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某講故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三章 偶遇(三),火紅大明,呆某講故事了,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等待吳夢麒與董遇時出來已經是小一個時辰了,兩人得臉色凝重,吳啟戎也沒有多問只是安靜的跟在兩人身後。臨近年關陶朗先又是新到任知府,府內都是打掃忙碌的下人。吳啟戎可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的,他大概看了一下府內的格局看著進進出出的下人,吳啟戎長嘆一口氣。這讓他想起來興華公司可沒有這麼多的事情,除了一年時間經常到夜裡兩三點還在涼著的燈在臘月二十五開始66續續的熄滅,他們再次點起最早也在正月十五了,作為最主要辦公室得那幾間一年偶爾只有那麼幾次才會熄滅。除了幾個大的喜慶燈籠楊項東書寫的一副對聯,其他的沒有任何亂七八糟的裝飾,比較好的就是每年大年三十在公司的團建晚會,這個已經成了公司的傳統專案了。而年三十晚上晚上零點興華公司會有一場煙花,比較有意思的是因為忙碌的工作加上興華公司持續不斷的夜校掃盲,逢五休一的工作時間,新華公司上下居然沒有信仰宗教的思想,工作時廠裡會進行競賽,做的最多最好的人會被獎勵,文字普及讓興華公司人員除了開心的接受和感覺自己笨拙以外沒有任何反感情緒。相比於興華公司內熱熱鬧鬧的學習工作氛圍,雖然陶朗先府內也是一派忙碌,不過吳啟戎還是感覺到了很大的差異。正在吳啟戎自己emo的時候,那身穿淺紅色羊毛大氅的身影從內院出來急匆匆和小丫頭貌似討論著什麼,不過依舊因為距離比較遠,雖然吳啟戎沒有身在知府府內的那種謹小慎微,不過對著一地官員的女眷一直看,確實有點不太禮貌,三人不做停留走出陶府。

和吳啟戎忙著巴結領導不同,楊項東在興華公司二樓,吳啟戎印象中很少熄滅燈光的房間內,楊小了在最後一次南下船隊後北歸,今年楊小了終於將今年的年假用了一共一個月的時間,不是其他原因是因為楊小了想家了。屋內楊小了坐在椅子上大概說了下自己的情況,其實楊項東也知道,一年多的時間沒見,楊小了黑了也壯實了很多。同樣的楊小了眼中的楊項東也因為一年時間四處跑動,本來還有些圓潤的臉也瘦了很多,“少爺這次回去我看看能不能在潞安府找到老爺親人不過我會盡力的。”可能是觸景生情,楊小了語氣很沉重。

“小了,我家本來就是因為得罪了人才出來了,你這次回去先把你自己家人安頓好,能來的都讓他們來,路費什麼的回來我給你報。”楊項東放下手中的檔案。“對了小了,我記得你還有一個弟弟兩個妹妹來著,我記得我們走之前你還帶他們來家裡的。”

“少爺你還記得啊。”提起這個楊小了就滿臉喜悅。要知道自己去做書童完全就是為了自己弟弟,後來又有了兩個妹妹,自己本來每月的那一點點賞賜,也全部交給了家裡用來養育自己的弟弟和妹妹。自己跟著的楊府得罪了人,楊府不得不離開潞安府來到山東投奔親戚,如今自己離開潞安府已經四年了。當時自己兩個妹妹,一個三歲一個七歲,自己的弟弟現在也有十五六歲了,在離開潞安府的時候楊項東該給自己一筆銀子讓他安頓家裡,這次回去也不知道能不能看到他們。大年初一楊小了帶著兩個警衛員一輛馬車前往潞安府。同樣的一隻難民前往文登縣。

“這是今年第幾批了?”楊項東詢問身旁的秋娘。剛剛度過年初三,今年的難民來的格外早,楊項東越來越明白名聲在外有好有壞,大善人名聲傳的可比大惡人快多了。

“這已經是今年的第四批了。大部分都是從青州府,萊州府。更遠的還有人從濟南府。大部分都是這三個地方來的,今年差不多有1ooo多了,今年剛剛開始就這麼多人,咱們還要從文登縣和容城縣接納多人,今年是不是必須停止從楊百葉那裡收容難民了。”秋娘回答道。

