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一章 準備回宮,大明:朱元璋非要拉我拜把子,朝流,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的眼光要放得長遠,更要看清楚眼前的事情。”

趙文泰的意思很簡單,要和當前的其他的職業去比較,要和以往的制度去比較。

二者的結合才是一個制度的形成的基礎。

現在的軍戶制度給的待遇會讓許多計程車兵寒心,他們根本就無心上戰場,這就是事實的情況。

如果讓所有的人重新選擇一次,至少會有一半以上的人退出軍戶的戶籍。

因為他們在拿自己的命拼,最後沒有應得的待遇,還不如選擇待遇更好的其他的行業。

雖然工匠和普通的百姓的待遇不高,但也要比軍戶的待遇強上不少。

農業是國家展的根本,但是士兵是國家安全的保障。

一個國家展的再好,這就像是一塊肥肉落在其他的虎視眈眈的國家的眼中。

如果沒有了強有力計程車兵,這塊肥肉就會落入到別人的嘴巴。

但現在計程車兵制度根本就無法滿足那些普通計程車兵的需求。

現在不改變,等到真正打仗的時候就會有人退縮。

就會有人當逃兵,還會有人為了自己的性命考慮,而不是為了國家去考慮。

趙文泰說完這話又在表態,他這一次盯上了朱元璋炫耀的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選擇出來的人都是滿口仁義道德的人。”

“但也只是滿口仁義道德的讀書人,他們真能改善這個國家嗎?”

“科舉的目的除了是培養人才和選拔人才之外,更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讀書。”

“但是普通的百姓的孩子能上得起學堂嗎?他們願意上學堂嗎?”

趙文泰提出了一個問題,不等朱元璋回答,他又直接說出了答案。

現在孩子學的都是之乎者也和八股文,所以這些孩子在上學的時候也會考慮是否能和未來結合。

許多的百姓都認為學了這些沒有用處,而且又浪費了不少的錢。

所以很多的百姓都只會讓孩子上幾天私塾之後,就去找一門行當學習。

這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這才是讓這些孩子吃飽肚子的根本。

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就是沒有因材施教,就是沒有與實際情況相結合。

“全都學著所謂的文章,最後一百個人裡面有九十九個都要餓死。”

“而真正的那些手藝的技術卻沒有人去考量,所以選出來的,只知道紙上談兵的官員。”

“科舉這裡就已經有了約束,又存在了弊端,又讓這些人如何去學習!”

“這科舉不談也罷,談起來也只不過和前朝的制度比是五十步笑百步。”

“最可氣的是還不自知,叫出來一幫酸楚的書生,根本就沒有用處。”

“有人可以去做學問,有人可以去種地,有人可以成為工匠,有人又可以成為其他行業的人。”

“這才是學習的根本,剩下的都是狗屁都不是。”

趙文泰又說了科舉的其他的弊端,他的言辭很是尖銳,所以,這每一句話都敲打在朱元璋的心頭。

他從來沒有聽到底下的官員和他說過這些話語。

他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明君,所推出的制度會讓所有的百姓滿意。

現在他才知道這些制度有這麼多弊端,一切都是他自以為是。

而且按照科舉制度繁衍下去,那隻會讓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五穀不識的廢物。

而且這也不利於國家的推動,反而是按照趙文泰所說,讓所有的孩子都學感興趣的課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明末銀行家

剩下的蘋果

策命師

問劍孤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