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清穿之大齡寵妃 第159節,清穿之大齡寵妃,天行有道,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是阿木爾私下想孝敬她些,她還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到底是筆養老金呢。

當然,要是皇帝能多賞些更好了,如今宮裡只阿木爾一位沒出嫁的格格,他不對小女兒好點,還能補貼誰去?

乾隆嘆道:“咱們的女兒也十二了,再過兩年,不知哪個有福的小子能得了她去……”

他看阿木爾總還像那個牙牙學語的稚童,蹣跚著到養心殿門口來接他,可等出閣之後,這樣的場景是再不會有了。

鬱宛被他說得心裡微微發酸,勉強道:“既如此,您便多留她幾載,又算什麼大事。”

乾隆就等她這句話呢,“說得也是,朕看先給永琰定親好了。”

雖說長幼有序是規矩,可誰叫他視阿木爾如珠如寶,怎肯讓好端端的白菜被豬給拱了去,寧可讓她待字閨中。

鬱宛也願意阿木爾遲些出嫁,一個是不捨得分開,再一個,過早生產對女子傷害巨大,她見了那麼多聳人聽聞的事蹟,怎麼能不提心吊膽?在醫療程度有限的環境下,只有儘可能讓阿木爾發育完善,再去當一位母親,否則,她沒法不牽腸掛肚。

不過聽皇帝的意思,似乎早就打算這麼幹。鬱宛詫道:“十五阿哥的婚事有眉目了麼?”

乾隆頷首,“內務府總管、副都統和爾經額家有一女,生得品貌端方,秀外慧中,跟永琰年庚也正匹配,只比永琰大一個月。”

喜塔臘氏在乾隆六年抬入滿洲正白旗,亦在上三旗中,雖非八大著姓,祖上卻也出過皇后,在太/祖和太宗兩朝頗得倚重,如今雖不比從前,但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配皇子並無不足。

何況乾隆從一開始就沒打算給永琰找太顯赫的岳家,以免令其心懷異志,且外戚過於繁盛,亦容易尾大不掉,如永瑢、永瑆這些早早被排除出繼承人選的倒無妨了。

鬱宛道:“陛下思慮甚深,臣妾一介深宮婦人,悉聽尊便就是了。”

但她估摸著魏佳氏可能有點不滿意,畢竟她那樣憧憬富察家,連永瑢這樣被出繼的都能跟鎮國公府結親,她反而只能選個喜塔臘氏的兒媳婦,是人都會有些不平。

乾隆哂道:“正是為了全她的心願,朕才打算早早給永琰定親,否則,又何必急在一時?”

魏佳氏這兩年的身體愈發虛虧了,隱隱有油盡燈枯之兆,每日都得用許多脂粉才能出現人前,鬱宛瞧著倒替她瘮得慌,這人卻還不知保養,依舊強撐著起來料理宮務,真真是個勞碌命。

魏佳氏也擔心自己有何不測,看不到兒子成家就撒手人寰,這才求到太后跟前,太后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乾隆方才答允此事——到底太后也已年過八旬,不把兒孫們的後事安排好,如何放心得下?

乾隆躊躇了一下,還是坦誠對鬱宛道:“太后亦提起立太子之說。”

鬱宛很平靜,該來的總要來,乾隆再如何雄心勃勃躊躇滿懷,可對一個年過花甲的老人而言,死亡的陰影總會在頭上揮之不去——當然對這位爺還太早,可畢竟他預料不到今後呀。

鬱宛點頭,“原是應該的,萬歲爺想必取中十五阿哥?”

實在是矮子裡拔高個,沒啥可挑之處,老四老六都成了別人家的孩子,老八先天殘疾,老十一是個腐儒,老十二才智平庸,且終究顧念著他生母的緣故,乾隆早先最為看好的永琪,卻偏偏讓一場附骨疽推翻了他全盤計劃,如今也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

乾隆嘆道:“可惜你沒給朕生個皇子,否則朕何須如此煩惱。”

鬱宛笑道:“您又來為難臣妾了,難道臣妾給您生了阿木爾還不夠?真真貪得無厭。”

其實她哪怕生了阿哥又能怎樣,她身上的蒙古血統就足以讓太后和朝臣舉反對旗,就算皇帝力排眾議立這個孩子為太子吧,這孩子往後的路也會走得分外艱難——作為母親,鬱宛只想讓她的血脈過得好好的。

