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街亭 街亭敗戰,三國配角演義,馬伯庸,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陣清涼的山風吹過,馬謖(sù)拍了拍胯下的坐騎,下意識地屏住了呼吸。對於習慣蜀中溫溼氣候的他來說,這種陌生的氣候雖然感覺很愜意,但仍會讓他的身體產生一絲微妙的不適。這種不適既是生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湛藍色的天空沒有一點雲彩,陽光十分耀眼。從山嶺的這個高度回頭望去,遠方是綿延逶迤的秦嶺山脈,起伏不定的山脊彷彿一條藏青色的巨龍橫臥在這雍涼大地上。

在馬謖的身後,是兩萬一千名蜀軍士兵,他們三人或四人一排,排成一條長長的縱隊穿行於狹窄的山路之間。士兵們各自扛著手中的武器或旗幟低頭急行,比起指揮官的躊躇滿志,他們似乎更加專注於腳下的道路。以這種速度在崎嶇山地急行軍卻仍舊可以保持佇列的整齊劃一,足以顯示出這支部隊良好的素質。

在隊伍的前頭飄揚著兩面大纛(dào),一面寫著大大的“漢”字,一面寫著大大的“馬”字;兩面旗幟就像它們所代表的主帥一樣躊躇滿志,迎著風在空中飛舞,金線繡成的穗尖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忽然,一騎斥侯出現在佇列的正前方,負責前哨的裨將李盛迎上前去問了幾句,立刻策馬來到馬謖身邊,對他彙報道:“馬參軍,前面斥侯回報,已經看到斷山了。”

馬謖“唔”了一聲,點了點頭,做了一個滿意的手勢:“照目前的速度,日落之前就可以抵達街亭,很好,按現在的速度繼續前進。”

“是,那麼斥候還是在隊伍前三里的範圍內活動?”

“把巡邏範圍擴大到五里。要接近街亭(現甘肅天水秦安縣東北)了,守軍數量還不清楚,謹慎點比較好。”

李盛說了一聲“得令”,剛撥馬要走,又被馬謖叫住。

“前軍多打起幾面旗幟,我要叫他們早早發現我軍的存在,然後望風而逃。”

說到這裡,馬謖的嘴角微微上翹起來。他儘量不動聲色地下著指示,想使自己看起來更加鎮定自若;不過內心的激動始終還是難以壓抑,一想到即將到達的街亭,他的白淨臉色就有些微微泛紅,雙手習慣性地攥緊了韁繩。

馬謖的激動不是沒有理由的。長久以來,雖然他一直受到諸葛丞相的格外青睞,但始終不曾單獨指揮過一支一線部隊。這個缺憾令馬謖在蜀漢軍界總無法獲得與其他將領一樣的尊敬。很多人視其為只會對著地圖與文書高談闊論的高階文官,這讓以“智將”自居的馬謖耿耿於懷。

軍隊與廟堂不同,它有著自己的一套獨特哲學與道德評判。這是個經常要跨越生死的團體,務實的思維模式使得軍人們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只會看那個人做過什麼,而不是他說過什麼。這種評價未必會見諸於正式公文,但其無形的力量在軍隊中比天子賜予的符節更有影響力。一名沒有實績的軍官或許可以在朝廷獲得褒獎,但絕不會得到同僚與下層士兵發自內心的尊敬與信賴,而這種信賴在戰爭中是至關重要的。

馬謖對這一點了解得很清楚,也正因為如此,讓他變得格外的敏感。別人的眼色與竊竊私語總令馬謖如芒在背,先主去世前一句“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給他帶來的心理陰影甚至抵消了諸葛丞相的褒獎。馬謖是如此迫切地渴望出戰的機會,他太需要一次勝利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了。

終於,他得到了這個機會,因為蜀漢的北伐開始了。

蜀漢的這一次北伐聲勢驚人,自從先主死後,蜀漢還從沒組織過如此宏大的攻勢。甚至追溯到高祖劉邦以後,兩川都不曾對中原發動過這麼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諸葛丞相從五年前開始就一直在為此籌劃,現在時機終於成熟了。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蓄勢待發的蜀漢精銳軍團完成了動員,北伐正式開始。近十萬名士兵自漢中出發,有如一部精密的軍事機器,在從祁山到秦嶺的漫長戰線上有條不紊地展開,緩慢而有秩序地露出銳利的鋒芒,直指魏國的隴西地區。“恢復漢室”的夢想,從益州盆地熊熊地燃燒到了雍涼的曠野之上。

