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朝鮮戰爭 1592(下) 第十九章 大增兵,帝國最後的榮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馬伯庸,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萬曆二十年小西行長進攻釜山開始,這場戰爭已經足足持續了七年。

別說日本與朝鮮被拖得民生凋敝,就連大明也感覺到一絲疲憊與不耐煩。朝中已經有很多人議論,認為朝廷應該畢其功於一役,一次性把日本鬼子趕回老家去,不能再拖了。萬曆皇帝本人也希望儘快結束朝鮮戰爭,讓國家財政喘一口氣。

本著這一訴求,大明朝廷在丁酉之亂一開戰,就確定了一個明晰的原則:增兵,增兵,再增兵。

李如松和楊鎬的兩次出兵,總兵力都只有四萬左右,部隊成分也以遼東、南兵與宣大為主,相對比較單純。但如果要擴大增兵規模,勢必不能繼續從遼東與宣大抽調——這兩處肩負著守衛大明北方的重任,不可能為了朝鮮削弱京師的防禦力量——唯一的辦法,就是從全國全國海選合適的參戰部隊與指揮官,而且還要設計更龐大、更復雜的後勤補給計劃,這些工作都無法一蹴而就。

所以在開戰之初,明軍一直處於兵力不足的窘境。這種窘境,一直到了萬曆二十六年蔚山之戰結束以後,才得以緩解。

從萬曆二十六年二月開始,以遊擊將軍藍方威的四千浙兵、前營參將王國棟的三千騎兵延綏為開端,開始了明軍的增兵大浪潮。來自遼東、宣大、保定、江浙、四川、廣東乃至廣西、雲貴的土兵相繼匯聚到朝鮮來,道路上的車馬絡繹不絕。

在這些援軍中,有三個人特別值得提一提。

一個是劉綎。劉綎也算是抗日援朝的老面孔了,他在第一次援朝戰爭中趕上了尾巴,沒打什麼大仗,打了兩年醬油就回國了。

劉綎這個人有一個特別奇怪的毛病,貪財——其實貪財不算怪,怪的是劉綎總認為別人跟他一樣貪財。本來他從朝鮮回國,一樁穩穩的大功已經到手,劉綎還想再多撈點,就去賄賂御史宋興祖,結果被一狀告到部裡,朝廷念在他在朝鮮呆了兩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深究。後來朝鮮戰爭打完以後,他被派去平定播州楊應龍叛亂,在總督李化龍的強烈支援下,劉綎打了一個大勝仗。這時候他老毛病又犯了,去賄賂李化龍的父親,結果又被捅上朝廷,功過相抵……你說這人到底圖什麼。

這些都是後話。且說這次援朝大增兵,朝廷想起劉綎的資歷,覺得是個好人選,就命令他帶領他麾下那支“多國部隊”再次出征。劉綎出發的很早,在二月份就抵達了前線,駐紮在全州負責西線防禦。

第二個人是董一元。

董一元和麻貴同屬宣大系,也是將門出身,遠祖是漢代大儒董仲舒,父親董暘和哥哥董一奎都是一代名將。董一元本人長期駐守在薊州、宣府、寧夏、延綏等地,戰功累累,是個精熟於邊事的老將。

在萬曆二十二年,就在朝鮮戰場上談判談得如火如荼的時候,董一元被調到了遼東擔任總兵,接替李成梁之位。他跟楊鎬、李如梅等人合作,乾淨利落地幹掉了蒙古部的把兔兒,消除了一大威脅,大受萬曆皇帝褒獎。二十五年被彈劾去職,接替他的恰好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松。

現在楊鎬被彈劾丟官,李如梅又因為李如松之死而留在遼東。董一元戰功卓著、資歷老,又同時擁有宣大、遼東背景的將領,能鎮得住場子,於是他被選中擔任御倭總兵官,三月份抵達朝鮮,獨帶一路。

第三個人叫陳璘

這個人特殊在何處,只要看他的頭銜就知道了:欽差統領水兵御倭總兵官。

他的到來,只意味著一件事:大明水師出動了。

在漫長的抗倭戰爭戰事中,大明水師一直保持著沉默,原因有兩點:

