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香如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8章 必有禎祥,劉備的日常,薰香如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妹,何出此言。”董太皇笑問。

見其避而不答,竇太皇亦不多問:“無他,一瞬之念耳。”

轉念一想。畢竟,董侯自幼便豢養於永樂宮中。董太皇視如己出,亦是舔犢情深。先前,更不惜以畢生積財,相授董重,保其周全。今,王允殉節,董侯恐為曹氏父子所挾。董太皇焉能不,牽心掛肚。欲百計千方,為董侯除禍。

奈何。天命所歸,人力莫及。薊王三興既定。若立麟子阿斗為帝,亦是水到渠成。利國利民之舉。功在社稷。

心念至此,竇太皇遂勸道:“長姐當知。麟子種出王上。”

“唉……”聞此言,董太皇一聲長嘆。畢竟,麟子乃薊王,骨肉親生。且世人皆知,麟子“先帝遺腹,薊王繼子”。雖是襁褓之身。卻可上承今漢,下續後漢;彌合兩漢宗室,親疏之別。

話說,街頭巷尾,閒談之間。薊人已分:『前漢』、『今漢』、『後漢』。前漢、今漢,毋需多說。後漢,便是薊王三興之大漢也。

自薊王以漢室血嗣,種田養士,起於微末。攻無道而伐不義,征戰四方,虎踞河北。天降異象,皆為三興之佐證。尤其一丈青海禾,竟生於潮汐時漲時落,鹽滷不毛之地。種後不聞不問,毋需田間勞作,便可得畝產四、五石之巨。將作寺,擇優育種。廣植環渤海,沿海灘塗。更遠種西域沙滷之地,及江表十港,海外荒洲海岸。

北地小兒歌,已遍傳大河上下。

大漢,農耕立國,毋庸置疑。一丈青海禾,聞所未聞。豈非天命乎?

“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天人感應之說,時人深信不疑。一河之隔。禎祥、妖孽,涇渭分明。

禎祥者,薊王是也。妖孽者,叔侄三人也。

茅尾海,金烏船宮。

水衡都尉周暉,亦乘座艦遊麟號,趕來覲見。

融氏令程秉,不愧鄭門十賢。自與門內師兄弟,一同出仕。政績常列同窗前茅。因融氏縣,茲事體大。故右相遷官南下。程德樞,亦不負眾望。

昨日,加光祿大夫。於薊王座前,指點江山。謀劃增築擴建,向化十萬大山。

如程秉所言。薊王以輔漢大將軍,都護四方。凡今漢吏治所不及,當悉歸幕府所轄。十萬大山,內外山民。無不翹首以盼。宜當築城安民,歸於治下。尤其十萬大山,所挾綿長海岸,不毛之地,皆可闢為海禾良田。先前,荒灘鹽漬,譬如雞肋。如今,皆可變害為利。只需穿渠圩田,種海禾以自給。何愁山險水阻,而民心不安。

薊王,深以為然。

待水衡都尉周暉,攜都尉五丞,龔臺、郭蓍,龔雒,鄧音、朱騭;九官令,張源、龔連、黃部、周蓋、黃晏、馬珪、潭承、劉鵠、黃祺;都水長周習,農倉長劉越,衡官長王遷,並水司空虞翻,一眾屬吏抵達。

薊王遂命融氏令程秉,當殿獻策。

稍後,又令群臣,暢所欲言。

便有水司空虞翻,起身進言:“稟主公。如洪江口,可築新港(茅嶺港)。另有瀼江口,亦可築港(防城港)。二港所挾,足可新立一縣。”

“如洪江”,一作“漁洪江”,既“茅嶺江”。“瀼江”,或是後世“防城江”。《方輿紀要》:“州東南百餘里有防城江。”《清一統志·廉州府》:“(防城江)在欽州西南一百五十里。源出十萬山,南流由漁洲港入海”。

先築港,再擴城。而後築路穿渠,析分內陸,深入山谷。如何拓荒,薊國官吏,早已輕車熟路。

“三縣可為一郡。”薊王笑問:“可分三縣乎?”

“可也。”虞翻,手指十萬大山北麓,答曰:“前漢舊縣臨塵,有侵離水。可另築一縣。”

《漢書·地理志》:“(臨塵縣)又有侵離水,行七百里。”《水經注·溫水》:“(臨塵縣)有斤南水、侵離水,並徑臨塵,東入領方縣,流注鬱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合院之飛揚年代

三月初時

富貴病

泊煙

荒野偵探

羅貝託·波拉尼奧

我終會遇見你

花吟汐

三生三世枕上書

唐七公子

霸總被迫奶爸以後

江曲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