戰事開始進行得非常順利。趙雲、鄧芝軍團成功地讓魏國大將軍曹真誤判了漢軍主攻方向,把他和他的部隊吸引到了箕谷(現陝西褒城縣西北)一帶。而在雍州主戰場,漢軍的政治攻勢與軍事打壓配合無間,兵不血刃即迫使天水、南安以及安定三郡宣佈脫離魏國的統屬,向漢軍送來了降表。幾乎就在一瞬間,隴右地區大部已經被諸葛丞相所控制,震驚的魏軍守備部隊只能龜縮在上邽、冀城、西縣等幾個孤立的據點中,等待著中央軍團救援。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儘快地清除魏軍在隴西殘餘防禦力量了。而為了達成這一目的,必須控制住街亭,讓魏國的支援部隊無法及時進入隴西地區。對於究竟派誰去防守這一要地,在統帥部中爆發了一場爭論。理所當然的,諸葛丞相提議由他一直看好的馬謖肩負阻援的任務。

這個議案遭到了大多數幕僚的反對。就像馬謖自己感覺到的那樣,他們對他並不信任:“這樣一項重要的任務,應該交給魏延或者吳懿這樣經驗比較豐富的宿將,而不是一個從來不曾上過戰場的參謀。”這個理由是如此的尖銳,以至於馬謖不需多少洞察力就能覺察到其中對他的蔑視——甚至有人抬出了先帝的那句評價,暗示諸葛丞相用人之偏。

那次會議中,面對著諸人的爭論,馬謖保持著難堪的沉默,任由周圍蜀將的眼光掃在身上。他有些憤怒,又有些沮喪。當他再度抬起頭來的時候,發現諸葛丞相意味深長地看了自己一眼,他明白如果繼續低下頭去,機會就會從手中溜走,於是他站了起來。

丞相似乎對剛才的爭論沒有任何的感想,慈祥的臉上看不出一絲端倪。等到諸將的爭論暫告平息,他才把頭轉向馬謖,徐徐問道:“幼常,你能做到麼?”

“能!”

馬謖大聲說道,這是回答丞相,也是回答在場所有的人。丞相點了點頭,緩緩從桌前取出一支令箭,放在手裡摩挲,彷彿那枚木製的小小令箭有千斤之重。

“魏軍在隴西的實力不可小覷,城小堅固,需要文長(魏延表字)與子遠(吳懿表字)這樣的大將。阻援的任務,只需擋魏軍於隴山即可,還不至於動員我軍的主力。幼常雖然經驗不多,但是跟隨我多年,熟讀兵法,我覺得他是能夠勝任的。”

丞相頓了頓,似是不經意地說道:“不把刀放進口袋裡,是無法知道它到底有多鋒利的。”

諸葛亮用古人的一個比喻結束了這次爭論。於是這次軍事行動的指揮官人選就這麼確定了,沒人敢對諸葛丞相的決定多說什麼,因為再繼續反對就等於是挑戰丞相的權威。但反對者們並不心服,甚至有人私下裡認為,這是諸葛丞相扶植自己親信的一種手段,這個說法缺乏足夠的證據,但卻像一粒種子悄然埋在了每個人心裡。

馬謖滿足地看著同僚們的臉色,那種眼神讓很多人不滿。按照禮貌,至少馬謖也應該表現出一點謙遜或者辭讓;但是現在他卻把得意之情完全表現在臉上,這是對反對者的一種羞辱。這是他在軍界被孤立的原因之一。

“幼常,街亭雖小,干係重大,不要讓我失望哪。”

丞相意味深長地說了這麼一句話。以諸葛亮一向行事穩健的風格來說,像今天這樣力排眾議的舉動可是非常罕見。馬謖對於這一點也非常清楚,於是他以同樣分量的自信來回應丞相的這種信任。

“請丞相放心,只要我在,街亭就在!”

