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朝鮮戰爭 1592(上) 第九章 敗北,帝國最後的榮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馬伯庸,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祖承訓是個徹頭徹尾的遼東軍人。

他的十世祖先祖世榮本是安徽人,當年跟隨朱元璋在滁陽起兵,擔任他的貼身侍衛,是從龍之臣。後來徐達北伐,祖世榮隨軍北上,遂定居在遼東蒲蘭。祖世榮之後,祖家歷代一直在遼東軍中,儼然已成為軍人世家。到了祖承訓這一代,他作為遼東名將李成梁的家丁,跟隨李成梁與蒙古作戰,表現出眾,於是一路青雲直上,做到了副總兵的位子。

祖承訓不算是最成功的,不過他有個兒子,以後的名氣遠遠大過他——這個兒子的名字叫祖大壽。

那個時代的遼東軍人,打起仗來嗷嗷叫,搶起東西來也是嗷嗷叫。遼東複雜、殘酷的形勢賦予了他們複雜的性格,讓他們變成了明軍之中少有的悍勇之師,卻又有殘暴、貪婪的一面。這些軍人既有深入敵疆浴血殺敵的功勳,也幹得出殺百姓冒領軍功討賞的惡行。

遼東軍的殘暴名聲,讓朝鮮人心存忌憚。早在討論向大明求援時,就有大臣不無擔心地提出來,說朝鮮就剩下這麼一片乾淨地方,如果讓遼東軍來了,以他們的軍紀,只怕朝鮮除了地也剩不下什麼了。

對隨時可能戰死沙場的遼東軍來說,聲望、道德什麼之類的,遠不如實在的金銀財寶來得重要。正是在這種心理的驅動之下,祖承訓日夜兼程,要第一個拿下平壤城,成就不世偉業。

平心而論。祖承訓瘋狂趕路的舉動,固然有摻雜著自私的功利心,但從兵法的角度來說,並不為錯。既然知道日軍主力不在,那麼兵貴神速,儘快奪城是理所當然的選擇。

更何況,祖承訓在順安冒雨強行軍的行為,明軍其他將領想不到,日本人更不會想到。戰爭最基本的一個理論,是不去作敵人認為你會作的事情。當年鄧艾偷渡陰平、李愬雪夜襲蔡州,都是在絕對想象不到的地點和時機出擊,收穫全功。

有這些先輩的光輝戰例作為背書,祖承訓今日想重現一次經典。

躊躇滿志的祖承訓策馬來到平壤城前,手搭涼篷遠遠望去,看到遠處的平壤城頭旌旗飄搖,卻沒有一個守城計程車兵,心中突生疑竇。

在這裡,有必須作一點簡單的考證。

對於祖承訓軍究竟抵達平壤的哪個城門,史料記載不太一樣。《朝野僉載卷》、《懲毖錄》、《再造藩邦志》等史料記錄的是明軍從七星門入城。而《寄齋史草》裡卻說明軍是自普通門而入。不過所有的材料在這裡都眾口一詞地強調:城頭沒人。但另外一本《亂中雜錄》,卻簡略地提及了明軍進攻平壤城門時經歷了一番戰鬥,才破城而入。《宣祖實錄》二十八卷壬辰年七月二十二日裡提到過,祖承訓曾在西門結陣。

先說平壤城。這城分為四城:內城、中城、外城和北城。

外城以牡丹峰為北部頂端,循普通、大同二江的走勢把平壤城裹起來,形成兩邊環水,一側枕山的態勢。外城嚴格來說,只是城郭,沒有城牆。真正的城牆要從中城開始。中城之內,還有一圈內城城牆。在北部,還有一道北城城郭,環繞牡丹峰一週。

