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朝鮮戰爭 1592(上) 第十一章 李舜臣(上),帝國最後的榮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馬伯庸,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缺乏天才,缺少的只是機遇。

機遇分為許多種:比如碰到明師指點的機遇;比如碰到貴人知遇的機遇——甚至在適當的時機死去,也是一種機遇。

但對於天才來說,最好的機遇,莫過於找到一個能夠讓自己一展所長的舞臺,將自己的才華毫無保留地綻放出來。

李舜臣絕對算是其中一個。

任何談及壬辰戰爭的文章,都不可避免地要提及李舜臣這個人。這個人以廣袤的海域為舞臺,在短短數年內綻放出了無比璀璨的光芒,熊熊燃燒的天才之火照亮了整個半島,讓所有的人都為之瞠目驚舌。朝鮮人有一種喜歡吹噓自家歷史人物的傾向,動輒把他們提升到有些離譜的高度,讓兩個鄰國為之訕笑。但惟獨李舜臣這個名字,是讓中國和日本都啞口無言的存在。

李舜臣,字諧汝,出生於公元一五四五年,是京畿道大族德水之氏一支,先祖是朝鮮一代大儒慄谷先生李珥。他們家世代簪纓,可惜到了李舜臣父親這一輩,因為被政治鬥爭殃及的關係,全家只能移居牙山。

李舜臣的父親李貞拿中國古代傳說裡的幾位帝王為名,給自己的四個兒子起名為羲臣、尭臣、舜臣、禹臣。李舜臣恰好排名第三。

李舜臣讀書讀的很好,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可他還有一個愛好,就顯得有些特別了——他最大的樂趣,是給自己製造弓箭,然後在村子裡轉悠,看誰不順眼就給誰當頭一箭……他還有一個一起胡作非為的夥伴,名字叫做柳成龍。

這麼一個不安分的頑劣分子,絕不會甘心枯坐書齋。果然,李舜臣沒有想其他幾個兄弟一樣踏上考學之路,而是選擇了從武。幾經跌宕,終於在萬曆四年、宣祖九年考中了丙子年武科。那一年,他都已經三十二歲了——而他的好朋友柳成龍,早在十年之前就已經中舉,如今在仕途上已是一路青雲。

李舜臣沒羨慕自己的好朋友,也不肯接受幫助。他擔任的第一個職務,是缽浦萬戶。缽浦位於全羅道,是重要的水軍基地。在這裡,他第一次看到了海上巡弋的戰船,並萌發出了極大的興趣。一個天生渴望大海的靈魂,在這裡找到了他的歸宿,從此一生與之緊密相聯。

李舜臣的性格沉默寡言,不苟言笑,而且性子非常耿直,從來不賣上司面子。有給他介紹物件,他一口回絕不說,還添了一句“吾初出仕,豈敢託跡權門媒進耶?”,成心就是要得罪人;有人想提拔自己親戚當官,李舜臣毫不顧忌,當庭與之爭辯。

這樣一種性格的人,在任何時代的官場都很難被見容。李舜臣很快就因為一些原因被罷官回家,又趕上父親去世,結果一直到萬曆十四年,他才重新踏入職場,以司僕寺主簿的身份被派去造山當水軍萬戶。

造山灣位於咸鏡道北部沿海,苦寒貧瘠,而且靠近邊境,經常要與女真人打仗,是時人眼中的苦差事。李舜臣被派去那裡,與其說是任命,不如說是流放。李舜臣毫無怨言,埋頭勤勤懇懇地整治軍伍。

在造山,他第一次展現出了自己的軍事才能,誘捕了一名女真酋長於乙其乃,讓女真人惶惶不敢靠近。巡察使鄭彥信覺得這個人頗為可用,便把他調派到靠近遼境的鹿島屯田。這裡比造山更加危險,直接面對著女真人的兵鋒。

次年八月,女真人對鹿島展開了一次大進攻,擄走了大批婦孺。李舜臣親自開寨追擊,救下了六十餘人,自己身中一箭。結果朝廷非但沒認定他的功勞,反把這一次大亂算成他的責任,把李舜臣一捋到底,從最基層的小兵幹起。

李舜臣沒吭聲,繼續作自己該作的事情。在同一年冬季的時錢之役裡,他一馬當先,立下大功,這才算是將功折罪。可惜那時他已不能官復原職,只能轉去井邑作一個小小的縣監。

他命運的轉機發生在萬曆十八年、宣祖二十三年。在這一年,李舜臣被提拔為珍島郡守。珍島是濟州島和巨濟島之後的朝鮮第三大島,附近有兩百多個大小島嶼,地形複雜,對水軍指揮能力要求很高。