“這個事情啟戎已經在做了,你通知一下吳大壯和吳災病兩個人,內務部(興華公司內部貪腐事務調查與反怠工特別部門)要嚴格登記與審查,要不讓913事件(去年六月十三日因為難民和內部人勾結生的特大貪腐殺人案件)再來一次。”這裡不得不叉開一下話題,這支內務部原來是由負責公司工人紀律還有工人委員會,貪腐調查部門還有警察部門四個部門組建而成,原先三個部門各司其職沒有統一的領導,直到去年生的九一三事件將有些散漫的部門弊端全部暴露出來,加上部分宗教人士的煽動,楊項東與吳啟戎決定將其進行整合,所謂整合就是將部分只有行政權利的單位增加一個刑事單位配合,而涉及公司所有得刑事案件將不再由各個街道派出所的警察部門管理,全部由這個內務部負責。其屬於一個公司高層的臨時部門,隨時可以裁撤,但是其所有的事務全部向興華公司高層的四人負責,內務部有調查審訊職權,得出的審訊結果由四人決定。而這個部門的建立,楊項東吳啟戎可是下足了心思,先是負責人由原來興華公司總部保安隊隊長吳大壯擔任領導。其次楊項東從幹部學校抽調了6o人的幹部,完成小學課程的8o人還有部分從警察系統抽調出來的人員。對於九一三出現的宗教分子,楊項東也沒有手軟,全部被清除出去,對於犯事的輕的軍棍,重的直接槍斃。為了未來的滲透問題楊項東又讓內務部負責了情報工作,在登州府九縣6續開始建設情報站,依託飯館酒樓茶館建立。比如蓬萊的辛鮮坊就是情報部門建立的,所以目前的內務部成了一個大部門。楊項東對這個事情比較看重,秋娘也就記錄下來。

此時吳啟戎也到達了辛鮮坊,雅間內熱乎乎的暖爐,無煙煤加上蜂窩煤的設計上房間內不僅溫暖而且沒有任何煤煙味道,酸甜口的辣口的鹹口的,還有剛剛研製出來的大棚反季節蔬菜讓這頓接待的酒席規格很高。看著這頓飯菜楊百葉心裡知道肯定是吳啟戎有要事和自己談。“楊大哥這幾年在蓬萊混的越來越好,也承蒙楊大哥的幫助,要不這辛鮮坊也沒辦法落腳。”吳啟戎半拍馬屁半說實話。

“哎!吳少爺這麼說可就是抬舉我了,要不是能接下興華公司在遼東半島的鹽巴肥皂這些生意。咱現在還在蓬萊街頭瞎逛呢。”楊百葉也不是客氣,興華公司的東西確實好自己也沾了光。“尤其是今年在江南的那幾筆大生意,要是沒有興華公司的幫襯,咱今年這個年怎麼也過不好。來來我敬吳少爺一杯。”楊百葉說著就端起酒杯,一杯酒下肚,“我這今年還有些鐵茶的訂單還需要在南方採購,而且貴公司在臺灣島的蔗糖也是物美價廉,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合作。”楊百葉也不藏著掖著,他就喜歡興華公司這些辦事的人,沒有什麼半遮半掩的話,他們不論幹活還是辦事都講究一個效率,簡單明瞭的把事情完成把話說清後繼續幹別的事兒。

“這個事情我會和老宋溝通一下,不過我也醜話說在前面,興華公司現在在臺灣島上沒有太多的甘蔗產量,如果小批次的用來走動那應該夠用,用來出售這可完全不夠。目前我們興華公司也只是用來當做內部福利分,剩下的產量都在南方用來開拓市場,今天咱們喝的甘蔗酒也是屬於特供。沒辦法我們在臺灣的人手有限,這麼大批次的生產需要的人力物很多,怎麼也得三五年的。”吳啟戎想起這個就有些頭大。

“貴公司確實很缺人,也不知道今年有多大需求,我這裡也好有個準備。”楊百葉對於接受運輸難民這個生意也不錯,興華公司按照人頭付錢,對於楊百葉來說去年差不多給他弄了5ooo多兩銀子這可比自己弄幾個賭坊強太多了。

“公司拖我來就是和你說這件事。”吳啟戎端起酒壺給楊百葉的酒杯倒滿。聽到興華公司關於難民的事情楊百葉一臉期待的表情。“貴公司今年打算弄多少人?”楊百葉的興奮的詢問。

“今年新到任得陶知府也不知道楊大哥知道不?”吳啟戎詢問。見楊百葉點頭吳啟戎就將威海衛和百尺崖守禦千戶所兩地計劃接受難民的訊息告知楊百葉,這個訊息可是讓楊百葉驚訝不已。倒不是吳啟戎收容這麼多難民的事情而是吳啟戎的老爹和董遇時居然和新知府關係這麼親近,看來自己不僅不能因為沒有移民生意而不高興反而還得加緊和興華公司搞好關係。楊百葉急忙表示收容難民的事情實在是讓自己分身乏術,而且每次收容難民也麻煩的很,可是自己行走江湖這麼多年靠的就是講義氣。答應了興華公司收集難民就不能食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海兵

九月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