到圖們江,最後到三水。

奴兒干司道路未興,四輪馬車無法使用,就連普通的大車,也只能到寛旬一帶。

替換的是人力獨輪車,可以在山區和狹窄的泥土路上使用,但是對人的要求也高了。

把握不住平衡,就容易翻車。

山道上更是危險,而且載重也不高,少則一兩石,多則兩三石不等。

糧食,大豆,草料,雞蛋……布匹,藥品,箭失,馬鐵蹄,兵器,布甲……

從鎮江各倉中,官吏們根據清單,整理出合計一萬一千石的物資。

整齊的擺放在新倉中,將由眾多的四輪貨車,運送到目的地長奠堡。

從鎮江徵集的五千名民夫,以及製作的三千餘輛獨輪推車,裝載了各類物資,連綿不斷的沿圖們江北上。

隊伍才出沒多久。

目的地三水城,原來運送去物資的民夫,帶上空車開始返途,整個三水城,已經堆積了三四萬石的物資。

漫長的補給線,也是兩萬東征軍的生命線,不容絲毫馬虎。沿道按路程修葺的棚區,提供民夫們歇息和住宿。

就算如此周全,一路的翻山越嶺,精疲力盡,仍有民夫累倒,也出現了死亡數。

五千草原騎手,從沉陽到鎮江,沿途的物資補給,皆是秦鍾隨軍。

鎮江到三水的補給線,秦鍾是負責的官員之一。

“民力不堪負。”

“奈何。”

鄭雒無奈的搖了搖頭。

軍司和官府年餘的計劃,不是不周全,但總有力窮之時。

風水輪流轉。

當年他們在遼東本土作戰,物資運送雖然艱難,更苦於物資的短缺。

如今物資充足,不懼沿途的消耗,卻疲於物資的運轉,不像遼東本土,修葺了條條的道路。

秦鍾原來只是在金州做吏,去年外放到沉陽做官,參與蒙古之事,今年又到鎮江,參與朝鮮之事。

一年的外放經歷,讓他有了更多的自信,大膽提出了他的想法。

“朝鮮百姓多貧困,兩班階層又不可信,當拉攏朝鮮百姓。”

“如何拉攏?”

鄭雒問道。

“以糧食為誘餌,招募朝鮮百姓為我們運送糧食,即可減輕三水城的力量,又能加強我們的民力,一舉兩得。”

秦鍾笑道。

遼河套的把他伴就是如此。

草原上牧民生活困苦,金江鎮只需要提供食物,就能吸引無數的牧民南下。

五千草原騎手,其中一半出自把他伴。即減輕了沉陽的防禦壓力,又加強了金江軍的實力。

金江軍收復山水,甲山,長津三地,沒有生人們擔憂的事情。

遼陽當年未失陷前,遼東都司也收攏了很多的蒙古人,偏偏在老奴攻城時,蒙古人生了兵變,是遼陽陷落的原因之一。

所以有人提出了擔憂,會不會在關鍵的時候出爾反爾。

秦鐘不這麼認為,提出了反對意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白樺向陽生

石榴冰

王國的太陽

零度大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