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朝鮮戰爭 1592(下) 第十六章 蔚山血戰(上),帝國最後的榮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馬伯庸,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解生的稷山之戰和李舜臣的鳴梁海戰,是聯軍在九月取得的兩場關鍵性勝利。稷山成功遏制住了日軍的攻勢,鳴梁則威脅到了日軍的補給線。兩場勝利的影響疊加到一齊,讓日軍陷入既缺乏進攻的勇氣也缺乏對後勤信心的境地。

九月中旬的態勢,事實上對日軍相當有利。全羅道已經大半淪陷,通向漢城的大門也已經洞開。明軍的主力兵團尚未齊聚,而李舜臣的艦隊要形成戰鬥力還需要不短的日子。

可是日軍卻沒有趁機北上,他們佔領了稷山以後,十分突兀地停止了一切軍事行動。

九月十四日,稷山之戰剛結束不久,左路軍在井邑——李舜臣曾經就職的所在——召開了一次會議,會議的結果不是乘勢北上,反而是全軍轉向南下。井邑本來就在全州南面,你還繼續南走,說是去掃平全羅道,誰信啊!?

右路軍也好不到哪裡去。楊鎬與麻貴為了防止日軍從另外一個方向偷襲漢城,派遣參將彭友德前往漢城東南方向靠近慶尚道的青山。在那裡,彭友德沒碰到進攻的日軍,反倒碰上了撤退的日軍。彭友德哪肯放過這個機會,率兵追擊。雙方甫一交鋒,日軍就開始撤退,根本無心戀戰。彭友德追殺了一陣,發覺日軍兵力太盛,遂停住了腳步。

這一戰雖然規模不大,但仍舊被明方稱為青山大捷,因為被嚇退的對手不是別人,是加藤清正。

擺脫了彭友德的加藤清正在九月二十日退到了報恩巖,又遭遇了朝鮮軍鄭起龍所部四百人。時值大霧,鄭起龍一通亂射,射到日軍十幾人,而加藤清正居然不是虎吼一聲衝入敵陣,反而“良久不敢動”。鄭起龍趁機帶兵護送沿途朝鮮災民離開,兩邊各自退兵。

到了十月八日,加藤返回了出發地西生浦,黑田長政返回東萊,毛利秀元回到梁山,島津忠豐重返泗川,其他日軍將領也紛紛放棄佔領城鎮,迴歸駐地,繼續盤踞從順天到蔚山的沿海地區。漢城之圍,不戰自解。明、朝聯軍高層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一直到麻貴親自探訪了被日軍放棄的全州,這才確認日本人真撤了。

這肯定不是補給的問題。日軍已經侵佔了全羅道大部,尤其是攻克了順天以後,順天以南的麗水港也淪落敵手,李舜臣的小艦隊被迫退守到古今島,與日本隔羅老島相望。他一時半會兒,還無法威脅到釜山。更何況,日軍的戰線並不漫長,只限在全羅道與慶尚道之間,運輸不會有太大壓力。

也不是天氣問題。這會兒才九月份,離朝鮮嚴冬還有三、四個月呢,再說打下漢城過冬,豈不是要比退回去更好?

不是補給問題,也不是天氣問題,那麼日本人到底怎麼了?

從開戰到十月收縮,日軍的行動呈現出一個特別鮮明的特點——求戰慾望十分低下,變得暮氣沉沉。

日軍右路軍在初期透過巧妙佯動,繞過朝鮮軍的封堵直撲漢城,這在戰術上是一個精彩的戰例,但卻缺少了壬辰戰爭一往無前的銳氣——如果是在壬辰時期,日軍根本不會把面前這點朝鮮軍隊放在眼裡,什麼佯動,什麼迂迴,直接在地圖上劃一條直線,大踏步地擊穿敵人陣地就是了。而日本左路軍的表現也是如此,他們只會在南原這種十倍於敵的圍城戰中才會踴躍殺敵,似乎幾萬大軍簇擁在一齊才能讓自己不那麼害怕。

一旦碰到稷山這種雙方戰力旗鼓相當的戰鬥,日軍立刻開始叫苦連天,踟躕不前。

一切跡象都在顯示,日軍大部分將領對於這場戰爭已經厭倦了。壬辰之戰證明,從戰略上擊敗大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之所以會再次渡海來到朝鮮,不再是為了功名利祿,而是為了敷衍秀吉老爺。

