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陛下有疾 第24節,陛下有疾,妙利,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眾侍衛:……

……要不要這麼拼?就最後一支箭了,明明用刀砍斷或者用槍挑飛都可以的,犯得著拿自己的命來擋嗎?

而那張年輕面龐緩緩倒下之際,依舊瞪圓了雙眼執著的張開口,努力嘶啞著喊出那句話:

——“有刺客!護駕!”

作者有話說:

贏天青:這人怎麼搶我的戲份!

元小修:搶得好!誰挨箭也不能是咱倆

****

第35章 將計就計

皇帝在獵場遇刺絕對是了不得的意外。好在皇帝陛下安然無恙, 卻也大發雷霆的終止了狩獵,讓三司並平國公蕭斌一同徹查此事。

原本熱鬧的氛圍頓時陰沉焦躁了起來。侍衛們在林子裡找到了刺殺陛下的兇器,是一套做工精細的連丨弩機關匣, 由極細的天蠶絲纏在扳扣上, 另一頭連線在陛下行進的必經之路。從樹上的痕跡看來安裝到觸發約莫不過一盞茶時間,應是逆賊先看到陛下往這邊來才裝上機關匣, 只等陛下路過時便有十數支箭在一瞬間自動射出。

侍衛們的回憶也能佐證這一推斷。事發突然, 大夥兒都覺得是衝著陛下來的,其實回過頭想一想,箭矢發射只是一個方向, 並沒有全部瞄準陛下要害。除了第一支箭尤為強勁,後續箭矢的速度一支比一支慢, 力量也逐漸變輕, 顯然不像人力所為, 倒和機關的效果相符了。

“那裡有樹木遮擋, 正好形成一處死角, 換防和巡邏的守衛並未察覺有人經過, 周圍也無其他打獵的隊伍。”負責報告的大理寺少卿戰戰兢兢,他們這位皇帝陛下可不是個好脾氣的, 這許久連個人影子都沒摸著,一頓訓斥怕是躲不掉了。

元修卻沒像他想象中那樣無能狂怒, 而是踢了一腳地上的匣子問道:“這可不是隨意哪個首飾店或玩器作坊能做出來的,工部呢?將作監呢?他們統管天下手藝匠人,就查不出一點兒資訊麼?”

周少卿面上更苦,頭垂的更低:“這機關匣上有殘存的銘文火印, 乃是收錄宮中的前朝遺物, 按說——”

他停下來沉默, 元修就明白了:“你是說這東西按說應該在宮裡,就算流傳出去也是宮中賞賜,該從內庫記錄中查?”

少卿大人點頭。

“那就查。”元修並不避諱,給了陳公公一個眼神,自有人前去查驗宮中的賬冊。

“除了這些就沒有別的麼?”皇帝陛下語氣還算鬆弛,可少卿絕不敢絲毫放鬆,想了想道:“林中痕跡混亂,要分辨出刺客的行跡還需時間。不過臣倒是想去找劉公子聊聊,不知……”

“怎地?吳少卿難道懷疑我兒?”

皇帝陛下還沒出聲,先有一人忍不住怒道。眾人轉頭一看又默默的轉回來:原來是救了聖駕的劉公子的親爹太常寺卿劉大人,老子為兒子鳴不平,那就沒事了。

周少卿不卑不亢,只堅持道:“臣並沒有懷疑劉公子什麼,不過是想與劉公子聊聊罷了。且臣聽說劉公子受的不過皮外傷,另有些驚著了,倒不妨礙與臣說說話吧。”

他一句沒說懷疑,實則處處是懷疑。劉公子是個文弱書生而非習武之人,卻跟著陛下狩獵的隊伍走——總不是為了讓陛下看他平平無奇的箭法或抽冷子吟詩拍馬屁的,這是第一重懷疑。遇上刺殺箭雨後非但沒有嚇壞了他,還讓他正好“截”住殺傷力最弱的一支箭以輕傷換來救駕大功,這是第二重懷疑。最後還有這一匣子箭矢,好歹是為了刺王殺駕用的,居然連個毒都不淬,實在是非常說不過去,非常值得懷疑。

與其說這是一樁形同兒戲的刺殺,倒不如說更ᴶˢᴳᴮᴮ像是為了博個救駕之功特意設下的局。若非心知劉公子乃至劉大人一家都沒這個膽子也沒這個能耐,這會兒少卿大人就不是去和劉公子“聊聊”,而是要將劉公子拿下處以嚴刑了。

周少卿實有把握,劉大人卻是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自家兒子幾斤幾兩他能不知道?真有這能耐鬧出這麼大動靜早該當上狀元郎了,還能落榜兩回在家蔫兒吧唧的苦讀?

