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香如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2章 江山共謀,劉備的日常,薰香如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都說書生意氣,高談闊論。卻也常因言獲罪,任人宰割。如今再看,黨人痛定思痛,早已悄然蛻變。

誰曾想。高節如張儉,竟暗設如此毒計。擲杯為號。談笑間,將何、董二人,剁成肉泥。

再深思,又無可厚非。難不成,次次“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乎!

只是,舍一世重名倒也罷了。若何、董二人,於館中遇害。張儉百口莫辯。事後免不了一死。亦不惜命乎?

話說。先前黨錮,張儉倉皇逃竄,望門投止。所過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因收留張儉,而被處死者,數以十家,累及身後宗親悉數被害,郡縣因此殘破。

若果有慷慨大義,先前又為何出逃。害人全家性命。

前後反差,何其大也。

袁術百思不解。

見袁術一路面露疑色,庶兄袁紹從旁勸道:“公路切莫見疑。如先前所言,待價而沽。究竟是助黨魁除外戚,還是幫外戚除黨人,且看與我利弊。”

“兄長之意,弟已盡知。”袁術索性明言:“只是慮及,黨魁言行舉止,因何前後不一。”

袁紹會其意:“人生際遇,大起大落。或就此蛻變,亦或知止而後勇,皆未可知。終歸,事出必有因。”

“兄長言之有理。”袁術言道。

待二袁離去。曹操面沉如水。苦思竇太皇意欲何為。

莫非,再欲行廢立之事。須知,少帝乃薊王所立。為君行事,並無不端。無可指摘。竇太皇此舉,當真,只出私心乎。

“玄德當面,又當如何。”左右皆好友,曹操一時兩難。

平心而論。誰人為帝,對曹操而言,並無不同。只因,按我朝舊例,凡廢立之事,必出太后並大將軍。時至今日,當數竇太皇及輔漢大將軍薊王劉備。換言之,無論先帝二子,誰人登基。皆由薊王輔政。

薊王光融天下,明以照奸。重振朝綱,指日可待。且春秋鼎盛,若能輔政五十載,何愁不能三興炎漢。桓、靈以來,大漢深宮,再無長壽之君。若大位空懸,後繼無人。那時,朝野皆出薊王門下,早已眾望之所歸。薊王如何擇選,曹操皆不意外。

一言蔽之。誰人為帝,對薊王而言,亦無有不同。

能力不及,實力不濟,壽命亦不能相比。薊王何須操之過急。

“該如何行事……”曹操靈光一現,這便想起一人:“許子遠。”

時過境遷,早已無人知曉,許攸乃王芬黨羽。並親說曹操入夥:趁先帝北巡,驟然發難,欲行廢立。王芬雖死於曹操之手,緘默其口。且又有《拒王芬辭》自證清白。然曹操,確是主謀之一。只不過,曹操亦未曾料到。王芬被襄楷禁術蠱惑,非是要逼靈帝退位,而是要困龍死於臺上。

萬幸。往來書信,皆被靈帝付之一炬。江山易主,前朝舊事,亦無從追究。眾人這才僥倖逃脫。

許攸並陳琳等,前大將軍府屬臣,今又入何苗幕府。為其出謀劃策。曹操出為外官,與許攸漸無往來。

衣帶詔之事,許子遠知乎。

心念至此,曹操遂命人登門投帖,相約許攸一見。

春和日麗,暖風十里。不料洛陽城早已暗流湧動,四伏殺機。屍骨未寒,口血未乾。

“正是我輩用武之地。”許攸振聾發聵。

前大將軍府,今為何苗車騎將軍府。後院霞樓,置酒高會。何苗與心腹齊聚。

何苗落杯言道:“請長史細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春去幾度念亦深

江亦琛顧念

逆流官路

小小昊

神級奶爸

單王張

成為頂流從歌手老婆發現我開始

陌上誰風流

綜藝:參加最強大腦,成為大神

翠玉軒

高考落榜,我開啟人生贏家系統

全憑直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