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陛下有疾 第34節,陛下有疾,妙利,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摁捺下激動的心情,穆零想了想便答道:“工部已在查那些兵刃的出處,刑部也在審問那些被抓的晉人,應能從口中審訊出些有用的資訊。不過微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儘快找到潛逃的晉人,同時將與他們勾結之人一網打盡。以微臣愚見,晉人的藏身之處必在京郊附近,可派人暗訪京郊各處村落農莊,詢問有無一直招工或修整園林的人家,畢竟千餘生面孔就算是分批進入的大景也依舊容易被村民察覺,休整和招工正是最容易掩蓋人來人往的藉口。”

元修點頭。倒是與阿青想的差不多。

“既如此,就按你說的辦,暗查京郊莊子的任務就交給你了。”元修大手一揮,一塊令牌丟在穆零手裡:“御林軍和五成兵馬司隨你調動,只要此事做得好,五成兵馬司的總指揮使就是你的了。”

總指揮使官居正四品,這可不止是官升三級的待遇了。穆零毫不掩飾臉上的驚喜,端端正正的叩首道:“微臣定不辱使命,為陛下肝腦塗地死而後已!”

第59章 元珏

穆零一通明察暗訪, 果然查到了與北晉勾結之人的蛛絲馬跡。而在他拿到確鑿證據回稟陛下之前,元修已經先一步已經知道了到底是誰在背後謀算這一場陰謀。

“……所以你確定這全是管家與夫人所為,與你父親並無瓜葛, 甚至你父親對此全然無知?”皇帝陛下眼神陰鬱, 巨大的壓迫感撲面而來,直讓跪在他腳下的孩子臉色又煞白了幾分, 搖搖欲墜的強撐著沒有趴下。

這孩子姓元名珏, 正是趙相挑出的六位皇嗣預備役中的一員。他祖父是文帝元謹登基後才脫離北晉元氏投奔南景的元氏族人之一,因頗有才幹很受文帝重用,及明帝繼位後還當了一陣子宗正。他父親雖是祖父唯一的血脈, 但資質平庸又體弱多病實在不適合混官場,明帝看在同族的面上令他家三代內不必降爵, 依舊以侯爵之位發放俸祿薪水, 至少一家人衣食無憂也算體面。

趙簡在選拔過繼的嗣子時十分看重孩子們的心性, 這位元珏就是他看好的人選之一。元珏無論文武功課在幾個孩子裡並不算拔尖, 但是非分明而不刻板, 主意正執行力強, 凡事並不強求圓滿而知道兩其相害取其輕,在趙簡看來就是成為帝王必須有的權衡之術。

而今日, 這個九歲的孩子單獨找到陛下,誠懇的跪地向他告發自家管家勾結北晉元氏包庇晉人謀害忠烈王。他雖一時拿不出實證, 但已經旁敲側擊的問過家中下人並一一印證,基本確定管家收容晉人刺客所在的莊子是哪一個,請陛下派兵前去捉拿。

元修饒有興致的看著他。他自然分辨的出這孩子並未撒謊,但依舊好奇為何這孩子會直接找到自己和盤托出——哪怕當真是管家所為, 他就不怕皇帝盛怒之下遷怒他們全家, 讓他們全家都跟著遭殃麼?

畢竟元修可不是什麼好名聲的皇帝, 尤其是涉及贏氏一族,皇帝陛下抄的家斬的首可不在少數。

這孩子顯然不是愚守正義不懼生死的性子,他既然選擇如實相告,說明在他看來告知陛下的危險和後患至少比隱瞞和假作不知要小。甚至或許在他看來,他的行為幾乎算是戴罪立功,能夠得到陛下的寬恕?

可元修是什麼惡趣味的人。他實則也猜到此事大約和京中的元氏族人有關,畢竟能得到晉人的信任,在京郊有莊子能和晉人暗中往來,還能接納如此多晉人而不被發現的,元氏族人正是最好的選擇。

畢竟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人多了總是有些犯賤的狗才,哪怕跟著文帝這一支過上了好日子,本家只要勾勾手吹個口哨,那些狗腿子依舊會不計前嫌的撲向本家的懷抱。更別說其中應還有晉朝趙氏許諾的諸多好處,有二心者叛變也是不足為奇。

他只是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家,或者哪幾家,更想知道他們既然決定叛變,是不是也做好了承受他怒火的準備。

若是按照他的法子,大可以直接京中的元氏族人全部送進昭獄嚴刑拷打,其中無辜者就算要恨也不必恨他,而是該恨那個勾結晉朝引得他發瘋的人,最好是恨的咬牙切齒不死不休,也讓今後想要做此嘗試的族人好好掂量掂量這般冒險是不是值得。

但阿青覺得牽連無辜不好,他就不牽連無辜。阿青覺得要抓賊抓贓,他就讓穆零去找賊贓。總歸只要阿青好好的在著,這些細枝末節於他而言也並不重要。

卻沒想到一個孩子給了他驚喜。面對皇帝陛下咄咄逼人的訊問,元珏並未像他預料的惶恐不安或大聲喊冤,而是認真想了想才點頭答道:“小子肯定此事與家父無關。小子不敢自誇家父如何忠君愛國,但家父自三月前病重,這一個月來幾乎半數時間都在昏迷乃是事實,太醫院的莊太醫和李太醫都可證明。如今家中大小事宜皆是繼夫人和管家管著,小子打聽的那兩個莊子其實是管家做主買下,家父甚至並不知道有這兩項產業。”

