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朝鮮戰爭 1592(下) 第十三章 浴血全羅,帝國最後的榮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馬伯庸,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漆川梁海戰結束以後,日軍徹底沒有了後顧之憂,開始對朝鮮正式展開大規模的攻擊。

在壬辰戰爭初期,日軍採取的是閃電戰策略,兵分三路從慶尚道急襲漢城,再沿開城、平壤一線挺進,其基本策略是攻敵不備,搗其要害。這個策略,是建築在朝鮮文恬武嬉全無警惕、宗主國大明漠不關心的基礎上。

而丁酉再亂的時候,朝鮮已完成了戰時動員體制,無論國內時局如何不堪,至少在戰略上已經嚴陣以待;而此時大明也對朝鮮半島這場戰爭的嚴重性做出了充分估計,明確了援朝策略。日軍不可能再採取大踏步前進的閃擊戰戰略,他們必須有所改變。

日軍這一次進攻的編制仍舊是八個軍團,分成加藤(1)、小西(2)、黑田(3)、鍋島(4)、島津(5)、蜂須賀(7)六個主力軍團,宇喜多秀家和毛利秀元的一個後備軍團(8)——不過這個軍團的兵力最多,高達四萬人——外加長曾我部的一個水軍軍團(6)。

在這兩個軍團之上,還有七名御檢使,分別是太田一吉、福原直高、竹中重利、垣見一直、毛利高政、早。川長政、熊谷直盛。秀吉把壬辰戰爭期間以三奉行為核心的監軍團整個兒換了一遍,一方面是石田等人被小西行長和沈惟敬連累,秀吉不願意讓他們繼續在朝鮮待著;另外一方面也表明秀吉認為設定長老團這個舉措意義不大,只會幫倒忙,所以這一次只選派了七個資歷和影響力都偏弱的七個人,在名義上予以協助,決策權下放給了軍團。

不得不說,秀吉雖然為人狂悖,治人的手段還是有的。這一處組織機構的變動,對此後的戰事起到了相當大的影響。

在戰略上日軍不再是三路齊進,而是兩路併發——哪兩路呢?

一左一右。

右路軍的總指揮是秀吉的侄子小早川秀秋,他的麾下配置了第一、第三一部、第四、第六以及第八軍團的半數,總兵力高達六萬五千人。

左路軍的總指揮仍舊是宇喜多秀家、麾下配置了第二、第三一部、第五、第七以及第八軍團半數,總兵力為五萬人。

根據日軍的戰略,在第一階段,右路軍將從右路發起佯攻,迫使明、朝聯軍把注意力放在慶尚道方向,然後左路迅猛出擊,全力攻克南原,把全羅道一分為二,然後左、右兩路軍會師於全州,徹底控制全羅道。

如果能佔領整個全羅道,不僅可以徹底解除朝鮮水軍的威脅,而且還能讓日軍水軍進入黃海提供補給作業,效率大增。如此一來,日軍便可以以全州為基地,無後顧之憂地進攻忠清道與漢城。

不得不說,李舜臣給日本人帶來的陰影實在太大了。壬辰戰爭的敗因之一,正是因為日本人沒有佔領全羅道,導致李舜臣的水軍對補給造成威脅,進而喪失了戰略主動權。所以,這一次不由得他們不重視。

而此時明、朝聯軍的狀況是如何呢?

