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香如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9章 天下宗王,劉備的日常,薰香如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凡成大事者,必身負天命。

古往今來,莫不如是。凡做大事者,皆不能免俗。故弄玄虛,穿鑿附會,皆是常有,並不稀奇。

陳勝吳廣,毋需多言。便是張教主舉事前,亦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以白土書京城寺門及州郡官府,皆作‘甲子’字。以壯聲勢。

後袁術得傳國玉璽。以為袁本為陳姓,陳乃舜帝后裔。時有一句讖語,流傳甚廣:“代漢者,當塗高也”。而袁術字公路,“路”與“途”近義,“途”又與“塗”同音。以上種種,遂讓其堅定信心,以為乃天命所歸,行代漢而立:“吾字公路,正應其讖。”

“代漢者,當塗高也”,當作何解?

神鬼之事,本該見仁見智。

然劉備在群仙會上,隨口一問。卻讓于吉一語成讖。

民間傳言,此讖乃出自漢武大帝,金口玉言。正因前漢便開始流傳,故光武中興時,亦不能免俗。

建武元年(25年),劉秀在河北稱帝。同年,公孫述在成都稱帝,國號大成。稱“白帝”。公孫述稱帝后,廢前漢五銖,重鑄新幣。百姓手中錢幣,因此無法流通。

民怨沸騰之下,時有童諺:“黃牛白腹,五銖當復。”

便有喜穿鑿附會之人,暗中傳言:王莽自稱“黃”,公孫述自稱“白”,正應“黃牛白腹”之句;而“五銖當復”,乃預示天下將重回劉漢之手。

如此解讖,顯然對公孫述極為不利。於是急令人引用圖讖,妄圖扭轉輿論民心。

先引《錄運法》:“廢冒帝,立公孫。”《括地象》曰:“帝軒轅受命,公孫氏握。”之句。又引《援神契》:“西太守,乙卯金。”欲以此,收攏人心,製造輿論。

而光武只發一問,便扭轉乾坤:讖語說,“代漢者當塗高”。你難道是“當塗高”嗎?

有光武舊例,再看今朝。

黃巾禍亂八州,群盜蜂起,大漢雖風雨飄搖,卻仍屹立不倒。為何?

正因“代漢者,當塗高也”。

大賢良師是“當塗高”嗎?既不是,又如何能取而代之。

一言蔽之,大賢良師非“天命所歸”。

每每到漢末,此讖語便會廣為流傳。乃至初平四年(193年),下邳反賊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所倚仗,便是此讖:“塗即途也,當塗高者,闕也。”如此算來,天下姓闕者,何其多也。為何獨應你身?

見微知著。朝野上下,皆苦思冥想。甚至連反賊,不惜穿鑿附會,也要證明自己便是“當塗高”。如此,方能順應天命,順理成章,取代大漢。

言及至此。當知,劉備群仙會上隨口一問,將會產生多大之滔天巨浪。

于吉乃仙人。語出其口,自與一般人不同。更有甚者,於仙人破天荒,將解語一分成二,竟能自圓其說。

沒錯,“自圓”便是光武劉秀。

劉秀乃漢高祖九世孫,出自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祖上因推恩令而封爵遞降。到父輩時,只為濟陽令。乃是“王宗”:王族宗親也。正應了于吉“上半解語”。

而“下半解語”之‘宗王’,又印證在誰人之身呢。

宗王:宗室中之封王者。

顯然。聯想到薊王蒞臨群仙會,于吉當時之語境,必是指代薊王無疑。

然“於神仙”高明之處便在於,並未指名道姓。天下姓闕者,何其多也。天下宗王,又何止薊王劉備一人。

冀州六國主,皆是王爵。天下為王爵者,亦不在少數。據《續漢書·郡國志》所載,今漢計一百零五個郡國。靈帝末,增至一百零九國。侯國不算,單王國亦過五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鷹巢海角慘案

橫溝正史

綠色屍體

張寶瑞

尋找前世之旅

vivibear

反派想殺本作者

尤聽

螢火蟲小巷

克莉絲汀·漢娜

校花惡意差評,我反手一個掌心雷

南斗四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