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某講故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八章 保安隊,火紅大明,呆某講故事了,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萬曆三十九年,正月十三,今年回家探親的人來的更早,和去年不太一樣,今年回家探親的人都是由公司安排車帶著他們出了登州,隨後他們自己回家,而接他們回來的車也在正月十號開始等待他們。這天的老宋上山去看今年準備種植的桑樹,楊項東前往肥皂工廠去看新攪拌機的事情。

這新的居民到達公司的時候,在公司辦公室的只有吳啟榮,他這幾天都在昆嵛山準備保安隊得訓練還有裝備問題。

公司大門外負責值班的兩個保安隊員,一人一支長槍,掛滿倒刺的拒馬擋在前面,吳大壯先去通知吳啟榮,看著嗚啦啦1oo多人,吳啟榮撓著腦袋讓吳大壯找楊項東和老宋來。

此時天氣真的很冷,吳啟榮安排他們前去負責暫時安頓難民的窩棚。

“這次準備的有點不足啊。”吳啟榮有些為難,按照原計劃來3o多戶就不少了,沒想到來了計劃中的差不多兩倍。

“啟榮除去窩棚內暫時居住的,空餘出來的人把他們安排在空閒庫房,老宋去庫房給他們安排棉衣。通知食堂燒熱水,組織他們洗漱驅蟲。”楊項東剛剛和老宋吳啟榮碰頭,也沒來得及洗手,就安排他們。

“人還沒來全,李三福先帶了一半人到來,負責接他們車隊負責人李有才在後面還有2o戶。”吳啟榮告訴了他另一個訊息。

“我的天。這……”這訊息讓楊項東有些有喜有憂。

“怎麼會這麼多人?”老宋一臉驚訝。

“先別管這麼多了。這樣吧我帶人去採購棉衣。先把學校教室空出來讓他們擠一擠。”楊項東馬上出決定。“必須讓他們洗漱驅蟲。”楊項東末了還不忘囑咐。

晚上吳啟榮老宋楊項東開了個閉門會。

“大意了。”老宋拿著剛剛統計出來的名單說到。

“確實大意了,一下子來了7o多戶。民戶數量不多,更多的是逃難的軍戶,來了這麼多人,我這完全可以擴大產量。”楊項東看著統計名單。

“我這裡也要人,最好是青壯。”吳啟榮插話。

“哈哈哈哈,你們倆人這話說的,一股子土匪下山搶男霸女的味道。”老宋樂呵呵的。

“怎麼?你這話說的,你生產隊不需要人?”吳啟榮調侃道。

“怎麼會?生產隊啥時候都需要人。”老宋一本正經,不過話鋒一轉:“我一直看電視小說裡說土匪流寇們搶男霸女。我還納悶了,要說土匪搶劫肯定是先搶劫錢財,再搶女的,這錢財啥時候都是硬通貨,女的要不拉回去當老婆,要不當做商品販賣。這男的搶回去幹嘛?這會我想通了有點,不管是農業時代或者工業時代勞動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確實是,但是工業時代所需要的人口條件可就很苛刻了,你沒有基礎的教育,產生出來的高素質基礎人才,像印度似的人生的不少可是壓根沒有人口帶來的紅利,弄那麼多張吃飯的嘴除了增加矛盾,屁用沒有。”楊項東倒是嚴肅起來。“這裡適合上小班的有2o個,大班有3o多人有點底子的也就三四個。”

“項東你看看能安排出來老師給他們上課麼?”吳啟榮詢問。

“這個沒問題,學生屬於封閉管理,他們沒有生產任務,學習會很快,而肥皂廠最老的員工現在最少也可以寫一個簡單的報告出來。尤其是那些提升為生產班長的,夜校方面教師儲備綽綽有餘。”楊項東回答乾淨利落。

正月十八,經過和老宋楊項東劃分後,終於確定保安隊人員名單,這次的加上原來的保安隊一共選出來56人,而同樣的商定很久的兵役制度,也正式開始實施起來,每月各個生產隊,還有工人都要進行兩次訓練,也就是半個月一次。訓練內容為刀盾配合長槍突刺,因為手頭沒有足夠的火槍,吳啟榮只能很遺憾,期待自己可以做火槍。

而整個保安隊就不一樣了,他們屬於脫產士兵,專門負責軍事任務,吳啟榮將他們全部組成火槍兵。千方百計的給他們湊足了棉甲,四個隊長還給他們裝備了短火槍作為手槍使用。

正月二十,吳啟榮鼓著腮幫子在操場上吹著哨子,楊項東跟在他身後,抬著手臂看著手錶指標。率先從營房出來的是大班學生隊,剛出來兩個孩子,保安隊一隊隊長楊小了和二隊的吳大壯,三隊隊長張恩澤,四隊隊長張興華,五隊隊長李謝楊,已經一邊喊著一邊拉出來隊內的隊員。稍息,立正,報數聲在各隊中迴盪,五隊人成五排整齊排列,對著正直肅立的吳啟榮回答各隊伍情況。