阿木爾懂事又聽話,還曾給她帶來無邊的快樂,這便夠了。

第213章

乾隆三十八年冬至, 繼端慧太子之後,乾隆再一次秘密建儲,以十五皇子永琰為儲君。

他沒告訴任何人, 亦未召集諸位大臣商議,而是仿照先帝生前的做法, 將聖旨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之後, 如此,既可防止諸皇子過早生出野心, 也能避免手足相殘之禍。

他只對鬱宛提了一嘴此事, 並頗為鄭重地對她說:“朕適才到奉先殿中禱告, 如其人賢,能承國家洪業, 則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賢,亦願潛奪其算, 毋使他日貽誤, 予亦得以另擇元良。”【1】

直白點說就是,若永琰還行,就請列祖列宗保佑,助他光耀基業;要是不行,就請讓他早死,皇帝好及時選個賢能的出來。

鬱宛:……這妥妥的是詛咒嘛。

皇帝對親兒子也夠不客氣的。

她訕訕道:“您也不必發此毒誓,盡人事聽天命不好麼?”

乾隆面上十分冷酷,“朕蒙皇瑪法親自教導, 故而戰戰兢兢, 於朝政不敢有絲毫怠慢, 永琰即使不能達到朕的成就, 至少不能差得太遠, 否則豈非愧對祖宗?”

鬱宛扶額,又來給自己臉上貼金了,其實康熙就請他到宮裡住了幾個月而已,哪怕有過教導吧,也不能算多麼親力親為,至於因為乾隆而決定傳位給四爺——這個麼,鬱宛覺得要人相信也太困難了些。

除非弘曆身上真有龍氣環繞,叫人一眼看出他是紫微星轉世,這就頗具神話色彩了。

不管怎麼說,乾隆處處以他爺爺跟老爹為表率,哪怕立儲之事也不例外,鬱宛自然只好跟他體同一心,其實誰當皇帝她倒不甚在意,長在紅旗下,她心裡只有美好的新中國,看這些人也不過如滾滾泥沙罷了。

當然立儲是個大事,哪怕乾隆沒要求她保密,鬱宛很自覺地閉上嘴,發誓不會透露半分,怕在魏佳氏跟前走了口風,她連永壽宮都不怎麼去了。

乾隆三十九年二月,皇帝親賜喜塔臘氏為永琰嫡福晉,冊封禮定在四月二十七。

訊息傳出,眾人自然是有些詫異的,實在十五阿哥還能娶得更好些,若說是礙於生母出身的緣故,純惠皇貴妃的幾個孩子岳家可都不差呢。

鬱宛自然知曉皇帝這是故意低調的緣故,不想被人看出他在立太子事上的偏向,可魏佳氏卻有些心如刀割,難道皇帝還在懷疑她害死那拉皇后,因此才故意懲罰?

但卻是她去求太后早早給永琰議婚的,故而魏佳氏也不敢置喙半句,只當和敬公主來冷嘲熱諷一番後,魏佳氏的氣色更壞了下去。

和敬公主是既慶幸魏佳氏竹籃打水一場空,又對她恨鐵不成鋼。傅恆雖然辭世,但如今少年英雄的福康安卻在平定大小金川戰役中居功不淺,頗得皇阿瑪重用,因此富察一族的威望不減反增,門庭一如從前煊赫。

和敬公主自然與有榮焉,奈何如今當家的是福隆安,在舅舅手底下討生活,跟腆著臉去求表兄弟救助,那是截然不同的兩碼事,和敬公主明顯感覺母家的人有些膩煩她,以前她仗著皇阿瑪疼寵,沒少在府裡作威作福,可如今與她關係最親密的額娘與舅舅都已不在了,她自然成了不識眼色的外姓人,遭那起子刁奴嫌棄。

雖然她沒少給魏佳氏使絆子,但好在魏佳氏不敢公然得罪她,和敬原想著讓永琰也娶個富察氏的姑娘,如此她跟魏佳氏同氣連枝,也能恢復從前的太平盛世,怎料魏佳氏當了皇貴妃還恁不中用,娶回來的兒媳婦叫人瞧不上,真真是個窩囊廢。

和敬公主怒急之下跑來砸場子,把魏佳氏氣得半死便揚長離開,又來永和宮找豫貴妃。

她的來意也很簡單,魏佳氏眼看著不中用了,往後鬱宛便是這宮裡的當家人,她要是怕女兒撫蒙,何不早早給阿木爾定下親事呢?

眼下她就有一門合適的,便是鎮國公傅恆膝下的第三子福康安,她這位當表姐的,很願意幫忙做媒——正好年庚也相稱,福康安年方弱冠,比阿木爾只大六歲,這麼一表人才的郎君還能往哪裡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八零親媽和小棉襖

薑絲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