李舜臣在這裡終於迴歸了他夢縈魂牽的水軍事業。他如魚得水,開始大加操練水軍,同時利用珍島附近複雜的水文情況,積累了大量航海經驗。這時的李舜臣,是四十六歲,眼看就要以區區一個郡守的身份結束碌碌無為的一生。

這個時候,他的好友柳成龍已經成為宣祖一朝舉足輕重的輔弼大臣,東人黨支派南人黨的黨魁,官拜左議政,在整個李朝只在國王李昖和領議政李山海之下。柳成龍除了要花大量精力對付北人黨和西人黨以外,還對整個日、朝局勢憂心忡忡,他總覺得日本人一定會打過來。

可惜政局使然,柳成龍無法公開備戰,只能暗中多作準備,於是他想到了一直呆在加里浦的老朋友李舜臣。 柳成龍非常瞭解這位好友的才能,也知道他的性格和這麼多年的坎坷經歷。柳成龍希望能為好朋友和國家都作一點事。

透過一系列的運作,李舜臣首先被任命為加里浦水軍僉節制使。珍島郡守屬於地方編制,而加里浦水軍僉節制使則隸屬正規軍,李舜臣轉了一圈,重新迴歸到軍隊建制中來。這個官職只是李舜臣的過渡之階,柳成龍做完這一步安排,立刻上書推薦李舜臣為全羅道左水軍節度使。以他在朝中的權勢,這份推薦很快就得到了透過。

李舜臣辛苦了大半輩子,終於當上了正三品的官。但這一年已是萬曆十九年中,距離壬辰戰爭爆發,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

縱觀李舜臣的這一連串履歷,儘管跌宕起伏,無比坎坷,但同時也給了他無比豐富的基層帶軍經驗。他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對於軍中——尤其是水軍——都相當熟稔,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管理理論。

除了愛兵如子、賞罰分明之類老手段以外,李舜臣治軍有一個特別鮮明的特點:穩。

主帥可以有很多種特質,或慈祥,或嚴酷,或儒雅,或豪放。但對於在戰場上計程車兵來說,主帥最重要的品質,是鎮定。只有一名鎮定的主帥,才能讓軍心穩定,讓士兵們放心地去執行各種艱苦任務。

李舜臣的性格,是出了名的穩重。早在鹿島屯田的時候,他與敵人弓箭對射,被一箭射中肩膀,他鎮定自若地拔出飛矢,一直到戰鬥結束,周圍的人都不知道他曾經中過一箭。

除了“穩”以外,李舜臣的秘訣還有一個字:“前”。

這一點李舜臣很象是解放戰爭時期的解放軍將領,在打仗的時候喜歡高喊“跟我上”,而不是“給我衝”。

在李舜臣參與的所有戰役裡,他永遠站在最前線。李舜臣安撫軍心的手法很有趣,他一直喜歡射箭,準備了許多羽箭隨身攜帶。每次打仗,他都把箭從容分給麾下衛士。一是表現自己從容,讓部下放心;二是告訴普通士兵,主帥的位置與敵人只有一箭之隔,絕沒有在背後貪生怕死,與他們並肩而戰。

所以李舜臣一生歷經無數戰役,面臨著巨大壓力,但他的麾下軍隊卻從沒慌亂過,無論面臨什麼樣的險境,他們都能夠有條不紊地去執行主帥命令,這都是拜這兩個字所賜。

在接掌全羅道水軍這一年時間裡,李舜臣牢記柳雲龍的叮囑,以日本正規水軍為假想敵,一直忙著訓練軍隊。

除此以外,他還作了一件大事——技術改造。

改造的物件,是朝鮮的一種古老戰船——龜船。

龜船的設計思路,最早來自於中國的蒙衝鬥艦。蒙衝鬥艦是在船上設有高約三尺的女牆,船下開擎棹孔,安放排槳,船內又建起與女牆平齊的大棚。龜船也是如此,它以板屋船為基礎,一改傳統船艦造型,船上方與兩側用木板平蓋遮擋,把船內裹得嚴嚴實實。遠遠望去,好像一隻烏龜殼,所以起名為龜船。

在朝鮮,龜船最早在公元一四一三年便出現了,而且是專門為對付日本人用的。李朝太宗曾經親身去觀摩過龜船宴席,還讓左代言卓慎研發龜船戰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密妃娘娘每天都在變美

沒有腳的小鳥

是誰教這瘋子修煉的?

跨海斬長鯨

僵約:紅眼說書人

僵小小

早春晴朗

姑娘別哭

重生:我有神級簽到系統

紀九

幸福假面

阿加莎·克里斯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