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香如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5章 再無歸路,劉備的日常,薰香如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甄都宮,承光前殿。

太醫令張奉,忙裡偷閒。榻上小憩。水綠琉璃屏,乃薊王所貢。一屏之隔,判若雲泥。屏外,傷兵滿榻,遍地血跡。屏內一塵不染,堂皇富麗。

謂“伴君如伴虎”。正因身負永樂隱秘多年,重壓之下,張奉這才借酒澆愁。不料醉酒失言,被安集將軍董承窺聽。才有今日之難。

朦朦朧朧,半睡半醒間。彼情彼景,如夢似幻。

那日,刀光血影,鞠城兵亂(詳見:《四海·053 寸步不讓》)。張奉並眾太醫,齊聚官署,閉門自守,惶惶無終。

不料永樂董太后,遣人來喚。

“阿閣兵亂,四起刀兵。‘人君一怒必伏屍流血’。令君不可輕離。”便有太醫勸道。

“太后相召,豈能不去。”張奉心存隱秘,不敢不去。

待一路小心謹慎,抵達永樂宮。一問方知,董太后,正於偏殿哺育童子。

張奉軒下除鞋,輕身入殿。於列榻間,小心穿行。此時,殿中童子,多以酣睡。即便未曾入眠,亦雙眼緊閉。不置一語。

“叩見太后。”

“太醫令免禮。”永樂董太后,正背身哺乳。懷中所抱,正是董氏貴子。

“太僕(封諝)密告,今鞠城兵亂,張常侍乃為首謀。”董太后,臨危不亂:“欲弒朕而挾天子。”

‘臣,惶恐。’張奉驚怖可想而知。此乃夷三族之重罪也。

“張常侍,或可詐言,朕死於兵亂。然永樂宮上下,又豈無風傳。必盡誅之,以滅口。殿中童子,恐無一得免。”董太后,曉以利害:“昔楚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屍而伏之。擊(吳)起之徒,因射刺吳起,並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並中王屍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餘家。太醫令,以為。朕與童子俱亡,縱天子不敢,薊王不敢乎?”

“太后所言是也。”張奉五體投地。

便在此時,忽聞殿外,慘叫連連,人影四散。

須臾,一人仗劍入殿。正是養父張讓。

“老奴張讓,拜見永樂太后。”

董太后,示其噤聲。待將懷中童子餵飽,又拍出奶嗝,這才輕置榻上,哄其入睡。

張讓拄劍而立,旁若無人。

待童子熟睡,董太后整衣正坐。

“張常侍,無禮。”

張讓,故意挺直腰桿:“太后恕罪。”

“所為何來?”董太后,明知故問。

“借太后首級一用。”張讓硬氣答曰。

“死朕一人,事小。然殿中貴子,恐無從獨存。”董太后,毫不遜色。

“老奴等,三族老小,皆繫於太后之身。迫不得已,行此大逆。若貴子,因太后而死。老奴亦,顧不及也!”言罷,張讓舉劍欲刺。

董太后紋絲不動:“貴子若死,張常侍三族具滅!”

“呔!”張讓齜牙一笑:“太后看劍!”

“阿父且慢!”一旁太醫令,厲聲呵阻。

張讓卻置若罔聞:“我兒,當知進退。”

“太后若死,我家滅門矣!”太醫令張奉竟一把握住利刃,不顧鮮血長流。

張讓怒叱:“逆子不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鷹巢海角慘案

橫溝正史

綠色屍體

張寶瑞

尋找前世之旅

vivibear

反派想殺本作者

尤聽

螢火蟲小巷

克莉絲汀·漢娜

校花惡意差評,我反手一個掌心雷

南斗四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