“十二分鐘。”看著最後一個保安隊員歸隊,楊項東對吳啟榮說到,吳啟榮點點頭,“三隊五隊留守,其餘各隊右轉彎越野十里地。”吳啟榮大聲命令道。

人啊都是訓練出來的,老隊員跑到位置時還算是呼吸平穩,新隊員已經癱坐外地,老隊員和隊長拉著他們不讓他們坐下來,開始原地活動。大冷天每個人的頭上都是冒著熱氣。回程的路上新隊員已經步履闌珊,有的因為運動劇烈開始嘔吐起來,老隊員和隊長一邊鼓勵他們一邊攙扶著往回走,吳啟榮也是氣喘吁吁。

楊項東更累,一邊跑路一邊看著隊伍內的隊員前後給他們鼓氣。“兄弟們,先到的白麵饅頭,饃夾肉。後到的清湯寡水鹹菜粥。”

“吳大壯,來一!”吳啟榮大聲喊到。

“團結就是力量……”吳大壯喘著粗氣不過音還算是標準,隊伍內開始相應起來。

“一隊的兄弟們,咱們是一隊,可咱們已經連續兩次第二了,第一第一掙了饅頭還得爭口氣。”楊小了吼著。

“爭口氣,得第一。”在老隊員的鼓氣下,新隊員也提氣了。

皇天餓不死瞎家巧雀兒,第一隊揮穩定,還是第二名,前後間隔十來秒,楊小了語氣有些不開心,一隊副隊長趙福來給兄弟們打氣。看著笑容滿面的二隊隊長吳大壯,楊小了也是很無奈。

“兄弟們好好練,不能丟了咱們一隊的面子!”楊小了在飯後給隊內的兄弟們說到。

新隊員的學習主要有老隊員帶領,先進行一個月的佇列。體能,內務訓練,文化教育在晚飯後開始。人數只有55人,吳啟榮教育他們數學,楊項東教育他們文字,確保他們可以熟練背誦書寫內務條例。這個階段比較苦惱的就是文化教育問題,因為保安隊平均年齡有23歲,最大的已經26歲最小的才只有17歲,學習能力參差不平,所以除了平常晚飯後的學習以外,各班內老隊員隊長副隊長安排他們互幫互助更快的學會。

時間到了二月末,吳啟榮對各隊的新兵訓練和文化教育檢查去確定後。吳啟榮在三月開始學習火槍,花了一個月的時間讓他們熟練掌握火槍裝填,瞄準,公司內可沒有安排他們搞什麼普通的火藥,因為自己有養雞場,根本不缺雞蛋清,吳啟榮乾脆和楊項東老宋,弄出來一套製作顆粒火藥的裝置,直接用顆粒火藥,有了顆粒火藥,他們也就安排了定裝紙筒彈藥,公司的人集中排便老宋搞起來制硝,因為有足夠的火藥彈藥,而槍管問題,老宋安排著燒窯場煉製熟鐵,確保每月三根槍管供應,產量低不要緊,主要為了培養制鐵人才。射擊數量太大,而對於剛剛放下鋤頭拿起槍桿的保安隊們來說,槍本身雖然不重,倒是火藥射的後坐力讓他們的肩膀青一塊紫一塊的。有付出就有收穫,訓練時間到了五月份,吳啟榮安排他們進行對抗射擊,互相對對方射擊。減輕了火藥裝量,用了硬木的彈頭。保安隊裝備了棉甲頭盔面罩,最大程度的保護隊員們。因為現在屬於冷熱兵器交替,雖然冷兵器會在本世紀末退出世界舞臺,不過這時候還不到了,弓箭還是很有市場的,所以士兵就不能穿軍服莽上去。

時間到了六月,吳啟榮這裡又在今年年初新來難民的帶領下,又來了3o多戶,整個公司現在也有了近13oo人(加上劉公島的)現在上千人的吃喝,確實給公司的糧食駱駝壓上了一副槓鈴,這麼多吃飯的嘴巴,老宋和愁壞了,而楊項東表示只能增加糧食採購價,而且肥皂產量也要增加,吳啟榮倒是不客氣,這3o戶有9o多人其中青壯就有 5o個吳啟榮一下子擴充了三隊,以至於缺少開荒人員的老宋,每次看到吳啟榮都沒好臉色,難兄難弟沒有隔夜仇,吳啟榮拍著胸脯表示農活可以安排給保安隊一部分,生產要搞,訓練也要搞,這就讓一些保安隊員有些不樂意。

楊項東可沒有乾巴巴的給他們說,而是帶著他們一邊參觀一邊給豬場,肥皂廠,農田幹活,最後在臭氣熏天的雞場,楊項東拿著一個還粘著雞粑粑的雞蛋對保安隊員說。他們每天就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為我們提供吃的喝的用的,這裡不僅有保安隊家裡人,還有和她們一起在這裡辛苦工作的兄弟姐們。保安隊吃他們的用他們的,我們不應該好好訓練自己不僅為了保護家人更應該保護咱們這些兄弟姊妹,我們從這些兄弟姊妹們中出來,他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不應該幫助他們麼?

吳啟榮站在隊伍內,沉默不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