元修便明瞭。這孩子之前說的明白,這位管家名義上是管家,其實從血緣說來算是他爹的堂弟,是他的叔叔。只元珏的祖父正經是他曾祖納的良妾所出,而管家的父親卻是元珏曾祖與家中舞姬春風一度的結果。元珏曾祖並不認可管家生父的元氏子弟身份,因此管家生父隨母親入了賤籍,充作元家的家奴,到管家這一代便依舊是家奴。

這種父親不認的孩子隨母入籍為奴的情況在世家並不少見,畢竟世家養著的樂伎舞姬都是充作貨物可以互相贈送的,誰能肯定ᴶˢᴳᴮᴮ她們與哪個男人好過,生下的孩子又到底是誰的種?給個奴籍總好過送到濟孤院裡聽天由命,若是家中開恩垂憐還能讀書習字,往後當個莊子鋪子的管事,或是給哪位主子當個管家,一樣能有好日子過。

元珏家這位管家就是這樣情形。元珏曾祖不肯認下管家父親並非不認這個兒子的血脈,而是丟不起和賤籍舞姬生下孩子的人,然好歹是自己的種,也不能完全不管不顧。因此管家父親打小兒就名義上充作少爺們的陪讀小廝,其實是與少爺們同吃同住同學習,除了沒個少爺的名號,衣食住行上與少爺們全無不同。

元珏祖父與管家父親在家中的關係一直不錯,然隨著管家父親漸漸年長,愈發對自己的身世耿耿於懷導致年過而立就抑鬱而終,臨死前將兒子託付給元珏祖父照料。是以到了管家這一輩便和他父親一樣,名義上是家裡少爺們的下人,實則和少爺們一樣待遇,甚至元珏祖父去世前還覺得元珏的父親身體不好耳根子又軟,索性將家業託付給更加精明的管家照料。

可人就是這樣,並非你對他好他就覺得你是好人。管家的父親許還只是自憐哀怨,到管家這裡已然是憤憤不平的心理扭曲,尤其是家中大權都掌握在手裡,更是完全將自己當做主人,自然也就更不把元珏父親這病秧子看在眼裡。

元珏父親許是當真耳根子軟,許是被管家矇蔽了雙眼,又許是已經無力反抗管家的安排。在元珏生母去世後,幾乎是完全由管家做主娶了如今這位繼室夫人。繼夫人才進家門不到半年,元珏父親本就不算好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這兩三個月更是幾乎隔天就要請太醫了。

元修低頭看著元珏,小孩子緊張的微微發抖,顯然並不想表現出來的這麼勇敢。他心中瞭然:這孩子是明白的,哪怕他舉報有功也可能被陛下遷怒,但他寧願賭也要藉著陛下的勢扳倒如一座大山一般壓在他頭上的管家和與管家不清不楚的繼夫人,這兩人若是不除,他和父親依舊難逃一死。

是一個審時度勢又敢於一搏的孩子。元修心中嘆道。元珏並未跟他賣慘,也沒有信誓旦旦的賭咒發誓,卻明瞭清晰甚至可以說十分現實的舉出人證物證,再以卑微的態度迎接陛下旨意的降臨。

不得不說這般態度取悅了元修——至少他不反感,甚至欣賞這孩子的勇氣,心中對這一家子也並無怒意。或許對元珏他爹還能有些怒其不爭,但也絕不是把他們父子倆與謀害阿青的兇手混作一堆,至多不過是感慨犬父出了個虎子,這小子著實是被爹拖累了。

“既然你篤定,那就按你說的辦吧。”元修一抬頭,正好看到跟在陳公公身後等待傳召的穆零,索性一伸手指道:“你給那位小將軍帶路,帶他去抄了那兩個莊子。若真能抄出逃脫的晉人刺客,此次朕就記你一大功,許你向朕隨意提一個要求。”

哪怕是對小孩子,元修也依舊留著心眼兒,只說隨意提要求,可沒說提了自己答不答應。小孩兒雖是成熟早慧,一時倒也沒察覺堂堂皇帝陛下還玩這種心眼子,又驚又喜的抬頭應喏,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下。

穆零正盤算著如何言簡意賅的向陛下彙報自己調查的結果,沒想到一句話沒來得及說就被陛下打發出來。與眼前七八歲的少年對視了一會兒,少年先自我介紹姓甚名誰,又將陛下的旨意再重複一遍。話才說一半,穆零已是完全明白了,急忙問道:“小公子是博林侯世子?您說的兩個莊子可是李家村三里外打著元莊匾額周圍種了一圈子香樟樹那個,和李家村與周家村中間那個圍了高高的圍牆裡頭一直還在修建的?”

