穢多非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章 官家死而工程停,江戶旅人,穢多非人,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新年剛過,江川英龍就趕到江戶,他已經受命先期對江戶灣內的情況進行了一定的測量,這回來是檢視工程進度,保證五座填海造陸的臺場位置都合適。

畢竟那是炮臺,不是什麼草棚泥屋,最好是能夠形成交替火力,又保證能夠遮蔽住他身後的江戶城。還要考慮未來大炮可能射程更長,預留一定的提前量等問題。

需要專家來看,而幕府現成的專家不就是江川英龍!

不得不說,作為幕府譜代旗本的江川英龍,那是真的巴望著幕府能夠好起來,那是真的不辭辛苦,天天漂在江戶灣,檢視填海工程。

這年頭的填海哪有這麼快,就算是後世裡面,填海也不是說一天兩天就能完事啊。品川臺場那邊也不過是才剛剛開始,勉強有個形狀罷了。架不住江川英龍上心,已經把炮臺的設計草圖給畫了出來,並且上呈給了水野忠邦。

忠右衛門近水樓臺先得月,也得到了一份草圖。反正臺場就那樣明晃晃的暴露在太陽底下,只要不是個瞎子都能看得見,自然也不存在什麼保密不保密的事情。

專家就是專家,除了在海上準備設定的五座炮臺,在品川御殿山上,還準備另外修築一座小炮臺,形成交織的火力網。

炮臺三前兩後,梯次分佈,相當合理。可是等看到上面的五邊形炮臺,以及預設的炮位之後,忠右衛門就知道這個設計草案是絕對不會在幕府那邊透過了。

居然有炮位是對著江戶的!

其實這主要因為炮臺設定在海上,不像是設定在陸地上的炮臺那樣,主要顧及正面所面對的海面。海上炮臺沒有後背,也許就有外國軍艦在炮臺正面吸引了主要火力,然後派出航速較快的蒸汽船,繞到炮臺的後方,對炮臺發動攻擊呢?

所以江川英龍為了以防萬一,還在朝向江戶城的一面,也設定了炮位,並準備安裝火炮。可是他所處的時代,以及他所服務的政權,都是標準的封建老頑固。

封建國家最防備的,永遠不是外敵,而是腹心內部!

不可避免的,這是封建國家的通病,古今中外都一樣。對於封建王權的寶座,最有實力的挑戰者往往都出現在他政權的內部。所以攘外必先安內成為了至理名言,被歷代封建統治者奉為圭臬。

德川幕府也是這般,他防備國內的諸侯和防備國外的列強是一樣的,甚至對於諸侯的戒心更重更強。

面對這樣一個政權,江川英龍的設計註定不能夠透過。就算水野忠邦再開明也不好使,德川家慶是絕對不會允許有大炮時刻對準著自己的江戶城的。你就是說破天去,也沒有任何用處。

海防在將軍本人安危面前,那算個屁!

被退稿的江川英龍一開始完全就是莫名其妙,等到被誰水野忠邦提點之後,終於知道自己錯在了哪裡。僅僅是因為那樣可笑的原因,就完全放棄品川諸炮臺的後背,還能說啥呢。

修改過後的設計草案,取消了所有炮臺背面的炮位,約等於把自己的後背,就這樣輕易的裸露給了敵人。可是這又有什麼辦法呢,如今先把炮臺建起來才是要緊。

再稿才透過,京都所司代井伊直弼突然送來了京都的急報,當今仁孝天皇升遐,亡期春正月廿六日,得年四十七歲。

得了,死了一個天皇,連德川家慶也要派遣致哀弔喪的大臣前去京都奔喪。誰叫德川家慶大小也算是天皇的臣子呢,武家之首嘛。既然是武家棟樑,那肯定要為天皇的喪禮表示表示,不能夠一毛不拔的。

派遣致哀的大臣還得是御三家御三卿這樣的一門親藩,以及老中首座水野忠邦這樣的重臣,不然體現不出德川家慶對這個事情的重視。

幕府內部短暫的論了一天,最後選擇讓過年已經十一歲的德川慶保作為正使,水野忠邦這個老中首座為副使,趕去京都。另外幕府還要贊助宮中三千兩,起碼讓天皇能夠體面的下葬,不至於連葬禮都寒酸。

水野忠邦要走,幕府的所有事情立刻停頓了下來。說白了幕府這駕破車,就是水野忠邦在拼了老命的往前趕,要不是他在,幕府早就繼續躺平等死了。現在他一走,無人督促,那可不就是諸事停滯了嘛。

到是德川慶保提了一嘴,說是要點幾個旗本跟在身邊,他年紀還小,可能有些事情不懂,需要有人在旁邊出主意。德川家慶一聽也是,當場就要讓高家今川範敘作為德川慶保的參謀。可是德川慶保點名要忠右衛門,說是除了禮儀之外,許多應對需要機智。

合情合理!

護城河也快掏完的忠右衛門,就被臨時撥給德川慶保,跟著一道準備去京都參加仁孝天皇的葬禮。總比繼續挖河溝來的強,忠右衛門欣然應允。

因為還要參加新天皇的踐祚之禮,所以忠右衛門還得到了幕府公費支應的一筆置裝費,說是可以在京都專門訂做一身禮服,到時候參加新天皇的典禮。

派外差果然是有好處的,拿了錢的眾人這便出發。雖然現在還算冬季,可是馬上也要開春了,仁孝天皇未必能儲存太久。早點去致哀早點完事,拖得久了大家都難看。

水野忠邦心裡面記掛著自己在江戶灣臺場的大事,也想著早去早回,所以路上根本不做什麼停留,只是一味趕路。忠右衛門到是無所謂,德川慶保卻凍得小臉通紅。可這小子硬是耐得住,人家說讓他做轎子算了,起碼保暖一點,他卻不肯。

就這麼一路騎在馬上,跟著眾人一道趕路。這份心性和堅持,不光是忠右衛門欣賞,連水野忠邦都帶著兩三分特別的審視。原本以為只是個普通的親藩子弟,卻不想有這般氣象,難怪連德川家慶都十分喜愛於他。

帶著某種思量,一行人趕到京都,也見到了恪守禮儀,並未入居宮內的太子統仁,也即未來的孝明天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獨尊天地

阡陌言

百億包租公的枯燥生活

下班了蟹老闆

錯撩反派大佬後我飛昇了

寫離聲

從網路歌手開始

如木如諸

某某

木蘇里

她和白月光男神HE[重生]

青花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