第一:在戰爭初期,朝廷無法判明日軍的主攻方向,生怕他們佯攻朝鮮,實襲沿海,因此各地水師都以保衛地方為第一要務,不敢輕易北上集結。第二:等到日軍的戰略意圖清晰了以後,又橫空出世了一個李舜臣,打得日本水師七葷八素,朝鮮水師足可以應付,不需要大明水師千里迢迢趕過去。

所以在長達數年的戰爭和對峙中,一直缺少大明水師的身影,不是沒想到,而是不需要。

在這期間,大明水軍只有兩次登場的機會。一次是在李如松攻克平壤以後,為從山東、天津等地向朝鮮運送補給物資的船隊提供護航;一次是日軍從漢城撤退以後,一支艦隊在宋應昌的要求下南下全羅道,試圖配合他偷襲釜山的計劃。後來和議聲起,這個計劃無疾而終,於是這支艦隊也就撤退了。

一直到丁酉再亂的漆川梁海戰爆發,朝鮮水師全軍覆沒,經略邢玠才驚覺水師對於戰局的重要性。尤其是蔚山之戰後,日軍在水面來去自如,讓邢玠更痛感需要一支強大的水軍來配合陸上攻勢。李舜臣確實很能幹,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手裡就那麼幾條船,襲擾可以,正經打仗就不夠力了。

朝廷對邢玠的要求回應非常迅速,很快就派遣了以陳璘為首的廣東水師前往助戰。

陳璘是廣東人,能征善戰,尤其是擅長水戰,在廣東聲名赫赫,聲望連在北京的萬曆皇帝都有所耳聞。可惜他性格不是特別好,為人貪瀆,曾因虐待士卒而引發譁變,屢遭彈劾,在官場一直上上下下,經歷頗為坎坷。

陳璘與抗日援朝的結緣,比任何將領都早。早在萬曆二十年,朝廷還沒決定出兵的時候,萬曆已經在全國提前開始挑選將領。兩廣總督蕭彥力薦陳璘,把他誇得無比英勇。於是在當年的八月份,北京下文,把陳璘從南方召到京城,擔任神機七營參將,以備諮詢。

陳璘一看居然趕上這麼好的機會,欣喜若狂,他從家鄉招募了五百多兵子弟,配備了精良火器,奔赴京城而去。戰爭開始以後,陳璘很快被任命為薊遼保定山東等處防海御倭副總兵,防備日軍登陸。

就在一切看起來都很順利的時候,陳璘卻倒黴了……

陳璘是個徹底的主戰派,他一直強烈要求帶著水軍上戰場,不停地給上峰上書。你說他是真心要為國效力也行,說他是為了故意表現自己的勇氣也行,總之鬧得是全軍皆知,誰都知道有個陳姓大將躍躍欲試,要求帶著水軍入朝參戰。

這個請求在戰爭初期一直被人忽視,因為李如松打得一直很順利,用不著水軍。到了碧蹄館之戰後,宋應昌深切地感覺沒有水軍,不能成事,他一下想起來陳璘,一紙調令讓他過來助戰——但這一舉動,卻惹惱了兵部尚書石星。

大家都知道,在萬曆二十一年之後,石星逐漸變成了主和派,與宋應昌齟齬頻生,兩個人就戰和問題分歧很大。現在宋應昌要調陳璘入朝,擺明了是要擴大戰爭規模啊,這與石星的方針完全相左,必須要阻止!

