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風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3章 文道分流,仙隱嘆,草稿風紙,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吏部左侍郎周允所奏開科舉、立縣學一事,在太和殿內迅引起了軒然大波,中樞各部屬官在群情譁然之後,紛紛出列反對,更有甚者直接當廷彈劾吏部左侍郎周允居心叵測!

可不是居心叵測麼?開科舉、立縣學的主張,始於前朝隋庭,甚至被各大勢力公認為是促使前隋分崩離析,迅消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為這道旨令直接觸動了天下間兩大勢力的根本利益!而這兩大勢力在唐庭陣營內部,都是不可或缺的命脈主力!

其一是世家門閥!開科舉、立縣學,可使真正的寒門學子和人才,徹底擺脫世家門閥的影響,獨立進學自成一系!由於這批學子是透過科舉進入唐庭官道的,他們在參加科舉之前不需要再投拜帖拜入門閥麾下,因此他們可以擺脫世家門閥對皇庭對決策的制約和把控,進而限制世家門閥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寒門子弟多了,世家門閥子弟就少了,這一招旨令,幾乎等於要斷世家門閥的根基。

其二是周山學宮!中土九州存在的數萬年來,一直保持著內儒外兵仙門助世的格局,究其本質其實是周山學宮把控了整個中土九州的文道傳承,天下間所有治學之人的終極追求都是周山學宮,而文字、知識、師道、史道的傳承全都為周山學宮所掌,甚至說的再直白一點,那便是周山學宮入世一脈掌控了文脈傳承,入仕一脈掌控了唐庭的官道治世!

歷經萬年的周山學宮,在經年傳承中,入仕一脈早就已經和各大門閥世家血脈相連、難分彼此,在過往周山學宮的十八任文宗當中,世家門閥出身的文宗就佔了十一位!!至於那剩下幾位非世家門閥出身的文宗,也主要是前代文宗的弟子之類的代際傳承。

可是開科舉、立縣學就不一樣了,前者阻斷了世家對唐庭官道的把控力,後者直接打破了周山學宮對文道的壟斷。

立縣學之前,周山學宮在各地所立學宮負責傳道、授業、解惑,天下間的文道傳承均出自周山學宮。但立了縣學之後,中土九州的學子們就有了另外一條選擇的路徑,並且這條路徑直通唐庭官道,無關於是否可以修行!而周山學宮歸根結底還是屬於仙道宗門,如果不能修行,即便文采斐然,終究也只能被淪為棄子.......

所以在前隋的時候,這道旨令布之後,天下間的寒門子弟紛紛轉投縣學,剛開始還只是導致了世家門閥根基大傷,但到後來文道長河開裂,幾欲分流之時,周山學宮終於動手了!前代文宗顏介老夫子出山助唐,以李代楊!

而今時今日,前代文宗剛剛仙逝,唐庭失去《歸藏易》暴露虛實,當代人皇重傷垂危之際,竟然有人在此時此刻舊事重提!到底是誰主使,到底是什麼用心,確實值得深思!

面對群情激奮,位居太和殿中央至高處的攝政大皇子一言不,靜靜地注視著殿內生的一切。等到大殿之內聲音漸止的時候,大皇子才站起身形微微俯身開口道“茲事體大,三日後,開大廷議!”

中州博陵,崔氏園林深處,幾道人影圍案而坐,正在密談。

“廷議無果?不!大皇子賢沒有直接否決,本身就已經表達了他對此事預設的態度!查查吏部左侍郎周允的背景,這件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又是開科舉、立縣學!這一次周山學宮還會直接出手嗎?”

“顏老夫子已逝,如今昌黎南下,三林四閣之主太半歸入雲間書院,周山學宮已經實質上一分為二!今時今日的周山學宮,拿什麼出手?”

“呵呵,這一次唐庭確實下了一手好棋!昨夜,《歸藏易》易主一事,暴露了唐庭的虛實,今日一早這大皇子就直接丟擲“開科舉、立縣學”的大旗,直接將危機拋給了周山學宮!!這一次,唐庭明面上是對咱們幾大世家動手,其實往深處想,也未嘗不是想借機試探如今周山學宮的虛實!”

“別忘了,我等世家歸根結底只能算得上是凡俗勢力,真正可以主導中土九州還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仙道、魔門甚至巫妖!如果此刻有其他仙道勢力想要對唐庭動手,卻現周山學宮比想象中的弱得多,那情形豈不是會很有意思!這位大皇子賢的智謀,端的是可怕!”

“那依賢弟的意思,三日後咱們應當如何應對呢?”

“呵呵,千言萬語不如一默!這一次,咱們索性不聲!一則前段時間,受二皇子政的影響,咱們的人手已經有了損失,雖然不曾傷筋動骨,但是經過那件事以後,相信諸位已經看出,天下世家未必就是一條心!如今除了咱們幾大世家之外,各地的勳貴、世家只怕也都各有算計!既然如此,咱麼何不玉成大皇子的方略,給他們一點壓力!等到他們覺得疼了,反過來求咱們出頭的時候,時機才真的到來!”

“況且!開科舉一事,少則一年,多則三載,還遠未到真正能威脅到咱們,動咱們根基的時候!但是立縣學就不一樣了,以唐庭的身份在整個九州同時開立縣學,是會導致周山學宮的文道分流的.......”

“哈哈哈,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賢弟此言大善!!我等就依賢弟所言!”

三日後,大廷議!九州之內道府級以上的文臣武將盡皆參與,詭異的是,當吏部左侍郎周允再次出列請奏開科舉、立縣學一事的時候,除了個別外臣反對以外,三階丹樨、中樞六部均無人提出任何異議!

於是預想中的唇槍舌劍,龍爭虎鬥並沒有出現,唐庭上下在一片祥和之中對如何開科舉、如何立縣學進行了深入討論與溝通,九州各地的文臣武將充分領會了這項旨令的精神與內含,紛紛表示一定認真貫徹與高效執行。

十日後,唐庭昭告天下開縣學,遍攬賢才於天下,以充社稷!著中樞博邀鴻儒,立太學,位比六部,傳文道於天下萬民!明年八月,定秋闈,開科舉!

詔畢,九州上空的文道長河虛影,轟然炸裂,一分為二!一道虛影垂落周山學宮,另一道虛影垂落於聖都太學!

文道長河,至此分流!

喜歡仙隱嘆請大家收藏仙隱嘆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終極高手

冷海隱士

重生之最強皇子

夜夜撕念

長生不老:風月

窗前熱鬧的孤獨

掌上謀臣

醉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