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香如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6章 昭烈大帝,劉備的日常,薰香如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薊王敕命,佈告全境,傳檄天下。六百里呈報甄都。

與甄都出使船隊,漳水相遇。

聞不等天子詔命,王命先發。太傅楊彪,喟然長嘆。

話說,自董侯下詔,到使團北上。不過間隔一日。如此迅捷,幾稱急迫。豈料,一日之隔,木已成舟,追悔莫及。

驃騎大將軍張濟寬慰道,天子乃薊王九子。豈能坐視親父,流徙十萬裡。

楊彪搖頭答曰,薊王磊落,恥於免罪。故王命先發。聞薊王曾言:君有所賜,臣有所辭。天子便大赦天下,恐亦難令薊王轉圜。

張濟聞言大驚。流徙十萬裡,蠻荒之地也。

楊彪無言以對。

河北《山海經》大賣。

舟入北港,一路所見,張濟瞠目結舌。楊彪雖多次出使,且與諸國老,多有書信往來。然每入薊都,皆有新氣象。

若遷都之前,甄都稍遜洛陽。遷都之後,洛陽已難比臨鄉。尤其,橫九豎十,九十街衢。王城一如既往,一里之回。

洛陽六九城,南北二宮,佔地過半。步廣、永和二里,縱擠滿皇親國戚,人煙亦遠遜臨鄉。更加明渠環繞,日有千帆往來。薊王五百城港,二千萬民,內外迴圈迴路,薊國渠千里流金。北都繁華,可想而知。

雲臺觀、大佛寺、十夷王邸,奇觀林立。月起十萬樓臺,此時張濟,方信以為真。

順下薊國渠。觀碧水青禾,楊彪斷言,今季又是大熟之相。

督亢秋成,足可廣濟天下。

聞薊國東境,亦不遑多讓。自王命東拓。計有四氏雲霞,百萬之眾,舉家遷入。再加草原各部,並漠北部族。及新增分戶。雖未至八月案比,然大略可知,薊國編戶,當再增百餘萬眾。試想,二千萬眾,分居千里國土,五百城港。城均編戶,四十萬餘。人煙鼎盛,繁華盛景。通都大邑,實至名歸。正因無處不,百般宜居,萬般便利。薊人分戶何處,皆大同小異。

數年前,大通郡初置。薊王命大通守顧雍,修造薊北王城。並令二國相,戶分於北。不出三載,薊北王城,口近百萬。聞薊王有意,易臨鄉為北都,還薊北為薊京。

待嫡長子及冠。襲位薊王,定都薊京。另立國相等,家臣輔佐。太上皇帝,當攜原薊王家臣,擇址定都。

門下署,鸞棲館,安樂舍。

其意乃出《荀子·王制》:“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莫不盡其美,致其用,上以飾賢良,下以養百姓而安樂之。”《春秋繁露》亦曰:“故,其德足以安樂民者,天予之;其惡足以賊害民者,天奪之。”

安樂舍,多為萬石公卿,宴飲所用。亦可安置,甄都來使。

薊國不設鴻臚寺。先前國賓館,亦改為輔漢大將軍幕府。國中諸多館邸,皆可充國賓之用。如樓桑蕃邸、長安五十五國邸、南港十夷王邸、泉州筑紫國邸,門下署鸞棲館、少府鳳梧館。便是天子御駕親臨,亦有長安宮、甘泉宮、碣石宮、薊北宮,足可款待。

薊王尊太上皇帝。河北五州,並四方幕府,江表十港,海外荒洲,吏民奔走相告,皆大歡喜。

不費一兵一卒。薊王定鼎神器,再續漢祚。

若以此論。曹節、畢嵐、宋奇、曹衝等人,皆有“從龍之功”。

換言之。不僅薊王,一夕之間,乾坤斗轉。增成公審,凡有牽連,皆逆天改命,否極泰來。

何也?

正如薊王所言,昨日稱孤,明日稱朕。昨日為人臣,明日為共主。

天時、地利、人和。三才齊聚。“今漢”遂成“後漢”。薊王所闢,當稱季漢。亦可續稱“今漢”。百年之後,可尊『昭烈皇帝』乎?

如此,高祖、光武、昭烈:前漢、後漢、季漢。亦或是:前漢、後漢、今漢。

首當其衝。改元,赦天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霸道美女房東

明朝無酒

宿敵

烏雲冉冉

再見,如果可以再見

雲五

團寵她姐不摻和

雲非邪

白眉大俠

單田芳

心甘情願

空空如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