這也就能解釋,日軍為何制訂了一個只涉及全羅、忠清、慶尚三道的作戰計劃。他們缺乏進取心,淺嘗輒止,在稍微取得優勢之後迅速撤退——秀吉大人,我們打贏了一場仗給您長臉了,差不多就得了。

對於日軍出乎意料地退縮,明、朝聯軍完全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此時明軍還沒有完全集結完畢,因此楊鎬與麻貴非常謹慎,生怕是日軍誘敵深入之計,非但沒有追擊,反而嚴令諸部不得輕進。這種心態可以理解,十幾萬大軍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突然撤退,換了誰當將軍,都要犯一下嘀咕。

於是明、朝聯軍在日軍撤退以後,慢慢地整軍,慢慢地前進,像蝸牛一樣伸出觸角,謹慎而龜速地試探著前方。整個十月,日軍龜縮在沿海不動彈,聯軍則站得遠遠的,一臉警惕,戰略態勢基本恢復到了戰前。

最後打破這一僵局的是援朝明軍最高長官邢玠。經過一個月的試探與偵查,他終於確信日軍退回沿海倭城,沒耍任何心眼。這時候明軍也都集結完畢,糧草輜重什麼的也積儲得差不多了,有了一戰之力。

在這個時候,大明朝廷開始有了議論,說日本人狼狽逃回沿海,膽氣已落,邢玠、楊鎬、麻貴幾個人非但不奮勇殺敵,反而頓兵不前,是不是有什麼別的心思?這個指控太嚴重了,就算只是言官胡說八道,也把前線的幾位大佬驚出一身汗。

萬曆皇也有點不耐煩了。在萬曆二十七年,播州楊應龍的叛亂越演越烈,貴州巡撫江東之令都司楊國柱進剿不利被殺,川貴震動。朝廷急於結束在朝鮮的戰事,好騰出手來處理播州的事。

在這些或明或暗的壓力之下,邢玠在十一月十日下了一道命令,聯軍三道進剿,開始反攻。為了鼓舞士氣,邢玠親身入朝,在十一月二十九日抵達漢城。他都到了漢城,逼著楊鎬和麻貴往前線移動。

當時日軍在沿海修了一圈倭城,如同一串珍珠散落在慶尚海灘,十幾萬人駐屯。明軍一共只有四萬人,加上朝鮮軍也不過六萬到七萬人,無法面面俱到,只能選擇一個重點方向進行打擊。

經過反覆討論,他們選擇了一個看似最不可能的目標——蔚山城。

蔚山城位於慶尚道最東側、釜山東北方向,漢城在最西側,兩邊直線距離是所有倭城最遠的。挑這麼一個地方,從軍事角度來說,似乎有些不合常理。

戰爭理論告訴我們,軍事永遠不能脫離政治而存在,必須服務於政治目的。

蔚山城不是個好選擇,可是蔚山城裡有一員武將,叫做加藤清正。

大明最熟悉的日本武將,是小西行長;而朝鮮最熟悉的日本武將,則是加藤清正。他們跟加藤的仇,可以說是罄竹難書。李舜臣功勞大不大?就因為沾了加藤清正的事,被一捋到底——加藤清正簡直就是朝鮮的一根高壓線,誰提跟誰急。

如果能夠一舉攻破蔚山城,殺死加藤清正,那將是煊赫的一場大勝。日軍甚至會因此而士氣喪盡,自動撤退。提前結束戰爭的誘惑,明軍非常有興趣。於是兩邊一拍即合,開始緊鑼密鼓地籌謀進攻。

明軍分成三路大軍。左路是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梅,中路是高策,右路是李芳春。左右兩路將在麻貴、楊鎬的帶領下,從忠州附近的鳥嶺進入慶尚道,沿安東、慶州走一條斜線,劍指東南蔚山。而中路軍則前抵宜寧,既可以策應主攻部隊,又可以防止全羅道的日軍趕來赴援。他們還抽調了董正誼和一千五百名明軍,與朝鮮地方部隊混編,南下南原,吸引順天小西行長的注意力。

與此同時,權僳也糾合朝鮮精銳高彥伯、鄭起龍、金應瑞等部向蔚山趨動,以配合明軍。

十二月初四,援朝三巨頭齊聚漢城,搞了一次盛大的祭天儀式。邢玠親自登壇祭告天地,誓戒官兵。祭旗的時候,火器一字排開,萬炮齊鳴,場面極之宏大。旁觀的朝鮮軍民都異常自豪,覺得這麼牛逼的軍隊,看來可以徹底把倭寇趕下海了。