晉人狡兔三窟的分了好幾處藏匿,除了元珏世子提到的這兩個莊子,穆零還查到周家村村頭數起第二戶的王鐵柱家。按照他的推測,這三個地方應有地道相連,除非三處同時被圍剿,否則都有可能讓晉人有漏網之魚逃出生天。

穆零並未輕舉妄動,而是先來稟告陛下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手裡頭不過南城兵馬司的些許人手,並不夠他將這三處都圍的水洩不通,更何況那兩個莊子還都是元姓侯爺家的產業,不先稟過陛下,他也不敢隨意對宗室勳貴下手。

他且想不通元侯爺對外一副病歪歪隨時要昇天的模樣,沒想到私底下玩的這麼大!腦補了一堆陰謀論不知該如何提醒陛下,到頭來根本是自己想太多,元世子已經先他一步向陛下告了那刁奴的狀了。

他這邊一時轉過好幾個心思,那頭元珏聽完他的問話便連連點頭,心中卻又是驚又是懼。他原以為是自己打動了陛下,原是陛下早就查到了這兩處!

陛下果然高深莫測!小少年在心裡重重的記下一筆,對元修的崇拜之情再次高漲。面上勉強維持著鎮定試探道:“原來將軍已經知曉,倒不用小子多此一舉的給將軍帶路了、就請帶兵查抄兩處,將歹人都抓起來審訊吧。”

第60章 查出結果

當大景的徵夷軍將晉人藏身之處團團圍住時, 這些深陷彷徨焦躁的刺客反而終於定了神,義無反顧的與徵夷軍的將士展開殊死搏鬥。

而結果自然是螳臂當車,這些晉人死的死傷的傷, 但凡還有口兒活氣的都被扔進昭獄由裡頭的審訊高手嚴加訊問, 定要讓他們求生不得求死無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元珏府上那位一手遮天的管家元守信也沒逃脫昭獄裡脫一層皮的待遇。他先是一股腦兒將罪責推在元珏父親頭上, 只說自己是按照家主的吩咐辦事, 被戳穿後又是一通嚴刑拷打,直到他在劇痛中徹底崩潰,將所有怨恨與真相都抖落了出來。

與元修猜測的無差, 這位元守信元管家從不覺得元珏的祖父與父親對他們父子有什麼恩情好意,反而認為這是對他們的炫耀和鄙夷。在發現元珏父親軟弱可欺後, 元守信野心勃勃的謀劃著取而代之, 最好是讓元珏父子死於非命, 他便可以鳩佔鵲巢。

好在元珏生母聰慧賢德, 在家中頗有威勢。她在時元守信尚不敢有大動作, 及元珏生母病逝, 元守信立刻開始對家中的大小主人下手,繼夫人劉氏正是元守信的相好, 半年前嫁入元家時已懷了元守信的孩子。按照元守信的計劃,等這個孩子落地確認是個男孩兒就能讓元家父子去死一死了。

要不是正好碰上趙簡挑人把元珏送進宮中, 只怕這會兒元珏的墳頭草都一尺高了。元珏的父親卻沒能逃過元守信的毒手,他日漸病重就是元守信在他日常飲食中下了藥。然元守信也知元珏一日在宮中,他的計劃就一日難以實施,就在他煩躁不安之際, 北晉的間諜透過元氏本家負責買賣的大管事找上了門, 道只要元守信能幫著晉朝的刺客刺殺了鎮北軍主將贏將軍, 北晉便作保他能以元氏子孫的身份回到元氏本家,繼承他祖父留下的全部身份和財產。

這些間諜背後之人正是北晉名將李儒深。他深知北晉如今內憂外患,朝堂與世家因利益分配產生的矛盾越發凸顯。若想要突破困局,最好的方法就是打穿列城一路南下吞併南景的大片良田土地,唯有把盤子做大了才能讓所有人滿意。鎮北軍就是橫在北晉生死關卡上的一道天塹,越過了便雲高海闊,越不過便只能在內鬥中不斷消耗直到國破家亡。

而作為一個與鎮北軍纏鬥近二十年的軍人,他更知道鎮北軍的可怕。及他被南景皇帝一通國書責問逼的差點兒下大獄,更明白如今的鎮北軍與南景皇帝一條心,只比當初贏威在時更難纏。

但這支隊伍同樣有弱點——就是陛下無條件信任、鎮北軍也無條件信服的統帥贏氏。或許她並不直接影響鎮北軍的戰鬥力,但只要這最後一位贏氏遺孤殞命,鎮北軍就將成為朝堂上競相爭奪的一塊香餑餑,哪怕鎮北軍內部再怎麼團結一致也擋不住南景各方勢力的拉攏分解。

其實這一條差點兒就實現了——在“贏青玥”宣告身份之前,南景的朝堂因鎮北軍的歸屬和鎮北將軍的人選已經吵過無數次。雖每一次都被南景的皇帝鎮壓下去,然朝堂的不滿也在慢慢積蓄,或許積蓄到某個臨界點,就將成為南景君臣之間繞不過的裂縫,總要逼著那一邊低頭。這種妥協產生的怨恨不滿,也將成為他可以施為挑撥的絕好機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