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蒹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逢歡 第12節,逢歡,雪落蒹葭,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早朝散後,蕭愈果然跟著過來,李琬琰以為他是打算與她商討,請旨發兵鎮壓安明欒,不想他開口卻說要監督她學習舞蹈。

作者有話說:

大招醞釀中……

第13章

李琬琰自幼就沒學過這些,她生來尊貴,更犯不著學這些供人消遣的技藝,從小到大她連捏針繡花的次數都屈指可數。

年幼時皇祖父嬌慣,常抱她到御書房玩,祖父批摺子,她便在一旁看書,淘氣時也會跑去摸一摸書房中的黃金鎧甲和尚方寶劍。

後來等她再大一大,便喜歡讀兵書,皇祖父和先帝不同,是領兵親征過的,知她喜歡,便講給她聽,和那些紙上談兵的夫子不同,外祖講的戰爭裡,不只有陰謀詭譎,成敗勝負,還有血有肉,有黎明百姓和天下蒼生。

未央宮裡,李琬琰回神,她甩掉手上繫著的曳地絲稠,不耐之意明顯。

蕭愈悠閒的坐在茶案前,眼見李琬琰眉眼間的惱色,想起她年少時說要給他繡荷包,結果兩日繡了沒幾針,便沒了耐心,便改口說帶他去尚宮局,將裡面好的荷包都給他。

胡姬夾在李琬琰和蕭愈之間,小心翼翼著進退兩難,只能賠笑誇讚:“殿下的腰身軟,學起來不會費力的。”

李琬琰便被蕭愈逼著,不得已仔細學了數日,她心裡又羞又恨,好在蕭愈只在最初幾日時時監督,後來不知怎得,他又不親自監學了,只吩咐胡姬用心教她。

李琬琰猜是蕭愈捉弄她幾日,也覺無趣了,他不來,她更敷衍了事,後來便直接連那胡姬的面也不見。

安明欒攻下劍南道後,一直駐軍在京南,按兵不動。

李琬琰實在有些看不懂蕭愈,此番可謂天賜良機,他竟一連數日毫無動靜,更別提請旨發兵鎮壓。

這幾日上朝,她明顯能看出來,有些朝臣已經坐不住了,生怕安明欒會攻入京城,可反觀蕭愈,卻是一如既往的氣定神閒。

何筎風一連幾副藥下去,李承仁終於醒了,可脈象虛弱的厲害。

李琬琰坐在御榻旁,輕撫著弟弟的小臉,心裡盤算著,無論蕭愈做何打算,她總不能拖著一眾朝臣的身家性命坐以待斃。

又幾日,安明欒果然賊心不死,夜半偷襲了京畿南面的嶺州,殺了刺史一家,又在城中燒殺奸掠,嶺州百姓倉皇北逃,不少難民湧入京城。

李琬琰一面下旨戶部撥款救濟流民,一面安排巡防營加緊巡邏,嚴防有人趁亂鬧事。

朝臣們再也坐不出了,從前為了明哲保身不肯輕易開口的,現今也直言在朝堂上奏議,請攝政王帶兵鎮壓叛亂,力保京城平安。

猶似千呼萬喚始出來,蕭愈終於在朝臣們接連的諫言中起身,對著空蕩蕩的御座,裝模作樣的請旨。

李琬琰也明白了蕭愈為何要拖延這幾日,若叛亂剛起時,他便急著發兵鎮壓,朝臣們多少會顧忌他在其中的私心,但現下,安明欒惡行昭昭,朝臣們恐禍及己身,反而換成求著蕭愈儘快發兵。

自然,蕭愈現下眾望所歸,也方便他討價還價。

蕭愈裝模作樣的請了旨,果然後面又道:“幽州軍不熟悉京南地勢,不知長公主可願派出一萬禁軍,從旁協助本王?”

大殿上鴉雀無聲,李琬琰抬眸與蕭愈對視,隨後在眾臣的注視下,微微一笑:“大敵當前,本宮和陛下,自然願意助王爺一臂之力。”

下朝後,李琬琰便命人擬寫了征討安明欒的檄文,並著聖旨,下發各郡,昭示全國。

次日,蕭愈便下令駐京的二十萬幽州軍開拔。

不知為何,二十萬大軍離京,李琬琰莫名鬆開了口氣,像是積壓在心口的巨石轟然落地。

蕭愈並未親征,他座下猛將如雲,聽明琴八卦來的訊息,攝政王昨晚在王府設宴為屬下踐行時,幽州跟來的將領們都爭著想跟著一同去,後被攝政王呵斥一番,才終於死了心。

李琬琰不禁想起自己手底下,唯一能領兵的裴鐸受了傷,其餘的要麼老邁,要麼不可靠,和蕭愈一比,實在顯得捉襟見肘。

大軍出征後,李琬琰特意代天子出宮,去大慈恩寺為將士們祭神祈福。攝政王也一同前往。

其實李琬琰自幼不信鬼神,不信人命天定,她一直篤信的,是命運掌控在自己手裡。

她知道蕭愈也是一樣。

可她雖不信,但祖上傳承下來的習俗不可廢,出宮前還特意按照規矩沐浴焚香。

李琬琰和蕭愈在大慈恩寺正殿中先後敬了香,寺中主持帶著一眾小僧接待貴客,將二人引去了提前備好的禪房,接著就要傳膳。

蕭愈見了,抬手製止:“不急,本王與長公主有要事相商。”接著便將禪房中的人攆了個乾淨。

房中只剩她們兩人,李琬琰抬眸覷了蕭愈一眼,等著他的下文。

“那舞學得如何了?距本王的生辰可沒幾日了。”

李琬琰這幾日倒是忘了這茬,聞言算了算日子,蕭愈的生辰就在十日後。

十日……

李琬琰心裡默唸了一會,這十日裡,京城還不知要如何天翻地覆。

最早,李琬琰沒料到蕭愈會一口氣派出二十萬大軍,現下留守京城的軍隊只剩十萬,趁著留守幽州的駐軍還未開始南下,這是她當前甚至未來,能夠扳倒蕭愈的最好時機。

昨日她召見了幾名御史夫人來宮中敘話。

御史中丞的夫人劉氏,出身常州將門,她的兄長劉常懷現今任常州刺史,手上有五萬常州守軍。

常州在京西北側,原是京都抵禦狄人來侵的門戶。

她手中還有六萬禁軍,若劉常懷肯借兵相助,她有實力與蕭愈一較高下。

“在想什麼?”李琬琰忽覺身上一暖,蕭愈不知何時走到她身後,將出神的她一把攬入懷裡,他低頭稜角分明的下顎抵在她肩上,微微側頭,輕咬住她的耳朵:“可是在心疼,借出去的那一萬兵?”

李琬琰吃痛回神,她並未掙扎,同樣微微側頭,她們之間的距離太近,她只能模糊的看清他半面模糊的輪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