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香如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4章 公之於眾,劉備的日常,薰香如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常聞“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薊國官吏,之所以多從薊國太學壇優選。正是此因。尤其是大量基層少吏,皆出自太學壇。從入學就讀,到為實習生始,耳濡目染,修習治事。待學成出仕,不出二三年,自當得心應手。且上下級多出同門,關係融洽,吏治清明。

薊國寬法嚴律。薊王明以照奸。再行高薪養廉,官吏升遷考評,筆筆皆有出處。一視同仁,等量齊觀。且需公示十日,令國民、百官,茶餘飯後,眾評眾議。若有不足,或有存疑,可直書於佈告欄內。待二位國相遣人查驗。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能否升遷,自有公斷。

此可謂薊國一大創舉。所謂執政為民。吏治清平如斯,足令天下貪官汙吏汗顏。

如前所說。官秩百石以下的低階官吏,稱“少吏”。以少吏出仕,起點雖低,卻可累績升遷。亦享有:賜錢、賜金、賜爵、賜肉、賜酒、賜食,增俸及休假等,與長吏類似的優待。

秩四百石至二百石,則為“長吏”。薊國多“少年長吏”。便是指出仕時,已領食二百石以上高俸。甚至還有“二千及冠”者。

與“以長吏出仕”不同之處,便在於。少吏需經層層提拔,直至位居“功曹”。如能再進一步,方可為“守令長”或“州從事”。主一城或一縣之事。

功曹,又稱“功曹史”,前漢始置。今漢官名略有變更。屬司隸校尉者稱“功曹從事”,下設“功曹書佐”協助理事。餘下功曹從事,則改稱治中從事,屬員仍稱功曹書佐。歷代沿置。

功曹,乃為郡守、縣令之主要佐吏。

換成郡國亦然:總揆眾務,職統諸曹,又握群吏升遷黜免之權,在郡守自闢屬吏中地位最為尊顯。

因而對一般少吏而言。若要升任功曹,亦需歷練多年。於是,少吏的升遷順序,大致便為:諸曹書佐、諸曹掾史、主簿、督郵、五官掾、功曹,守令長或州從事。

換言之,若是少吏出仕。只有一步步升任“功曹”後,方可升任一縣之長。

當然,郡縣之下,亦有少吏。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遊徼。三老掌教化;嗇夫職聽訟,收賦稅;遊徼徼循禁賊盜。縣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則減,稀則曠,鄉、亭亦如之。皆秦制也。”

甚至一亭之內,亦有諸多斗食小吏。

升遷之路,皆雷同。

換言之。大漢吏治,乃分官、吏兩個層級。

二千及冠者,鳳毛麟角。能三百石長吏出仕,亦為人所羨。眾多斗食小吏,才是治政之基石。故稱“吏治”,而非“官治”。

試想。若無一個公平的升遷之路。對吏治根基的破壞,是何等惡劣。有道是萬丈高樓平地起。根基不穩,上層建築又豈能穩如泰山。上層不穩,社稷又如何能穩。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便指積少成禍。

薊王將官員升遷,公之於眾。又讓刺奸賊捕,聞風奏報,便是此因。

好與不好,民心向背。

多簡單。

公示時,不僅限於官舍。懸扁閭里街衢,張貼布告欄內。甚至若升長吏,還需張榜在就任之縣境,城門、亭舍、郵驛各處。以供民眾觀瞻評斷。

薊王曾言,事關公義,無有不可對人言。

政績是其一,風評是其二。二者缺一不可。一言蔽之,德才兼備。

春臘二賜,少吏犒賞雖少卻不薄。正因人多情厚。二千石者,寥寥數人。斗食少吏,卻多如牛毛。

歸義城。

三十六部雜羌,齊聚一堂。

宋建自居主座。環視堂內眾渠帥,各個未戰先怯。這便微微一笑:“西域聯軍已過洪池嶺。如今隴右只剩輔漢大將軍所部,數萬之眾。且還需分駐各處,防備流徙羌囚。兵力左支右絀,捉襟見肘。此乃上上之喜,為何諸位,卻如喪考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春去幾度念亦深

江亦琛顧念

逆流官路

小小昊

神級奶爸

單王張

成為頂流從歌手老婆發現我開始

陌上誰風流

綜藝:參加最強大腦,成為大神

翠玉軒

高考落榜,我開啟人生贏家系統

全憑直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