普通門位於中城西側,因流經此地的大同江支流普通江而得名。七星門位於內城東北側。這兩個門,並不是同一圈城牆的通道,而是一內一外,一西一北。

綜合這些說法,可以推測出一個結論:祖承訓的部隊從順安抵達平壤以後,先從平壤西側的普通門進入中城,然後再繞行至北方,抵達七星門外。

這條路線意味著,當明軍大搖大擺透過平壤外城與中城的時候,沒有遭到任何阻撓。

外城看不見守軍,這個可以理解。平壤的外城周長有三十二里,如果守城部隊兵力太少,往往會乾脆放棄外圍陣地。但日軍居然連中城都無人把守,這便可堪玩味了。

要麼是日本人故意設下的圈套;要麼是日本人麻痺大意,根本沒設防。

相信任何人面對這種狀況,都要心中生疑。祖承訓久經陣仗,這點警惕心自然是有的。他率軍連過兩道城牆,不見任何守軍,不免狐疑。可他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這樣的機會實在是太難得了,抱著姑且一試的心理,祖承訓命令繼續前進,但同時往平壤城附近撒出許多斥候,嚴密監視城中動靜。

主力陸陸續續都集結到了七星門外,這次他們終於看到了日軍守軍。祖承訓一聲令下,五千人馬一齊吶喊,聲威震天。朝鮮軍與明軍圍住七星門,箭矢如同潑水一般朝城頭飛去。《亂中雜錄》記載的“喊殺連天,矢石如雨”,應該就是指在七星門前的戰鬥。

負責鎮守七星門的,是第一軍團副將松浦鎮信的侄子松浦源次郎定,年輕人才二十一歲,所以身旁還跟著松浦家的一位老臣子日高喜,以及三百人的部屬。當明軍突然出現在城下的時候,猝不及防的日軍立刻大亂,日高喜還沒明白怎麼回事,便稀裡糊塗地戰死沙場,松浦源次郎定依仗著手腳麻利,僥倖逃脫。

日高喜的戰死,是一個略帶喜感的誤會。

日軍此時在平壤城中的總兵力並沒有多少,主將小西行長雖在,可主力都分散在平安道,疲於應付各路義軍,還得肩負著從後方督運糧草輜重的重任——李舜臣已經掐斷了海上運補線,日本人只能走旱路翻山越嶺——所以這個時候平壤城內的日軍總兵力,應該只有五千人或者更少。

小西行長很早的時候,便已經覺察到明軍的行動了,可他手底下的兵力不足以出城迎擊,因此便制定了一個誘敵深入的作戰計劃。

他首先主動出擊,打掉了大明、朝鮮在順安設下的耳目——佟大剛即在是戰中陣亡——使來襲的明軍無法得到平壤城的真實動態,然後迅速退縮到城內,棄守外、中二城,示敵以弱,把真正的殺著留在了內城。各門守將接到的命令是,一看到明軍襲來,馬上後撤,不必戀戰。

松浦源次郎定和日高喜也接到了這條命令,但他和其他日軍將領沒有想到的是,祖承訓來得太快了。

按照日軍預計,明軍怎麼也得十八、九號才能趕到,沒料到祖承訓一路催促著,明軍趁夜冒雨,在十七號便趕到了平壤城下。

恰好十七日的清晨又是個雨天,視野受到了很大限制。煙雨濛濛,沒人發現明軍已經靠近。

所以當明軍從雨中衝到七星門城下時,日高喜還沒作好任何誘敵的心理準備。明朝聯軍的第一輪箭雨,便把這個倒黴鬼送進了西天。可以這麼說,他的陣亡,純粹是因為敵人沒有嚴格遵守時刻表的結果。

據說日高喜的遺體被送回日本國後,還死不瞑目,一直鬧鬼作祟,成為壹歧地方的著名鬼故事。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換了誰在這種場合陣亡,都不會甘心吧。

日高喜的陣亡,證明了第一次平壤城之戰本質上屬於一場遭遇戰。日軍並沒有成竹在胸,坐等明軍踏入陷阱——事實正好相反,在明軍進攻的初期,日軍根本毫無防備,還一度陷入了混亂。

如果小西行長從一開始就設下圈套的話,根本沒必要讓松浦家承受這麼大的風險,賠上一員老將和一名親族。

明軍陣斬日高喜,嚇退了松浦定,一時間士氣大振,很快便驅散了七星門的守敵。但祖承訓這時候仍舊沒動,打的這麼輕易,他心中還是有些不放心,還想再等等。

他還想等,日本人卻不想再等了。就在七星門飽受攻擊之時,大同門的守軍害怕了。

大同門位於內城東側,與內城東北的七星門距離很近。這裡的守軍看到同伴猝然遇襲,慌不擇路,開啟了大同門朝外跑去。大同門外有一個甕城,外接通往開城的康莊大道,位置進可守,退可逃。

