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某講故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三章 開荒,火紅大明,呆某講故事了,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月十二吳啟榮回到昆嵛山的興華公司,剛來就聽到噼噼啪啪的火槍射聲音,吳啟榮也是疑惑這怎麼突然安排起來火槍射擊了?

吳啟榮急匆匆的來到靶場,在靶場看到楊項東帶著紅軍款式的八角帽,一群身著紅軍顏色的軍服,打著綁腿,腳著高幫布鞋的保安隊員正在進行瞄準和火槍射擊訓練,吳啟榮好奇楊項東這會不應該在組織孩子們上課麼?隨後他看到楊小了,還有李豐樂他倆各自帶了11人的小隊正在學習佇列和正步。而正在射擊的是大班裡的五個學生,拿著的是前膛火繩槍,想了想今天原來是休息日。本來覺得事情比較緊急的吳啟榮卻不著急了,乾脆就到射擊區檢視孩子們的射擊情況。火繩槍看來是這幾天採購的,這個事情吳啟榮也知道,因為火槍還是自己聯絡的。不僅聯絡了火槍,還有棉甲和頭盔短刀,不過看這些射擊的孩子們,他們的火槍已經被楊項東和老宋改造過。而且準備也很不錯腰帶上有牛皮的防水彈藥袋,水袋,還有居然還有工兵鏟。要不是鼓鼓囊囊的棉甲,吳啟榮覺得還真有近代拿皇軍隊的範兒。

看到吳啟榮回來,楊項東告訴他去會議室等待自己,看了看手錶表示自己半小時後就過去,並告訴他老宋在蚯蚓田那裡。吳啟榮又去蚯蚓田,看到了帶著口罩的老宋正在講解,身後學生和幾個成年人正在記錄筆記,一邊記錄一邊向別人詢問自己不會書寫的字。看到吳啟榮老宋說自己得一個小時後才能到會議室。

兩人這麼忙碌,倒是讓吳啟榮自己覺得自己成了閒人,他自嘲的笑了笑乾脆自己去會議室了。

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吳啟榮在會議室裡邊等待了一個半小時,老宋才姍姍來遲,他胡亂的把口罩塞進口袋裡,身上還帶著蚯蚓土的味道。吳啟榮拿了一盆水讓他先洗洗手擦一把臉,不一會兒楊項東也緊隨而來,他的身上就帶著一股火藥燃燒後的味道。

楊項東用手巾擦臉,把腦袋上的帽子摘下來放在桌子上,又用溼潤的手巾擦了擦腦袋,吳啟榮拿起楊項東放在桌子上的帽子。仔細看了看,雖然和紅軍的帽子款式一樣但是帽子上並沒有任何標記和徽章,就這麼光禿禿的一個帽子。

“這帽子怎麼樣?”楊項東把手機在水盆裡擺了擺。

“帽子不錯怎麼想起用這個款式。”吳啟榮詢問。

“我覺得帽子還是紅軍的好看。”楊項東回答。

“項東,我看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帽子是其次。重要的是你希望建立一支,如同紅軍一樣的隊伍吧!”吳啟榮的不僅看破而且還說破。

“嗯,我還是覺得如果一支沒有思想的軍隊,就是一支沒有靈魂的軍隊。不過我們現在還不能稱之為軍隊,我覺得他們因為是公司內,人生就是為了自己的父母妻子,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而選擇加入保安隊,其本身的思想就比那些招募來的**和老兵油子單純,而且我們不是讓他們當兵,而是讓他們做保安的安保巡查工作,我和老宋的意見是,如同服兵役一樣以後都要挑選出合適年齡條件符合的青壯來服保安役,而且這個服役時間就是以三年為一批,對於服役家庭每月有補償,而且優先分配土地。如果有人一樣可以在保安隊長久下去就要實行軍階制度。”楊項東坐下來說到。

“這個我不太瞭解不過我們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我每天要帶領生產隊積極分子,進行農學專業的教學和研究。”老宋接茬,“項東要教孩子們讀書尤其是現在到了關鍵時刻的大班兒的教育。我們現在兩個恨不得把自己車裂成五份使。”

“這個還真是讓你們辛苦了保安隊的訓練我來負責。”吳啟榮也不閒著。

“我先交代一下保安隊現在的情況吧。”楊項東也是放權。“目前保安隊一共有22人,分為兩隊現在由王小哥和楊曉小了,兩人擔任隊長。目前他們負責日常佇列內務體能,大班的學生已經開始學習火槍射擊。三個月後我覺得就可以交給你了,你看著訓練最好弄一個計劃出來。”楊項東覺得可以交代的也沒有多少。

