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前生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二章 你攔我拭拭?,他是一隻猴子,灶前生米,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白龍冷冷地盯著猴子。

“鳴鼓收兵。”

對峙了片刻,白龍忽然下令道。

龍身一擺,準備離去。

“想走,先問問老子手中的金箍棒同不同意。”猴子提著金箍棒殺向白龍。

白龍回頭冷哼一聲,只見下面海洪中十八根水柱沖天而起,組成一個水籠,自成結界,將猴子困在籠中。

水籠底部,一萬八千名海族士兵圍繞著水籠,給水籠灌注靈力。

猴子一棒砸在水籠柱上,“蓬”地一聲,水柱的一截應聲爆破,炸出無數的水花與水氣。

只是,瞬間又有海水填了過來,將水柱重新續接上。

猴子又打出幾棒,水柱不斷地被砸爆,但又總是藕斷絲連,瞬間修復。

“我想走,你還攔不住。”白龍冷哼道。這裡到處都是海水,是他身為龍族的主戰場。而且下面還有三十多萬的海族士兵,可以為他提供靈力。他打不過猴子,但困住猴子卻是不難。

他還是暗自皺眉,以水柔之力剋制猴子的剛猛之勁,本是正中下懷。可令他忌憚的如意金箍棒卻是克水之寶,猴子雖衝不出水籠,可每揮出一棒,下面為水籠提供靈力計程車兵,總會有上百計程車兵成片地倒下,七竅流血而亡。

雖然後面有新計程車兵接替頂了上去,但這種傷亡,代價太大。而且他有些不自信,懷疑水籠不一定能長久維持。

“收兵。”

白龍再一次令下,淹沒花果山的海洪在三十萬海族士兵的驅駛下,迅地退回大海。就像一場潮起潮落,來得洶湧澎湃,去得也乾淨利索。

只是,留下的卻是花果山遍地的狼藉。海洪肆掠後的花果山,看不到一棵完整的樹木,山上地下七零八落地全是樹木的殘枝斷骸,和漫山遍野累累的白骨架子。花果山被淹死殺死的生靈,全都進了海族士兵的肚腹之中。

虎鯊統領猶豫了片刻,飛到敖鯉面前“鯉公主,還請隨卑職走一趟吧。畢竟,這也是老龍王的意思。”

敖鯉身體一震,目光瞬間變得有些灰暗空洞。

不等敖鯉回答,虎鯊統領三叉戟朝虛空一點,一個水泡在戟尖冒出,越長越大,將敖鯉與敖素心包裹在中間。

“留下她們。”

黑龍拖著鮮血淋漓的龍身,攔在了虎鯊統領前。

“小的辦不到。”虎鯊統領拒絕道“而且,前輩,你也隨小的走一趟吧。”

虎鯊統領人影一閃,出現在黑龍龍上,三叉戟刺破黑龍腦袋上的龍鱗,插進面板血肉之中。

只見一個血色的水泡在戟上形成,不斷地汲取著黑龍的精血而飛快地長大長長(zhang da zhang netg),將黑龍的身體飛快地包裹。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黑龍修為被封,在虎鯊統領手下一點反抗之力都沒有。隨著血色水泡的長大,黑龍的氣息越來越虛弱。

禁錮猴子的水籠,跟著海洪而流,從花果山移到了大海之上。

猴子在水籠中左衝右突,前前後後砸了上千棒,十八根水柱一遍遍地毀壞,又一遍遍的修復。為水籠提供靈力的海族士兵也幾乎換了個遍。雖然困住了猴子,卻也付出了近兩萬性命的代價。

這些海族士兵絕大部分都在練氣境,金丹境便己是幹部了,名副其實的蝦兵蟹將、烏合之眾,比6地上七十二路妖王的麾下的小妖們都有所不如。

管中窺豹,可見龍族的實力是多麼的尷尬。

“若你肯滾回花果山,我立刻放你出去,從此以後,我們井水不犯河水。”白龍騰浮在水籠外面,對著猴子道。

“花果山都沒了,你可以當作什麼都沒有生。可老子辦不到。”猴子嘶吼道。

“你也殺了近十萬的海族,扯平了。”白龍咬牙道。

“呵,扯不平,扯不平的……”猴子猙獰地大笑。

海族生靈億億萬萬,不計其數,十多萬也不過九牛一毛。而花果山這幾萬的生靈卻是花果山的全部。

或許,在白龍眼中那些卑微如螻蟻般的生靈只是一串數字,生死毫不在心。而在猴子眼中,他們都是花果山的一份子,是活生生、獨一無二的生命。

猴子憤怒地舞動著金箍棒,成片成片的海族士兵被震死,又有更多的海族前仆後繼,彌補空缺。

猴子之前雖然亂砸一氣,可也將這水籠摸索了個大概。他心中一動,只見他拔掉頭上一撮毫毛,吹一口精氣,毫毛頓時化作十七隻猴子分身,個個持著複製的金箍棒。

十七隻分身一鬨而散,加上猴子本尊,十兒只猴子分別出現在十八根水柱前。

十八隻猴子心意相通,齊齊地揮舞著金箍棒,低喝一聲,一同砸向水柱。分身各個都有天仙到金仙的力量,如意金箍棒雖是贗品,卻同樣蘊含金箍棒本體分離出來的一道金銳之氣。

“砰!”

水花四濺。

十八根水柱齊齊爆裂,卻沒有像之前一樣再次修復癒合,巨大的水籠轟然解體。

猴子收了毫毛,衝出崩潰的水籠,見虎鯊統領正拽著兩個泡泡往這邊飛來。

一個透明水泡中,敖素心昏迷不醒,敖鯉失魂落魄雙眼無神。

一個血色水泡中,黑龍渾身是傷,還被插著琵琶骨,萎靡不振,氣息虛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林平之!開局送萬份辟邪劍譜!

天蠶肘子

江湖長夜行

W先生

永生!大唐帝師,替太宗永鎮山河

天命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