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香如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9章 內外雙軌,劉備的日常,薰香如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封袁霸為臨渝長,秩三百石,‘銅印黑綬’。另賜銅錢五萬,蜀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馬軺車一輛。”

“臣,領命,謝恩。”

“封袁徽為柳縣長,秩三百石,‘銅印黑綬’。另賜銅錢五萬,蜀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馬軺車一輛。”

“臣,領命,謝恩。”

依照慣例。只需治下民滿萬戶,闢田萬頃。便可擢升為“千石令”。袁霸、袁徽,“三百出仕,二千及冠”,夢寐以求,指日可待。焉能不效死力。

薊王向來未雨綢繆,以備不虞。趁天寒地凍,河川皆白時節,先將吏治體系構建。待來年開春,輕裝上任,必然事半功倍。

須知,麾下屬吏,皆由二位國相,擇選調派。稍後一同赴任。許多少吏,為官多年,經驗豐富。政務純熟,得心應手。堪稱宿吏。遷升一級,乃至數級,調任異地,亦是薊國慣例。

吏治體系的廉潔高效,毋庸置疑。雖不能各個三百出仕。然,正因從入太學壇,充作“實習生”始,到熟能生巧獲“異地升遷”。自上而下,薊國已搭建起一整套的官吏培養體系。最大程度降低了個人優劣,對整個吏治體系的影響。只需是薊王麾下,國境之內。在哪為官,大同小異。升遷,遷升。全家歡喜。少吏升為長吏,亦非遙不可及。只需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君不見樂公政績雖不及五尹,然積功至藪東守便是明證。

又何止冀州一地。自幽州牧王允上任,州郡貪官汙吏,望風解印綬去。官吏一時捉襟見肘,遂向薊王討要。於是乎,薊國少吏,又紛紛北上。補幽州吏治之缺。涼州長吏,雖多出關東罪官。然各地基層少吏,亦多從薊國調派。

換言之,涼州、幽州、冀州,三州之地,自上而下,軍政農商,皆以薊王唯命是從。

幷州本亦不會例外。不料大將軍何進搶先一步,拜後將軍董卓為幷州牧。切斷了幽冀二州與涼州的關內通連。然自關外,絲路商隊可取長城外線,由北地郡入關,再入居延道。大可不必經由幷州通行。

時下往來通暢,並無不妥。萬一董卓設卡盤剝,索取重重關稅。商隊可隨時棄走內線。

窺一斑而知全豹。“內外雙軌制”,早已深入人心。此,便是後世所謂“風險防範機制”。雙核、雙擎、雙模、雙軌,諸如此類。

安排好新增數縣政務。不及休息,薊南尹陳群又上疏。言,文安大澤屯田已畢。

文安境內滏水、高陽水、南易水、滹沱、泒水等,諸水交匯,散為大澤,徑百二十里。劉備年前歸國時,大澤已圩去少半。文安縣境,置流民十萬餘。闢田一萬頃。加之原有齊民,已破二十萬口。

為安置不斷湧入的各地流民,陳群比照鍾繇,先在境內新築數城,後增至十城。

劉備亦曾諄諄善誘:築城當選地勢高突,水網交會之地。如此名稱亦好選定。如:滏陽、易陽、滹陽、泒陽,諸如此類。因地制宜,若與舊縣重名,只需在名前另加“東、西、南、北、新”即可。

陳群虛心以受。今十城築畢,城名亦如劉備所言:滏陽、北易陽、滹陽、泒陽、沙陽、利豐、臨漳、臨津、平渠、永寧。

二十萬口,分置數城,不過杯水車薪,力有不逮。新得數十萬黑山眾,雪中送炭,正好填滿。疏通後的文安水路,上承掘鯉澱,與薊國水網緊密相連。澤中河堤高聳,渠網縱橫。水網密集如脈絡,可滋養百里良田。旱時引水,澇時蓄水,再無水患氾濫。

如百里督亢、三百里藪中,一般無二。百二十里文安,亦是一片白澤中,憑空建起。故建制與普通郡縣不同。無需撤村並邑,大費周章。各城邑只需建好,便可繞城圩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斷向外圈輻射,直到與鄰近城邑“接壤”。

那時,碧水青禾,一望無垠。

薊王已有言在先。

十城之長,當以國中英才優先。

訊息傳出,轟動學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宅妖記

善水

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

盧梭

我還沒上臺,經紀公司就倒閉了

南天有雪

玄學大佬在靈異綜藝裝病弱

予淮

隨身帶著一畝地

我吃大玉米

小夜曲:音樂與黃昏五故事集

石黑一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