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香如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4章 心有羈絆,劉備的日常,薰香如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函園,仙台裡,盧司空府前裡道。

太僕王允,車駕抵達。便有護衛,上前投帖。

須臾,中門大開,盧司空親出相迎。引入堂內相見。

“禁中已有訊息傳出。尚書檯果無存書。”王允之言,意料之中。所謂空穴來風。既堂而皇之,三書朱雀闕,必有備而來。

盧司空所慮,遠非王允所及:“《廢帝詔書》真偽莫辨,此其一也。《衣帶詔》乃其二也。”

“可還有其三。”見盧司空似有未盡之言,王允忽問。

“有其三。”盧司空搖頭道:“卻不便與太僕細說。”

“下官明白。”必然事關重大,故王允亦不追問:“不料薊王離京不過月餘,時局竟崩壞至此。”

“自先帝時,關東便有流言。禁中早知太平道諸多內情,卻隱瞞不報。修築八關,固守洛陽。任由蛾賊禍亂關東,乃至局勢放濫,不可收拾。只因先帝……”王太僕欲言又止。

“欲血洗關東盤根錯節,好賣官鬻爵。”盧司空一語中的。先帝亦非善類。

“‘州郡記,如霹靂;得詔書,但掛壁’。”王允嘆道:“州郡長吏,皆為豪右名門,世代所據。‘門生故吏,遍於天下’。故,只懼上官,不懼朝堂。朝策每每無從施行,只因自上而下,結黨連群。已成死水一潭。或說,鐵板一塊。斷難撼動。”

“天災人禍,重利盤剝。故自桓靈以來,賊反不斷。更助推,時局崩壞。少時,薊王夜課。我問,江南賊亂如何討平。薊王答曰:輕繇薄賦,耕一餘三。又問為何?薊王又答:凡能一日三餐,無人願提頭造反。”

“薊王之明,見微知著。”王允慨嘆。

“言猶在耳,薊人已一日三餐。”盧植言道:“知薊王靈臺受創,長睡不醒。老夫,惡念徒生。心想,薊王之於大漢,仁至義盡也。八關之外,宗賊遍地。更有各地宗王,秣馬厲兵。朝中權貴,猶不自知。內鬥無休,今漢國祚,恐難再繼。”

沉思片刻,王允遂問道:“為今之計,該當如何。”

“靜觀其變。”盧植答曰。

南宮,永樂宮。

“是福是禍?”簾內董太皇,不置可否。

“臣,竊以為,或於我……不利。”董重斟酌答曰。

“何出此言?”董太皇面上無喜無悲。

“臣,斗膽。”來時,董重已打好腹稿:“合肥侯自幼別居,與太皇及董氏一門皆不親。先前為帝時,便處處為難。若重登帝位,必有過之而無不及。且合肥侯夫人,乃出汝南袁氏。袁氏四世三公,黨羽遍及天下。他日,袁氏為皇后。袁逢父子,必為大將軍。恰如……”

“說。”

“恰如,前漢時‘田竇相奪’,田蚡以王太后故親倖,數言事,多效(所說,多能見效)。士吏趨勢利者皆‘去嬰歸蚡’。田蚡日益驕橫,兩人均為皇戚,每相爭雄,乃至二戚同滅。”抬眼偷窺簾內太皇,董重咬牙道:“昔日之田蚡,可比明日之袁紹。前漢之‘田竇相奪’,便是今漢之‘袁董相爭’。”

“好一個‘袁董相爭’。”董太皇言道:“先前我兒為帝,驃騎喜不自禁。為何不出三載,卻畏如洪水猛獸,如臨大敵。”

“此一時,彼一時也。”董重眼中似起野火燎原:“今薊王長睡不醒。臣手握三萬西涼精騎,穩操勝券。若能隻手擎天,何必三足鼎立!”

“董驃騎,再不是五陵年少,已知權利滋味。”簾內董太皇,輕輕頷首:“既如此,當如可與敵?”

“無它。作壁上觀。”董驃騎硬著頭皮言道。

“謀定而後動,大將之風也。”不料董太皇竟頗為讚許。

不出三日。三書朱雀闕,洛陽滿城皆知。

再加童諺。頓時遍體生寒。雖剛入夏,竟覺凜冬將至。吏民畏懼,聞之色變。終有侍御史,迫不及待。上疏求證:《廢帝詔書》,是否存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校草的甜心:你好,女朋友!

驚胭

她是小仙女

七日安

外科實習生

若兮寶爸

重生:權勢巔峰

彈劍聽潮

入骨寵婚:惹火嬌妻愛不夠

舒月瞳

畫滿田園

養只貓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