祭告完天地,在十二月初八,明軍正式開始出發。臨走之前,朝鮮國王李昖表示要親自送楊經略出征。楊鎬欣然從命。兩個人騎馬並排出了漢城,正說著話,楊鎬忽然離開大路,從一條險要小路躍馬疾馳,李昖不甘示弱,緊緊跟在後面,身後的隨從與大臣不知所措,都追不上去。兩個人你追我趕跑了一段,楊鎬忽然回頭笑道:“王可與共事矣。”

告別了惺惺相惜的李昖,明軍四萬四千八百人耀武揚威地越過鳥嶺,並於兩日後抵達山腳下的聞慶縣城。這裡是壬辰戰爭時,小西行長與加藤清正急速狂飆的第一階段終點。

在這裡,麻貴對權僳提了一個要求,要求他派遣朝鮮水師到蔚山附近海域配合。

這個要求提的很奇怪。那時候李舜臣的艦隊雖然略有恢復,但要繞過順天、巨濟、釜山幾個港口重鎮去襲擊位於東側的蔚山,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件事麻貴可能不清楚,但權僳應該知道。可權僳半點猶豫都沒有,一口答應了。

這件事最早被記載在李恆福寫的《白沙集》裡,後來被《再造藩邦志》所引用,其他史料裡都未有提及,反倒是中國史料《皇明實記》裡提了一句“我師陸路粗備,獨水兵屢檄不至”。

所以真相可能是麻貴提出水師配合的要求,權僳明知道不太可能實現,但為了不讓明軍打消進攻蔚山的念頭,只得硬著頭皮答應下來。答應歸答應,做不到歸做不到。縱觀蔚山之戰全程,沒有看到半點朝鮮水軍助戰的記錄,權僳肯定是食言了。李恆福為尊者諱,就在史料裡做了一些曲筆,把一個硬著頭皮拍胸脯的老將軍塑造成了一個熱切配合明軍戰鬥的大將。

得到了權僳的保證以後,楊鎬與麻貴帶著大軍繼續南下,於十二月十八日抵達義州。楊鎬找來接伴使李德馨,說我們大明雖然擅於查探,可這裡畢竟是朝鮮人的地頭,不如你找幾個本地人跟隨我軍斥候,前去偵查。李德馨一拍大腿,說我手底下有一個降倭,叫做呂余文,土生土長的日本鬼子,腦子好使,只要您能多給點銀子,派他化妝回日本人潛入蔚山,豈不是更好?

楊鎬一聽,言之有理,依言而行。於是日奸呂余文跟著明軍斥候宗好漢先行一步,化妝成日軍士兵奔蔚山而去。

明軍大部隊在十二月二十日抵達慶州。慶州距離蔚山只有八十里路,到了這裡,等於正式進入戰區。他們在這裡略做休整,到了次日,呂余文風塵僕僕地回來了,還帶回了一份大禮。

呂余文見到楊鎬以後,從袖子裡拿出一張地圖。諸將一看,不由大喜,原來這是一份詳細的蔚山佈防圖。

日軍在蔚山的主力,並不在蔚山城內,而是在北側的島山之上。島山海拔五十米,位於蔚山山區的丘陵地帶,北面被平山洞、上安洞、感校洞、伴鷗亭幾處險峻之地環繞,南邊與蔚山城隔太和江相望。若敵人自北攻來,欲佔蔚山,必先跨越島山。

在這裡,加藤清正為了防止明軍襲擊,早早地修建起了一座倭城。,海拔五十米左右,背靠山壁,只有一條水路通往太和江。這座倭城完全依照日本風格修築,又是大建築師加藤清正親自主持設計,所以修得異常堅固。不僅城體全部用石頭壘成,城內一丸二丸三丸千饒百回,還在城外山坡上圍起三重木製柵欄和一重土牆,把整個島山倭城裡三層、外三層地包裹住。在島山外圍,還有伴鷗亭、太和江水營等八處營壘,可以彼此呼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創念念

米靈趣

鄰家的貓仙校花與我

羲和望舒i

交換吧,運氣(我好喜歡你原著小說)

漠兮

在年代文裡吃瓜

翟佰裡

繁空如花

九條錦鯉

異域戰場我大喊,哥!國人嗎!

代號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