大同門守軍的出逃,究竟是日軍一早策劃好的誘敵策略,還是日軍確實想逃跑,已經無從判斷,但這個舉動,對這次戰役產生了關鍵性的影響。

大同門守敵的出逃,很快被明軍斥候偵知,迅速回報祖承訓。祖承訓見到敵人開城跑了,原本的疑心盡去。他大手一揮,史儒率領一千餘名遼東鐵騎一口氣衝到城下。七星門的大門本來也沒鎖太嚴實,被明軍幾下子搗開了。大軍一湧而入,松浦家的幾名家臣試圖抵抗,立刻便被格殺。

壓制了七星門之後,祖承訓讓朝軍在門口等著,然後吩咐史儒一馬當先,殺入平壤內城,緊接著是戴朝弁部和祖承訓的主力,魚貫而入。明軍選擇的第一個城內建築,是位於城市東部的大同館。這倒不是這裡的戰略價值有多大,而是每次大明使者前往漢城路過平壤時,都會住在這裡,明軍路熟……

到了這個時候,祖承訓終於放心了。他在遼東見過太多城池和堡壘的陷落,當攻方的步騎殺入內城後,守軍便無法再控制局面,勝負基本上已經可以確定——祖承訓甚至不再擔心守軍還有什麼圈套。到了這份兒上,什麼圈套都沒意義了。任何已知戰法,都不可能在這種局勢下翻盤。

問題就出在這兒。

這個世界上,還有祖承訓不知道的戰法。

那個時代的明軍,和日軍一樣,正處於冷、熱兵器交替的時代,但兩支軍隊攀升的科技樹不太一樣。日本是島國,資源少,因此更重視火槍,也就是日本人說的“鐵炮”的研發,他們製造出的鐵炮小巧方便,幾乎超過了同時代歐洲;而大明對這種單兵火銃的興趣沒多大,卻對大炮這尊戰爭之神情有獨鍾,不斷開發各種型號的大口徑火炮。兩支軍隊喜歡的儘管都是“炮”,其戰術內涵卻大不相同。

祖承訓出身遼東,他耳濡目染的熱兵器作戰,大多是守城時大炮對著城外猛轟,要麼是攻城時大炮對著城內猛轟,這種火炮戰法無比犀利。大明騎兵的戰法更有風格,雖然裝備有弓箭和砍刀,但最主要的作戰武器也是火槍。不過這種火槍和日本的鐵炮大不一樣。這種火槍長得不太像傳統意義上的火槍,它的名字叫三眼銃,一般是大約一米二長的鐵棍,頭上三角形焊合了三、四十厘米長的三個火銃管。在作戰時,騎兵衝鋒進入射程後,連發三記火銃,等這三發打完,他們也就衝到了敵人面前,這純鐵鑄造的三眼銃直接就是杆三稜鐵錘,砸起人來非常之疼,堪比悶棍。遼東軍常年交戰的敵人盔甲厚實,哪怕刀砍槍扎皆不能入,用這種三眼火銃去楞砸就能發揮奇效——可想而知這玩意兒有多沉重了,整個兒就是一個大鐵疙瘩,近身格鬥利器。

問題在於這東西下雨天就不太好使了,在沒有遮擋和陣地的時候,別說彈藥的乾燥了,就是點火都別想。尤其還在馬上,更沒轍。

無論是趁夜奔襲還是強攻七星門,祖承訓在他的知識範圍內,已經作出了最好的抉擇。我相信同時代的任何明軍將領身處在此,也不會比祖承訓做得更好。目前的局面,他想象不出日本人還有什麼辦法能夠反制。

他唯一犯的錯誤——也是最致命的錯誤——是漏算了日軍的鐵炮。

比這還更要命的但不屬於他的錯誤的問題——是城內的日軍有遮擋和掩護,他們壓根不存在遼東騎兵那種下雨天無法隨時開槍的問題。他們可以隨時開火,一直開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你看起來真的好甜[娛樂圈]

勺棠

尋歡記

念一

成王不敗寇

一曲梧桐

官場特種兵

天機變

降雨明天結束

林子律

都市之至尊天君

等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