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24章 更加高明的手段,抗戰之重整河山,魚夫,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家鄉軍最終還是屈服於內外的巨大壓力,撤離中央鐵路以北的地區,開始向南方轉移。

這也意味著分裂方案最終得到了當地人民的接受,基本已經成為定局,短時間內不可能再更改。

自從決定向南方轉移之後,科莫羅夫將軍的神情1直很是沮喪,已經不負華沙起義時候的意氣風與豪情壯志了。

國家過於弱小,又恰好處於輿論漩渦中心,他們不僅無法掌控國家命運,甚至個人也要開始了顛沛流離。

說app——-p>

對於家鄉軍的轉移,黨衛軍方面沒有過多的阻攔,他們只是派出了1些聯絡代表,給家鄉軍開出各種各樣誘人的條件,希望科莫羅夫斯基能夠帶領軍隊留下來與德軍並肩作戰,阻擋布林什維克的擴張蔓延。

沒有家鄉軍在後方搗亂,後勤補給線更加暢通,東線德軍或許能夠堅持更長的時間。

後備兵力、治安軍等被源源不斷地抽調往前線,這個時候後方兵力空虛,德國人不想和家鄉軍產生矛盾衝突。

雖然波瀾成了世界強國的角力場,承受了不該承受的重量,付出了不該付出的代價,但是科莫羅夫斯基將軍以及他手下的眾多將領沒有1個人願意投向第3帝國。

布林什維克以及納粹都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犯下大屠殺、大清洗的罪行,他們無法投向其中任何1方,只希望到南方建立政權,儘快展起來,擺脫被人鉗制、被人擺佈的命運。

隨同家鄉軍1起離開的還有數以十萬計的民眾,他們的家庭裡有親人死於布林什維克或是納粹人之手,不願意留在北方接受布林什維克的統治,要到南方去,尋求重整旗鼓的機會。

軍隊、民眾紛紛向中央鐵路以南的地方轉移,這片土地上生了非常難見的大遷徙行動。

軍隊可以說走就走,但是民眾卻是拖家帶口,甚至還帶上了他們的謀生工具。

鄉村和城鎮裡的重要物資基本被搬空,向南的公路上擠滿了人流。

在1些交通幹線上甚至能夠看到德國士兵在維持秩序。

這是非常難得的1幕。

圖著紅星的蘇維埃偵察機不斷地從城市上空或是人流頭頂飛掠而過,引得地面1陣陣雞飛狗跳、唾罵聲連連。

家鄉軍離開之後,德國人也沒能完全控制住北方的局勢。

親近於蘇維埃的愛國者聯盟組織迅進入北方各地區,強佔由於家鄉軍南移之後出現的權力真空地帶。

愛國者聯盟和各地的黨衛軍以及德軍治安軍生激烈交火。

前者有蘇維埃在身後支援,表現出寸土不讓的氣勢;

後者則是為了穩定鐵路、公路交通運輸線,保證莫德爾大軍在必要時候能夠從容不迫地撤退。

愛國者同盟與家鄉軍不同,在必要的時候他們是真的會配合正面戰場上的數百萬盟軍,偷襲德軍後背,給突圍或是撤退造成麻煩。

雙方互不相讓,已經被毀過1次的城市再1次在戰火中哀嚎。

透過偵察機拍攝到的照片,蘇維埃最高國防委員會判斷,此時的波蘭北部地區正是最混亂最無序的時候。

紅軍必須把握住這個機會,1舉擊潰莫得爾大軍,向柏林進。

最高委員會的1些委員敦促出兵,其實是擔心波蘭北部的各類物資被南移的人群搬空,到時候他們費盡心思打下來的波瀾只是1個空殼子了,非常不甘心。

在西線戰局最為危機的時候,羅斯福和丘吉爾曾經請求斯大林命令東線紅軍全力出擊,以緩解西線的壓力。

斯大林的回覆含糊其辭,沒有拒絕也沒有同意。

如今西線局勢逆轉,盟軍重新奪回了戰場的主動權,如果紅軍不在這個時候大舉進攻,擊潰莫德爾,那麼他們將無法搶在盟軍之前進入第3帝國本土。

思索良久之後,斯大林終於命令羅科索夫斯基元帥和朱可夫元帥在6月12日起全線攻擊,爭取在1個星期內擊潰莫德爾。

同時莫斯科也給倫敦和華盛頓去電報,表示為了策應西線反擊,紅軍將出動3oo萬大軍向西攻擊,希望雙方能夠會師柏林,書寫反法西斯同盟國勠力同心、協同作戰的華美篇章。

電文非常漂亮,但是丘吉爾和羅斯福看過之後卻忍不住想要罵娘。

雖然有2o多天的停戰時間,但是莫德爾的防線卻依舊搖搖欲墜。

他幾乎損失了所有的裝甲力量,目前只能依靠步兵防守波蘭與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邊境線。

完全喪失制空權,讓紅軍偵察機4無忌憚的偵查,來去自如。

在連續幾個月的作戰中,各類重型裝備損失巨大。

與紅軍相比,他們的炮火完全處於被碾壓的位置。

另外,布林什維克人有武裝直升機、噴氣式戰鬥機、新型坦克、新型自行火炮等各種新式裝備的支援。

而東線的德軍卻依舊在使用1941年巴巴羅薩作戰時的武器,雙方間的實力差距不斷的拉大。

戰略對比、戰爭形勢等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德國國防軍的大多數部隊都只能墨守成規,極難適應新形勢下的戰場。

莫德爾元帥愁的頭都白了,他唯1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堅持與堅守能夠換來1個停戰談判的機會。

他曾經向元闡述過自己的想法,可是元要麼不予理會,要麼就是大雷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