當時封貢之議剛起,對日方略朝廷還沒取得一致意見,和談的氣氛尚不濃烈。石星不敢明目張膽地阻撓,於是他玩了一手陰的:舉報陳璘向自己行賄。

其實駐京武將向文官敬獻禮物,在大明已成了官場潛規則,人人皆是如此。陳璘到北京以後,也未能免俗,送了石星幾件絨毯和幾個琉璃杯子。他萬萬沒想到,石星為了打擊宋應昌,居然拿此事發難。

行賄證據確鑿,陳璘也沒什麼好辯解的。他就這麼稀裡糊塗地被撤了職,帶著陳家軍灰溜溜地被調回廣東、福建一線去了。他可真是躺著也中槍。

現在邢玠提請水師助戰,萬曆皇帝一下子就想到了陳璘,跟內閣議了議,著兵部發下一紙調令,讓他帶著廣東水營北上抗日。

陳璘帶著自己的幾個心腹和兒子陳九經,總兵力八千六百人,浩浩蕩蕩開赴朝鮮而來。這八千多人裡,只有陳九經率領的兩千人是兩廣水兵,還有兩千廣東步兵以及四千六百名狼土兵。

狼土兵是明代抗倭的一段傳奇。早在嘉靖年間,抗倭名臣張經就曾在俞大猷的建議下,調派廣西田州等地的壯族土兵,謂之“狼兵”,又叫“俍兵”。 與湘西土家族士兵合稱為“狼土兵”狼兵作戰極為悍勇,曾經在王江涇一戰剿滅倭寇近兩千人,是戚家軍之前的明軍抗倭主力。陳璘帶的這支狼土兵,其成分已經不同於嘉靖年間,混雜了壯、土家、苗、瑤等西南少數民族,不過戰鬥力絲毫不減。

邢玠大概覺得只有兩千水軍太過單薄,又向朝廷發問,調來了鄧子龍的三千水軍,歸陳璘統一管理。鄧子龍是一員老將,這一年都七十了,他在福建抗過倭,在江西平過亂,還在邊境跟緬甸對峙了十二年,打得緬甸人不敢北望。他的出席,讓陳璘的水師如虎添翼。

同時開赴朝鮮的,還有一支一千六百人的廣東水軍,由陳璘的老戰友副總兵吳廣率領,編制上歸劉綎管轄,是獨立於陳璘的一支水師部隊。

等到陳璘進入朝鮮後,又有一支來自南直隸水師與之會師。這支水師是由遊擊將軍梁天胤和把總李天常統領,總兵力五千人。

僅僅只是陳璘這一支部隊,就超過了朝、日兩軍水師的總和。

陳璘的先頭部隊早在二月底就抵達了朝鮮,駐守在鴨綠江口,他本人在四月份入朝,而廣東水師的主力抵達的時間,是在五月十六日。陳璘沒有急於進攻,而是就地熟悉朝鮮附近水文情況。恰好這時候丁應泰彈楊鎬案爆發,明軍陷入停頓狀態,一直拖到萬世德接任經略一職以後,陳璘的水軍才在七月二十六日向全羅道開進,一共五百多條船——注意,大明的“船”,和日本的“船”無論是噸位還是威力可都是截然不同。

陳璘到了朝鮮以後,很得朝鮮君臣歡心。朝鮮國王李昖接見他的時候,陳璘什麼禮品都不要,只要求提供諸如解硝、瓦罐、石灰之類的作戰物資,慷慨表示不幹掉日本人我就不回去了。這種態度,讓李昖十分欣慰。

他們的高興勁還沒過呢,問題就出現了。

李昖在漢城設宴款待陳璘,吃飽喝足以後,一群人出走消化食兒,走到一處叫青坡野的地方,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慘叫聲。朝鮮君臣和陳璘湊過去一看,傻眼了。

一個叫李尚規的朝鮮官員被一根繩子繫住脖子,在地上像狗一樣拖來拖去,繩子那頭,是陳璘的一名部下,一邊拖曳一邊還罵罵咧咧。

雖說大明將領虐待朝鮮官員不是第一次,但當著國王的面這麼幹,可實在是太打臉了。陳璘也覺得不太合適,喝叱部下趕緊住手,跟李昖告罪,然後匆忙離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朝定居指南

森林鹿

賜我狂戀

林汀汀汀汀汀

還苟?三職業加身,你都無敵了

一碌蔗

他心上的小嬌軟

魚柒小姐

諸天最強學院

南極烈日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巴斯克維爾的獵犬

阿瑟·柯南·道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