老宋表示自己沒啥好說的,只是希望馬上到來的春耕,保安隊的訓練不能影響自己。

吳啟榮看兩人將公司的事情交代的差不多了,就說起來自己在威海衛的情況。“這次我和老二一共買了三艘船,平均花費1ooo兩一艘。”

“一千兩一艘?”老宋驚訝的看著吳啟榮。“這船不會是有問題,把咱們當冤大頭吧。”

“船本身一點問題沒有,船板船身還有上面配備的小炮,全都是新的,這船老二第一時間已經檢視過了。這船是沒問題,不過來路估計就沒有李佐堂說的那麼簡單了。合同已經簽訂了,而且這個船的事情我已經和威海衛的指揮僉事董遇時談過了,船不會出問題了。”吳啟榮倒是覺得沒問題。

看楊項東和老宋已經沒有異議,他接著說起關於劉公島的問題。“船停在劉公島上的碼頭,那裡有一個修建出來的小型碼頭。還有幾個會維修的匠人,現在有十來戶居民,這個碼頭是由福祿商行安排的,負責給來往船隻修整避風的,因為有蓬萊的原因,這裡這幾年越來越邊緣化,所以今年五月福祿商行就要停止在這裡的活動了,關於那些島上的居民和工匠,我和他們談過,有意向留下來的我們和他們簽訂合同,沒有的就送他們離開。但是我們也要和福祿商行的人談一下這個事情,省得以後麻煩。”吳啟榮交代。

“島上現在的樹木資源和石材資源很豐富,最起碼現了有石灰岩,完全可以做石灰和水泥。對我們建設很有幫助。可以開墾的土地數量也應該不少。我已經和董遇時談過了,招募軍戶到上面去開墾荒地。董遇時的意思是支援這個事情,而且表示自己可以免除三年土地稅收。不過原來福祿商行每年給威海衛1oo兩的銀子,我的意思是不能白piao,至於每年給他們多少費用我覺得最好還是回來公司和你們商量一下。”吳啟榮想了想自己大概的情況應該交代完了。

“這個事情我看可以,不過招募軍戶開墾,我建議還是最好先去勘探一下具體情況再說。而且對於這個海島來說相對比較封閉,荒地還是要開墾的不要不能依賴當地自產自足。還是要主要以其他行業為主,他既然封閉我們很多不合法的或者不方便的就可以安排在上面。”楊項東舉一反三。

“對了!老二讓我傳達他的意見,就是儘快給他安排一批有文化的學生給他去做水手。而且還要在當地修建海軍學校培養水手。”吳啟榮回憶著。“還有就是水手的問題。最近這幾天李佐堂應該就給找到了,最好安排人儘快去劉公島和老二匯合。”

“項東你那裡能抽出多少人?”老宋扭過頭來詢問張向東。

“人數太少,最多十個人,而且老二那裡還要好好組織他們學習文化。”楊項東也是無奈。“李豐樂做班長帶隊去,我會盡快在三個月時間內給安排一批,文化教育要一點一點來,我這裡也很著急,給了你這麼多人,我這裡就要苦一段時間了。”

“我這裡最多安排三個人給你去做土壤問題,我帶隊去。”老宋長嘆一口氣。

“那就這樣事不宜遲,我先去和福祿商行洽談一下。老宋項東你們準備一下,老二那裡也很緊的。”吳啟榮憂心忡忡。

三月十五,還是沒有等到福祿商行的回信的吳啟榮實在等不及了,交代了讓留守的楊項東處理這件事情後,吳啟榮帶著老宋和其他人員前往劉公島。

三月十六吳啟榮和老宋一行人來到了劉公島,剛好孟子石當天下午帶著招募的水手到了。比較可惜的是全部人手只夠兩艘船的,不過能找到這麼多人吳啟榮已經很開心了,而老二也通告了確定留下來的本地人口,出乎意料的就是眾人表示都要留下來。隨後吳啟榮就和幾名工匠簽訂了合同。老二看著一共13個人還有三個負責農業情況,神情也是有些失落,不過好歹都有做四年級的一些文化水平,已經很不錯的。尤其是帶隊的李豐樂基本初一的水平,雖然著急讓一同來的學生們到船上學習,不過吳啟榮表示先安排他們勘察當地情況。

劉公島的體積不算少,吳啟榮和老宋花費了半個月的時間,才將將確定了個大概情況,估計現在島上可以直接開墾的土地有6oo畝,還有一處石灰岩的礦場。又花了五天時間和吳啟榮確定了學校宿舍,還有蚯蚓土和畜廠的地址規劃事務。吳啟榮表示老宋最好留下來多帶一段時間,老宋表示真的不行,馬上要春耕,緊隨還有冬小麥的收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