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香如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9章 危國之道,劉備的日常,薰香如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聞,朔望朝會時,百官請命,王允續任上公之位。”右相又道:“王允如何行事。二日後,當見分曉。”

“大將軍又如何?”薊王必有此問。

“大將軍董重,累日來偃旗息鼓,閉門不出。卻不知何故。”右相又答。

“料想,陛下必有權衡。”薊王一語中的。

先前,董卓為求大義,示好二宮太皇。董重先回,被表為大將軍。與董卓並稱“二董”,權臣與外戚聯手之勢成。奈何好景不長。待董卓穩坐大位,遂將董重驅離中樞。魚梁臺上,並無大將軍一席之地。董重焉能不深恨。

於是,與衛將軍張濟等,暗中結黨。共謀誅賊。卻忌於董卓勢大,不敢輕舉妄動。遂被王允並呂布搶先。陛下論功行賞,董重並無寸功,有何顏面示人。此時入朝,豈非自討沒趣。閉門謝客,蟄伏不出,亦是人之常情。

然,今時又不同往日。董卓既滅,陛下如何肯再造權臣。王允並呂布,一文一武,共掌朝政。已有分權制衡之意。今百官請命,王允加上公之位。陛下自當警惕。恐為董卓第二。

料想。雖形勢所迫,不得不為。然陛下,必有制衡之舉。竊以為。若要制衡王允,大將軍董重,乃不二之選。既貴為外戚,又中人之姿。論才智,不足以權傾天下。論親疏,亦不會逼迫董侯太甚。

“‘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薊王言道。

語出《左傳·襄公十年》。意思是說,眾人的憤怒難以觸犯,個人的意願難以成功,若二者並行,則難以安定國家,是危險的治國之道。

“主公明見。”群臣拜服。

右相又奏曰:“又聞朝中,撥亂反正之聲,不絕於耳。”

“可是撥董卓擅行廢立之亂。”薊王問道。

“正是。”右相答曰:“弘農王乃主公所立,當今天子乃董卓所立。故京中有人言,宜尊弘農王復為天子。”

“王允遣使張種,撫慰山東。首來薊國,許另有深意。”右相言道。

言下之意。張種出使薊國,乃為求撥亂反正,而問計薊王。畢竟,薊王四朝元老,大漢一藩。天下表率。更有甚者,史侯本就是薊王扶立。故撥亂反正,首當其衝,當問薊王。

“自先帝崩後,二宮流血,兵禍綿延。”薊王言道:“先有何進,後有董卓。朝政凋敝,朝臣凋零。譬如猛士渾身披創,當先療傷止血。再圖復起。”

薊王之意,顯而易見。既已成定局,穩妥起見,不宜妄動。傷及元氣,神仙難救。時至今日,洛陽朝堂,已難大動干戈。

且於薊王而言,何人為帝,並無不同。

“關東形勢如何?”合肥侯亦不可不防。

“合肥侯自據壽春,營城築港,廣造大舡。政令所出,皆與我(國)同。更加關東士族,槃根錯節,心向壽春者眾。聞淮泗諸國各出精兵,重組聯軍。拱衛關津,與洛陽相抗。尤其漢室四牧,飽受非議。”左相崔鈞,起身奏對。

漢室四牧,便是指劉岱、劉繇、劉表、劉焉。

先帝曾言,天下十分,漢室三分,豪強七分。為奪十分天下,先帝不惜弄險,借黃巾之亂,血洗關東。先前,關東士族,慘遭屠戮,為救家園,無暇他顧。今已漸醒悟。更加洛陽朝政日非,民心思亂。關東豪強,如何再坐以待斃,引頸受戮。於是趁洛陽宮變不斷,黨同伐異,互相傾軋,無力東顧之機。謀取一線生機。

先另立新帝(合肥侯),據擁大義,得合法身份。而後遣門下子弟,充填郡縣大位,謀取私利。如此沆瀣一氣。將一切違法所得,皆變為天經地義。壟斷江山,豪門遍地,遂成『關東正義』。

而後,合縱連橫,招兵買馬,籠絡四方,守護正義。

一言蔽之。合肥侯,非天下共主,亦非擁半壁江山。充其量,不過豪門代言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超級暴富狂婿

用兵如神

寶寶發飆:總裁爹地你欠削+番外

夜舞傾城

山村最強小農民

善良的面具

S級武魂是破刀?你可曾聽過魔刀

不吃九菜

天逆

耳根

權勢風雲

秦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