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陵校書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8章 未來之力,我,潘鳳,三國第一混子,毗陵校書郎,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書裡記載,劉璋並不算是個無用之人。

他有著劉家特有的仁愛。

劉備圍城時,滿城百姓皆不降,欲與劉璋同進退,而劉璋卻是為了百姓安危,主動開城請降。

這當中自然有劉備當時勢大的原因,也有劉璋想要自保的因素,但你不得不承認的是,這裡頭,肯定也有保百姓的成份在裡面。

劉璋唯一的弱點就是他的性格,懦弱的性格讓他很多時候都有些優柔寡斷,但這一點,正是潘鳳需要的。

一個做事果決的人,是很難被左右的,很可惜劉璋,不是。

與許靖商量好後,潘鳳回到了府上。

徐庶也趕了過來,他們現在需要定一個大的方向。

“我覺得,取荊州,太過冒險,荊州太過重要,不管是曹操還是孫權,都不可能放任我們拿下荊州。”

在李儒提出先取荊州之時,徐庶提出了反對意見。

這也並不算李儒提出來的,很早之前,潘鳳就跟李儒提過隆中對裡的內容。

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以為基業,而後,可圖中原。

諸葛亮當年用這句話直接給劉備震住了。

隆中對的成功不僅僅突顯出了諸葛亮的遠大謀略,更是彰顯了他卓越的政治智慧、深邃的歷史洞察力和非凡的領導才能。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展現的,不僅是對天下大勢的精準判斷,更是對如何統一天下、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深思熟慮。

他洞察時局,敏銳把握各方勢力的動向,準確判斷出曹操的強勢、孫權的穩固以及劉備的潛力。他提出的聯合孫權、抗擊曹操的戰略,為劉備指明瞭前進的方向,也為三國鼎立的格局奠定了基礎。

這一點,潘鳳很明白,這是劉備之後要走的路。而李儒聽完潘鳳講的隆中對之後,十分贊同,只是他並沒有想到聯孫抗曹這一層上。

徐庶的意見也很直接,那個地方,沒有人能戰得住,特別是像他們這樣的人,他們沒底氣,手底也沒兵馬,潘鳳也不是世家大族,他要是拿下荊州,別說曹操了,孫權都不樂意。

“你二位說的都有道理,依我看來,這荊州,的確是個好地方,但也是燙手的山芋,不過,我們也許並不需要直接拿下荊州……”

潘鳳看著地圖,回了一句。

“主公的意思是?”

李儒開口問道。

“我們也許不需要自己動手,而是幫他們拿下荊州。”

潘鳳抬起頭。

“主公的意思是,劉皇叔?”

徐庶明白了。

“我想,二位的抱負應該遠在我之上,最早,我只是想在這個亂世之中混條性命,別平白死了,後面,是想混的好一些,再後來,是希望做個成功的商人,手底下,有些東西以求自保。”

說到這裡,潘鳳突然有些感慨,他站了起來,長嘆一聲:

“只可惜,造物弄人,我明明這麼想自保,卻沒有保護住,自己最想保護的那些人,反而讓他們因為我而死了。”

他慢慢走到門外,抬頭看著門外蔚藍的天空,而後轉過頭來看向幾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