丞相聽到這句話,露出滿意的神色,起身將令箭與符節交給了馬謖,然後起身像平時一樣親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在正式的軍事會議上,這個舉動絕不尋常,無言地暗示了丞相對這個決定的堅持,於是就連在座最頑固的反對者也都閉上了嘴。

唯一令馬謖不快的是,隨後丞相將裨將軍王平任命為他的副將。

就個人感覺而言,馬謖實在不喜歡王平這個人。這個人雖然舉止穩重,不像一般老兵那樣粗豪無忌,但是性格卻很狹隘,猜疑之心特別的重。反對委派馬謖去街亭的將領之中,他是其中比較激烈的一個。所以當諸葛丞相宣佈他做馬謖的副將時,馬謖在他的眼神裡看到了不屑、震驚以及惱怒,黝黑的臉上寫滿了輕蔑。

然而,諸葛丞相有他自己的考慮。這一次派遣沒有實戰經驗的馬謖前往,實質上是一個賭博:魏國的籌碼是整個隴西地區和通往關中的通道,而諸葛丞相的籌碼則是十萬名蜀軍士兵與自己的政治生命,兩者之間的勝負將取決於馬謖在隴山阻援的表現。

因此,丞相希望能儘量把勝算加大:王平對於雍涼的事務比較熟悉,而且擁有馬謖所無法比肩的實戰經驗。派他作為馬謖的副手,能夠確保萬無一失。

對於這個任命,當事的兩方都透過各自的習慣表達了自己的不滿。這不僅是私人方面的好惡,從技術的角度來說,馬謖看不起王平那種平庸的指揮風格,而王平也對這個參謀出身的書生不屑一顧。

但是軍令就是軍令,無論是馬謖還是王平,都沒辦法改變。兩個人領取了丞相親自簽發的符節,一前一後走出了營帳。在大帳門口,王平停下腳步,冷冷地瞥了馬謖一眼,一句話都沒有說便轉頭離開,還故意把自己的鎧甲弄得鏗鏘作響,好像在諷刺馬謖一樣。

一直到出兵之前,他們都沒再說過話。

馬謖把思緒收回來,回首望了望逶迤幾里的隊伍,王平現在在整支部隊的尾部負責殿後;這是個兩全其美的安排,兩個人互相見不到,免得彼此尷尬。對於躊躇滿志的馬謖來說,這只是些小瑕疵而已,並沒太放在心上。他是丞相親自提拔的人,沒必要與一個二流將領爭無謂的閒氣。想到這裡,他的心情又愉快起來,吹在面上的風也覺得清爽多了。

天空飛過幾只大雁,他仰起頭眯著眼睛傾聽著雁鳴,甚至想拿起弓箭射下幾隻,來發洩自己這種興奮的心態。只需要在街亭取得勝利,那麼他從此將會平步青雲。

與馬謖並轡而行的是他的參軍陳松。受到主帥的影響,這個瘦臉寬眉的中年人也是一身輕便甲裝,神色輕鬆自如,好像只是出來踏青一樣。他注意到了馬謖神采飛揚的神情,於是恰到好處地問了一句:“幼常,你看這一次北伐,勝算能有多少?”

“呵呵,我軍現在節節勝利,隴西計日可得。”馬謖揚起手中的鞭子,笑道,“如今只是快勝慢勝的問題,陳兄未免多此一問了。”

“那倒也是,有幼常你在此,又愁什麼呢。犬子將來要是從武,定得要拜到參軍門下討教哪。”

馬謖對於這樣的恭維已經習以為常,比起那些總是沒好臉色的將領,統帥部的文職人員對馬謖卻頗有好感,甚至有著小小的崇拜情緒。他聳聳肩,從容答道:“等令郎長大,天下恐怕已經是一統太平年,還用得著學什麼兵法。倒不如做個史官,不要讓這些事蹟付之闕如的好。”

“呵呵,到時候將軍這街亭之役,值得大書一筆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一個億,我全捐了

今晚必須肝

帶個奶娃混都市

孤城古巷

玉金記

只今

鄉村極品小神醫

十里守約

極品小漁夫

季小爵爺

藏海花

南派三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