在和談期間,大部分明軍陸續撤走回國。截止到丁酉開戰之前,留在朝鮮境內的明軍不超過一萬人。

而遠在國內的明軍主力,仍舊在慢吞吞地集結中。這倒不怪邢玠,而是要怪他的前任孫礦。孫礦擔任經略本來就是一個臨時性任命,加上自身能力也不怎麼樣,到四月份離職之前,他才動員了一萬九千名明軍,還不及宋應昌在同樣時間內籌集兵力的三分之一。

邢玠接過這個爛攤子之後,勞心勞力,截止到六月底,使動員明軍總數達到三萬八千人。而在同一時期,宋應昌達到的數字是七萬。兩下一對比,便可知道宋應昌花費了多少心血。而且明軍這三萬多人是陸陸續續抵達朝鮮,比如解生所部已跟隨麻貴到了開城,李如梅的騎兵才在遼東剛剛挪窩。

當然,邢玠也並非什麼都沒做。他除了調派陸軍之外,還做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決策:水師入朝。當時明軍在朝鮮只有浙江水師三千人,而且擔負的是從山東向朝鮮運輸糧草任務。邢玠從福建、南直隸、吳淞等處又抽調了兩千多水師,開著戰船北上赴援。這說明邢玠已經意識到制海權的重要性,在後期的海上大戰打下了物質基礎。

邢玠之所以這麼熱心調撥水軍,與他的反擊計劃密不可分。

對於即將爆發的戰爭,明軍也制訂了針鋒相對的計劃。總兵麻貴建議先發制人,偷襲釜山擒拿小西行長,逼走加藤清正。可很快他們發現這個計劃行不通,無論是打釜山還是蔚山,都必須要把日本水軍調開,才能放手一打。因此邢玠建議,楊元和吳惟忠分別駐守南原和忠州,鎮守全羅、慶尚二道,麻貴留在漢城居中排程,朝鮮軍駐留二道中間的宜寧。等到明軍水師一到位,便和朝鮮水師一東一西同時襲擾日本水師,陸軍則向釜山、機張兩路進發,把日本趕下海。

按照這個構想,楊元的三千遼東軍駐守南原,遊擊陳愚衷的兩千人駐守全州,還有吳惟忠的一部分南軍駐在忠州。另外還有朝鮮軍的主力權僳、郭再佑、金應瑞、李元翼等部駐守在雲峰、黃石、昌寧和星州等地。呈現出東明西朝的態勢。而麻貴帶領的主力明軍,將沿著朝鮮西部南下,兵鋒直指慶尚北道。

結果邢玠千算萬算,沒算到元均這個廢物。漆川梁海戰一夜之間,朝鮮水師全軍覆沒,邢玠的水路並進之計遂無疾而終。

元均的無能不光拖累了自己,還拖累了明軍。因為明軍這個計劃的主攻方向是慶尚道,而日軍的主攻卻是在兵力相對空虛的全羅道。朝鮮水師的潰滅,讓聯軍在全羅道登時陷入孤立的窘境。

還沒等聯軍調整防禦策略,大規模戰鬥便爆發了。

丁酉年八月中旬,日本左、右兩路大軍同時展開了攻擊。

右路軍一開始擺出的架勢,是把主攻方向放在了密陽,大邱。他們一馬當先,兵分兩路。一路虛兵進攻宜寧、三嘉,沿著洛東江而上,擺出劍指星州的架勢,還試探著進攻了附近的重鎮高靈。在這裡日軍遭遇了守軍的殊死抵抗。守將鄭起龍讓全軍都穿上紅衣,冒充是明軍南兵部隊,設伏於高靈附近的山中,等日軍一接近,立刻大起伏殺。日軍對南兵有心理障礙,一看周圍伏兵都是紅衣,嚇得轉身就跑。不過這一路本來也是佯攻,既然攻不下高靈,也沒有繼續糾纏,轉頭從陝川奔向安義而去。

而另外一路先鋒加藤清正,先逼至昌寧。郭再佑知道寡不敵眾,遂閉門死守。郭再佑還給部下壯膽,說這裡形勢險峻,日本人也懂兵法,不會輕易進攻的。過了一夜平安無事,第二天郭再佑派人去打探,發現日本人都撤了;再繼續打探,才發現日軍非但沒撤,反而掉頭朝著咸陽、長水而去,很快攻克了位於咸陽北側的樞紐要道黃石城。

