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6章 偶遇,我和崇禎成了合夥人,叫天,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見崇禎皇帝過去的這段話,劉偉便又認真了一分。

畢竟是事關開封城那麼多人的性命!

根據印象,好像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開封之戰很快就要開始了吧?

這麼想著,劉偉稍微猶豫了下,最終便關掉了飛航模式,上網搜了下有關開封之戰的資訊,隨後立刻又重新開啟飛航模式。

第三次開封之戰,是在五月初開始的。也就是說,離現在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

這第三次的開封之戰,非常地慘烈,無數百姓為此而喪命。特別是最後掘開黃河,更是淹死了不知道多少條人命!

關於這次黃河決口的原因,各種史籍記載不同,頗多歧異,概括起來有以下五種說法

一、天災說。原因是黃河洪水,自然決口。

二、農民軍掘河說。農民軍久攻開封不下,無計可施,所以掘河灌開封。

三、官軍掘河說。開封城池堅固,城外一馬平川,官軍掘河淹農民軍,以解開封之圍。

四、官軍、農民軍先後掘河說。官軍於6月先掘黃河,農民軍隨即另掘一口,當時水量不大未成災,到了九月,黃河大水,從這兩口決出,造成淹城之禍。

五、六月間雙方掘口後,九月份農民軍再掘黃河,最後一次掘口引洪水成災。

以上五種說法中,持天災說者較少,歷來不被史學界採信。對第四種說法,即官軍、農民軍六月先後掘河,造成九月大水淹城之說,經史學界一些人研究,被許多人認同。

至於歷史上到底如何,對於此時的劉偉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樣減少死亡,挽救更多的生命!

就這個時候,朝廷官軍肯定是打不過李自成和羅汝才的聯軍。

別的軍隊,太不可靠,甚至很容易扯自家人的後退。唯一可靠的軍隊,就是周遇吉、孫應元和黃得功他們的勇衛營了。

可是,崇禎皇帝的計劃,劉偉也是知道的,如今正在擴編勇衛營,並且孫應元和黃得功都還沒有趕回京師,還需要在運河沿岸待一段時間。

因此,再怎麼樣,想要靠勇衛營出兵的,至少也要幾個月的時間。

劉偉這麼考慮著,眉頭就皺了起來。

他明白,如果他不出手相幫的話,開封那邊的百姓,基本上還是會和歷史一樣的下場。

先是糧草用盡之後人相食,最後被黃河之水淹掉整個開封,成為水中魚蝦之食。

這一戰,光是開封的百姓,就死了至少四十五萬之多!

要是忘記了這個事情,那也就罷了,可此時聽到崇禎皇帝提起,那就斷然沒有不理的道理。

這麼想著,劉偉便給崇禎皇帝說道“你說得沒錯,開封之戰,絕對不能聽之任之!你有想好要怎麼做了麼?”

看到這段文字,崇禎皇帝也嚴肅了表情,語音回答道“朕之前有和孫傳庭討論過,儘量調集周邊的糧草,先流賊圍城之前送入開封。”

頓了頓,他又補充說道“大概……也只能如此了!”

至於下旨周邊的朝廷軍隊趕去救援,歷史已經證明,那壓根沒有用,反而是給流賊送兵力,送物資而已!

看到崇禎皇帝的這話,劉偉不由得搖搖頭,就只是這樣,根本就不夠!

還有一點,如果運送的糧草過多的話,這個訊息很容易走漏,萬一被流賊知道,半道而劫怎麼辦?

人少一點,派去預警的話,倒是沒有問題。可是,只是預警的話,又能有多大的用處?

咦,好像也不對。

劉偉這麼想著,立刻想起了他玩的即時戰略遊戲。

開沒開地圖,難度完全是兩個級別的。

也就是說,如果守城這邊知道李自成那邊的一舉一動,那這圍城戰就會容易打了!

而要做到這一點,一是希望歷史記載沒有錯;二是希望歷史沒有被改變!

只有這樣,才相當於開了戰爭地圖。

這麼想著,劉偉便對崇禎皇帝建議道“我找多點開封之戰的資料給你,然後你再去找孫傳庭商量,告訴他整個戰事經過,看怎麼樣打好這個戰事吧!”

點選了送之後,他想了下,還是補充說道“領兵打仗的事情,你和我都是紙上談兵而已,這麼關鍵的戰事,最好還是聽孫傳庭怎麼說為好!”

崇禎皇帝見了,想了下,便點點頭說道“好,就聽你的。朕一會就傳孫卿,和他商量此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全球公告

冷雪冰川

極品貼身侍衛

天官有耳

開局5000萬的田園生活

臣之

穿成星際文裡的偏執女二

田園泡

易中天中華史:百家爭鳴

易中天

壞印象(乾柴烈火之二)

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