不過看著陛下的神色,顯然是被周少卿誘導著有了疑慮,劉大人便不好直接拒絕周少卿的要求。“哼”了一聲生硬道:“周少卿要問便問,只是我兒性子單純又有傷在身,少卿可別故意折騰,讓他懵裡懵懂的認下什麼莫須有的罪名來。”

“劉大人放心,臣以項上人頭擔保,絕不會讓公子蒙受任何冤屈。”周少卿拱手致意,心中卻默默加了一句:“但也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犯人。”

“既如此,那就去聊聊吧。”皇帝陛下一錘定音:“劉公子救駕有功,朕會讓御前女官隨行伺候,劉卿放心就是。”

有皇帝陛下作保,劉寺卿再無不滿。不用再面對陛下龍威的周少卿亦是逃出生天的錯覺,行禮轉身疾步往劉公子暫且休息的行宮後殿走去。

跟著他一塊兒的還有陛下身後一位赭石色騎裝的女官——便是最初跟在陛下身邊的兩位蒙面女子中的一位。早有訊息靈通的朝臣已經打探過,兩人中有其一是乾元宮的掌事女官,喚做阿碧姑姑的,實屬陛下心腹,地位怕是比陳公公都略高一籌。另一位不知姓名職位,亦有小道傳聞說是陛下特意給阿碧姑姑找的貼身侍女,據說武藝極其高強,能輕易掀翻十幾個侍衛,是阿碧姑姑這次狩獵特意帶出來捉刀的。

想來這會兒跟著去的那位就是阿碧姑姑,另一位既是武藝高強的侍女,留在陛下身邊護駕倒也周全。這些許旁枝末節的資訊在諸位大臣的腦中劃過又被他們棄之腦後,有這功夫不如先琢磨琢磨到底是誰活的不耐煩了幹出刺王殺駕的事來。

那要說嫌疑人也真不少。先是明帝一脈,從禁在皇陵裡的兩位庶人到各路被貶被抄的宗親就沒有不恨陛下的。其次是陛下登基一年砍殺的各家豪強,總有同氣連枝的親朋好友對陛下的雷霆手段心存不滿想要報仇的。若是再加上北晉西遼南越諸國的虎視眈眈,聽聞陛下出宮便秉承著“就算弄不死你也要噁心你”的想法故意來這麼一招也不是不可能——

這麼一想,要陛下命的仇家還真不少呢。不過無論哪一條彷彿都與劉家和劉公子沾不上邊:劉寺卿雖不算陛下心腹嫡系但也是個直臣忠臣,劉公子更只是個普通文人,無論是已經圈禁的前王爺還是樹倒猢猻散的曾經權貴,更或是遠在天邊的異族敵國,似乎都沒法兒和這父子倆扯上關係。

難不成劉公子真能靠著巧合做成今天的舉動麼?眾位大臣苦苦思索。要說嫌疑最大,那還得是守陵的那兩位前任王爺,倆人雖然被貶被圈,但到底在地方經營日久,陛下派去收編周地與蜀地的官員到如今都還沒能徹底擺平兩位王爺留下的爛攤子,要是他們真和藩地的死忠心腹聯絡上了策劃刺殺陛下,還真有可能讓他們得手。

唯一的破綻在於,此事只可成功不可失敗,既是有這能力,絕不該把手段做的如此粗糙……

“陛下。”女子清脆嗓音打斷了大家的思索,才去了不久的阿碧姑姑和周少卿已經聯袂而歸。周少卿臉色略複雜,說不好是驚歎還是感慨還是無奈。倒是阿碧姑姑一拱手直接道:“劉公子一無所知,應當不是作案之人。”

“哦。”皇帝陛下點點頭,就這麼沒了下文。

劉寺卿自是大鬆了口氣,不少朝臣亦露出點兒禮貌的輕鬆笑意來。唯有刑部和別的幾位精通刑訊的官員皺了眉:女官這話看似洗脫了劉公子的嫌疑,但真追究起來,“一無所知”和“不是作案之人”,可跟“與本案全無干系”不是同一回事啊。

到底是女官言語缺乏謹慎還是背後另有別的深意?幾位大佬下意識的瞅了瞅陛下的表情。卻見皇帝陛下彷彿發起了呆,過了一會兒突然道:“時候不早了,雖查案要緊也不能餓著各位愛卿,要不讓膳房傳膳吧。”

這就……傳膳了?各位大人完全被陛下的神轉折打蒙了,不過心思一放鬆,也察覺到時候著實不早,他們都已餓的前胸貼後背了。

“三司的蒐證還沒結束,各位大臣暫且忍耐,在行宮休息片刻。”不然要是身上夾帶了關鍵證據的,一旦回家可有的是辦法銷燬,到時三司再有懷疑也極難查證了。皇帝陛下繼續下令道:“女眷就在隔壁殿用,請貴太妃多加關照。至於三司的諸位——”

皇帝陛下輕描淡寫道:“連朕在內的這麼多人等著你們給個結果,想來你們是吃不下飯的吧?既如此就別吃了,趕在晚膳結束前,多少要讓朕聽到點兒有用的訊息。”

這時限一出,別說陛下不讓吃,就算陛下讓他們敞開了吃,幾位主官也確實吃不下了。急忙起身行禮應喏,又向周圍同僚討饒的拱了拱手,一撩衣襬的一溜煙兒往現場跑去。

就算眼神不好看不出嫌犯的行跡,難道還不會監工麼?早一刻查到證據就早一刻解脫,真要查到最後都一無所獲,陛下的處置可不是開玩笑的!

皇帝陛下先行落座,倒是不再搭理諸位朝臣,反而關心起阿碧姑姑來,頗為好脾氣的問道:“你是在這兒陪我用膳,還是去隔壁女眷那邊?”

阿碧姑姑小聲回了句什麼,便被陛下拉著手同坐在他身側。饒是此時此刻所有人腦袋裡都塞滿了關於刺殺案的各種細節和推測,也不免被兩人熟稔的動作驚呆了。

莫非這次非但有陛下遇刺,還能再見證一位貴人的上位嗎?這可他爺爺的太刺激了吧?!

作者有話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執劍長安

雞腳芝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