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0章 第200章 終難解,我本閒涼/妾本閒涼,時鏡,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盞盞幽明的宮燈, 佇立在冷風裡。

從白到晝在皇宮裡煎熬了整整有一天的大臣們, 直到這時候才各自擦著額頭上的冷汗, 拖著疲憊的身軀, 帶著滿心的憂慮,從南書房退了出去。

顧覺非是最後一個離開的。

驟然之間出了這麼大的事情,且謀反的還是在百姓之中有甚高威望的大將軍薛況,一有民心,二有能力, 真犯上作亂起來絕對會成為皇室心腹大患。

保定距離京城實在是太近了。

面對著幾乎就在眼皮子底下的威脅,誰又能坐得住?所以皇帝留了他下來, 多問了幾句。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錯覺,總覺得蕭徹從下午略用過一些膳食後回來, 整個人便有些心神不寧。

顧覺非曾是蕭徹伴讀,對他也算了解。

薛況那檄文上面所寫的“無能”或許有些言過其實, 但絕非是空穴來風:如今在皇位上的這一位皇帝,在各方面都普普通通,既沒有什麼大錯,也沒有什麼能力。

但檄文之中提到的其他事情……

人從高高的臺階上走下來,入目所見這九重宮禁都幽暗的一片, 掩不住倉皇的宮人們在廊下立著, 竟好似那飄蕩在風雨中的浮萍。

顧覺非的眉頭悄然皺了起來。

夜已經很深,比起在皇宮裡商討如何應對薛況謀反這件事,他更在意如今太師府裡是什麼情況。

畢竟薛況在檄文裡提到的字字句句,尤其是與老太師有關的字字句句, 便是他看了都有一種心底發冷的感覺,曾萬般信任於他的顧承謙,又該是何等心情?

至於真假,現在是追究不了的。

一則蕭徹在位,皇家秘辛不好打探;二則雙方各執一詞,皇家到底有沒有戕害薛氏,誰也說不清。

但薛況這一份檄文用心險惡是毋庸置疑的。

當年的水患旱災雖非因薛況而起,可國庫無銀,賑濟方面自然艱難;蕭徹排程固然一塌糊塗,可歸根結底是因邊關養戰,國庫損耗嚴重。

至於當年他是被自己汙衊一事,就更是胡說八道!

所以在今天下午的時候,由朝廷這裡諸位大人商討定論之後的真正的“討逆檄文”,已經在京城外面張貼開來,同時兵員的調動也已經由劉進、方少行二人完成。

說來也奇,此次謀逆,薛況所用者皆是自己的舊部,可九門提督劉進卻偏偏被摒除在外。以至於如今朝堂上眾人看劉進的目光都格外忌憚,深恐他是薛況安插在朝廷之中的暗釘,蕭徹私底下更對顧覺非表達過自己的懷疑。

顧覺非卻不在意。

若他是薛況,要造反也不會選擇劉進。

當年含山關一役後劉進便回到了京城,享了高官厚祿,倒不是說這人貪圖享受,只是天下承平,不打仗本是一件好事。

去且劉進此人自有自己的是非判別,怕未必認同薛況。

所以薛況忽然造反這件事,劉進既不知道,也沒參與,實在沒什麼好忌憚的。

只是旁人就未必看得有顧覺非這般通透了,今日朝堂上便有不少人言語攻訐他。

先才離開之時,劉進的面容便很不好看。

顧覺非怕他心中積鬱,還同他說了兩句話,就怕關鍵時刻這一位將軍被自己人排擠出去。

劉進領沒領情他不知道,但他的力算是盡到了。

顧覺非想了想今日從前到後發生的所有事情,不知覺間腳步已經到了宮門外,看見了此刻靜謐在夜色中的都城。

也不知為什麼,一下就想起了當年。

那是慶安七年的初夏,殿試後放榜,他被點為了第三,成為了大夏史上最年輕的探花。

於是騎御馬,遊長街。

滿街都是歡騰鼎沸的人群,入目所見的每一張面孔都帶著最鮮活的神態,就連顧承謙那時候都是笑著的。

朝堂上多年的沉浮,讓這一位權柄輔臣,早練就了一身喜怒不形於色的功夫。大部分時候,他臉上的表情都讓人看不出深淺。

可那一天——

面對著同僚們盛大的恭喜和恭維,他的臉上第一次露出了那種由衷的、身為父親的安慰和欣喜。

只是……

後來,為什麼就變了呢?

顧覺非記得太清楚了,僅僅過了月餘,他與顧承謙之間就徹底鬧翻。從那以後,這一位父親看他的眼神裡,只有痛心、痛恨。

多少年過去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絕代天師:人前顯聖被劉天仙曝光

擺爛鹹魚精

如果這是宋史6·後改革時代卷

高天流雲

校草不是女扮男裝嗎

甜即正義

我講個故事,你可別當真啊

囧叔

桃花令

睡芒

銅羅鎮愛情

一杆老炮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