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香如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08章 北面而事,劉備的日常,薰香如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隴右的富庶,來自絲路。單就農作而言,隴右並不算發達。

蓋因隴右地貌複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沼澤、冰川、沙漠、戈壁,縱橫交錯,應有盡有。整體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結構大體為:“三分山、三分草、兩分沙、一分林、一分田”。

涼州的農業灌區,主要有二:河西走廊沿山灌區及河湟沿岸灌區。其中,河西走廊因其典型的內陸綠洲農業,使得河西僅以全州二成之田,產出全州四成之糧。

正因如此,劉備才重修洪池嶺長城,將河西四郡攬入懷中。

河西走廊,斜臥於祁連山北。北山以南,東起洪池嶺,西迄酒泉郡,長二千五百里,乃著名戈壁綠洲。祁連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冰川逶迤,乃河西走廊天然水庫。走廊以北地帶,近大漠,被後世慣稱為“北山山地”。

兩漢時,河西鐵質農具已十分普遍,播種工具亦是較為先進的三腳耬車,並因地制宜推行了“能風與旱”的“代田法”。

代田法亦稱“代田”。乃武帝時,搜粟都尉趙過,集西北抗旱經驗所推行的一種新式耕作法。

具體為:在田中開溝作壟,溝壟相間,將作物種在溝裡,中耕除草時,將壟上的土逐次推到溝裡,培育作物;第二年,溝壟互換位置。以此類推。此法有利於保持地力,抗禦風、旱。“一歲之收,常過縵田畝一斛以上,善者倍之”。

河西物產亦較為豐富。主要有:胡麻、梁米、黃谷、土麥、白米、穬麥、黍米、黃米、白粟、胡豆、秫、糜、薺、茭、秣、谷、菽、麥、米等二十餘種。

河西走廊地勢平坦,又兼鹼性較重,且“終歲”雨澤頗少。夏種時,大水冬灌,凍泡如酥,遂成沃田。再行“換茬”,甲年種麥,乙年種糜,亦見奇效。若地力過疲,易之苜蓿。

“換茬”兼顧“代田”,可令季季大熟。

一言蔽之。時下的西涼,比起劉備來自後世的認知,生態環境要好許多。幾乎是天壤之別。

大河甚清,山林秀美。物產自足,絲路流金。

所謂認罪受罰。三十六部羌渠,自從在認罪劵書上簽字畫押。罪名和刑罰,便已定下。

薊王虎踞隴山之巔,如利刃高懸。眾羌渠不敢怠慢,這便群集枹罕原合眾將軍府,今暫領護羌校尉府。趕來與閻忠、韓遂商議,流徙之地。

“敢問校尉,我等可否互相流徙?”便有機靈者問道。

“如何相互?”韓遂笑問。

“便是,我部山寨,遷給他部。他部山寨,遷給我部。三十六部一分成二,剛好互遷。豈非兩全其美?”

韓遂笑問:“爾等刑罰乃是‘流徙三百里,完城旦舂’。流徙可如此,城旦又當如何?”

“這……”羌渠頓時詞窮。

“築城、造器、農牧,缺一不可。”閻忠亦道:“若只顧自己,枉顧律令。王上一旦降罪……”

“一切皆聽上官吩咐。”一提薊王,羌渠豈敢再辯。

“如此,可東西互換,南北對調。”閻忠這便取來西涼山川地形圖,明示眾人。圖上已用硃筆,圈出數個大圈。皆是飽受羌胡荼毒,赤野千里,城池荒蕪,民眾離散,卻又適宜耕作的河湟灌區。

如枹罕、金城、鸇陰、安故、允吾(qiān yá)、榆中等,皆在圈中。共計十餘城。

“需滿三百里。”閻忠又叮囑道。

目標明確,三十六部羌渠,這便紛紛選定流徙、城旦之地。

便有羌渠問道:“敢問上官,吃住皆由薊王供給?”

“然也。”閻忠輕輕點頭。

“若因工傷殘,又當如何?”

“自有撫卹。”閻忠答道:“臨來時,薊王言道:舉家流徙者,戶戶需修造宅邸一座,闢荒田一頃。修造城池,種田放牧,不一而足。只需刑滿四年,便可歸鄉。”

“宅邸一座,荒田一頃。修造城池,種田放牧。刑滿四年,便可歸鄉。”眾渠帥將薊王之言,句句記在心間。

見眾渠帥還想著四年後如何如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春去幾度念亦深

江亦琛顧念

逆流官路

小小昊

神級奶爸

單王張

成為頂流從歌手老婆發現我開始

陌上誰風流

綜藝:參加最強大腦,成為大神

翠玉軒

高考落榜,我開啟人生贏家系統

全憑直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