無論是從陝川走安義、居昌,還是從晉州走咸陽,最終都要透過黃石城,才能踏上前往全羅首府全州的大道。所以從一開始,右路軍所瞄準的目標就只有黃石城。他們先虛晃兩槍,讓朝鮮軍對日軍戰略意圖造成誤判,龜縮到星州和昌寧兩處,然後兩路主力這才趕到黃石城會師,從天川、鎮安一線殺氣騰騰地奔全州而去。

攻取黃石城還有一個重要意義,即從側翼威脅全州,使全州的陳愚衷所部明軍不敢赴援南原。這也是日軍根據沈惟敬透露的情報而制定的計劃——可見沈惟敬在臨被捕前的拼死一搏給明軍造成了多大的被動。

就在右路軍成功甩開朝鮮主力的同時,左路日軍與聯軍在南原爆發了激烈的戰鬥。

南原位於全羅南道中部,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只要控制了南原,北可上全州,南可扼順天,西可佔光州,進退自如,相當於全羅道的十字路口。日軍如果想佔領整個全羅道,南原必須要捏在手裡。

早在五月份的時候,楊元便派了部下李新芳率領兩千遼東軍進駐了南原。到了六月十三日邢玠的戰略佈局成熟以後,楊元親自帶了一千人前往,使總兵力達到了三千人。

八月初七,作為左路軍先鋒的島津義弘軍抵達了求禮,踏入南原境內。楊元一方面命令朝鮮兵使李福男、助防將金敬老等人集結附近駐留朝軍,一方面派遣斥候去元川附近刺探敵情。

次日斥候回報,敵勢極其浩大,而且更糟糕的是,居昌、三嘉附近也相繼傳來右路軍大舉進襲的情報,這讓楊元異常緊張。他手裡只有三千遼東軍馬加上一百多家丁,算上朝鮮軍也不過六千左右,再算上全州兩千明軍,也不過八千人。而這次大舉進攻的日軍,少說也有五萬多人。

面對這種壓力,楊元沒得選擇,只能死守。他以遼東軍為主力,在城頭四面佈置了八百人,牆下一千兩百人,還有一千人的預備隊。朝鮮軍也是按照這個比例分配,楊元還讓麾下的親信家丁混編入朝軍隊伍中,希望能夠藉此提升他們的戰鬥力。

他早在六月駐留南原的時候,就派人增築了城牆,還在羊馬牆增設了不少射擊孔,城門安了三門大炮,四周挖深壕溝,擺出堅守的架勢。明軍之前在這裡有過駐軍,做過修繕,雖荒棄日久,但總比沒有強。

但楊元知道,這些只能延緩淪陷,無法退敵。唯一的指望,就是大將軍麻貴能夠及時識破日軍的主攻方向,儘快來援。當初麻貴在規劃戰略的時候,有過明確指示:“脫有緩急。南原告全州,全州告公州,公州告京城,次第馳援。”按照這個規定,楊元已經派遣了急使前往全州通知陳愚衷。

他萬萬沒想到,陳愚衷不知哪根弦搭錯了,壓根沒繼續上報。

從八月九日到八月十三日,這大概是楊元最難熬的五天。在這五天裡,每天斥候都馬不停蹄地傳來壞訊息:“敵人已至屯山嶺!”、“敵人已過宿星嶺!”“敵人前鋒已抵達蓼川邊!”。

蓼川邊就在南原城東南四十里,日軍出現在這裡,說明戰鬥已經一觸即發。從南原的城頭,楊元可以看到遠處村落滾滾黑煙,那是日軍一路燒殺搶掠的標記。南原城裡已經擠滿了軍民,都是這幾天從附近逃難進來的。這個時候的楊元,應該在心中掠過一絲念頭:“乾脆撤退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過火

柏樓

校花之貼身高手

寂無

偷吃月亮忘擦嘴

喪喪又浪浪

八零年代活神仙

詞酒

烈少你老婆是個狠角色

素馨小花

陰行風水師

道爺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