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5章 亂世之根源,我和崇禎成了合夥人,叫天,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黃道周一聽,頓時如中雷擊,再也說不出話來。

他自己本身就是進士,又在官場之中,豈會不知道如今的進士情況。

甚至可以說,對於大明進士培養之法的演變,他是一清二楚的。

明初二三甲進士分派於六部與翰林院見習者,入六部的稱觀政進士,入翰林院的稱庶吉士。

從大明永樂二年開始,翰林院納庶吉士,已演變成了專門的制度,時謂“館選”,由內閣會同吏部、禮部在新科進士中選拔年輕貌佳、才優字好者入翰林院繼續學習,三年後“散館”(畢業)分授實職。

其餘進士,就是觀政進士了,分別去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和通政司,甚至有的時候,連五軍都督府都有進士觀政。

一開始的時候,這種培養進士的方式也確實還可以,為新科進士到參政有一個學習的過程。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方式就變味了。

先,由內閣會同吏部、禮部進行的點翰林就開始充滿了腐敗,畢竟是他們說了算。偶爾有的時候,會用考試的方法來選拔,但是,大多數是這些衙門的大佬說了算。

而觀政進士這邊,也同樣如此,腐敗叢生。

這些觀政進士,都不想外放,想要留在京師為官。於是就千方百計地想去三法司衙門,因為觀政有個潛規則,就是觀政進士期限到了之後都會留在本衙門用。

除此之外,觀政進士在實習期間,還可以請假,也就是說,人家壓根就不觀政,時間到了就直接授官了。

觀政期限,也就三個月或者半年而已,這麼短的時間內,又能掌握多少從政經驗?

因此,這些新科進士制度,到了萬曆年間開始,就形同虛設了!並且裡面的腐敗橫行,在進士還沒有當官的時候,這種官場風氣之下,就已經被腐蝕掉了。

不但如此,黃道周還知道,如今存在進士中的風氣,到底有多差。

多數進士皆認為,他們二十年燈窗辛苦,才好不容易考中了進士,這是自己努力得來的,中了進士,不就是該放鬆享受了?

還有官居極品的人,也覺得他們二十年仕途小心,始得至此地位,那是不是該為自己著想,謀求一些利益?

在如此種種風氣之下,吏治腐敗,才有今日之亂局!

黃道周想著這些,忽然對崇禎皇帝的提議有了濃厚的興趣。他平日裡也瞧不慣同僚作風,喊著要整頓吏治,但是具體措施上,卻只能泛泛而談。如今聽崇禎皇帝這邊,似乎有新鮮提議,就很想知道一下。

於是,他便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這文備堂具體如何為之?”

崇禎皇帝見黃道周不再反對,而是好奇他的說法,心中不由得有點興奮,便馬上對黃道周說道“文備堂內,設各科科目,皆是為官之須知,明確何事該如何為之?學之後便考試,唯有考核合格者方能根據其成績授之於官!如若考試不合格者,其不明為官之道,如何為官?”

“那這各科科目從何而來?”黃道周聽了,立刻追問道。

崇禎皇帝一聽,想也不想,就直接說道“由六部皆三法司,還有地方上呈送案例,編輯成策,朕閱後便是各科科目。其他細節上,可群臣議之,朕再定奪!”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之後又補充說道“對了,以後京官,須得地方任職一定時間之後才能擔任。朕不想看到無有地方經驗,卻對地方事務指手畫腳!”

黃道周聽了,不由得讚道“陛下英明,此乃根除吏治腐敗之良策也!”

事實上,崇禎皇帝的這個做法,有部分被後世滿清所用殿試傳臚後三日,於保和殿舉行進士朝考,專為選庶吉士而設。

而如今崇禎皇帝受劉偉啟而想出來的這個制度,比起滿清的朝考,那是方方面面,都要詳細,更有規範了。

畢竟滿清這個,只是把選拔庶吉士這一關的由人為改為考試而已,其實和殿試的區別並不算大。

這個事情,劉偉不知道,崇禎皇帝自然也就不知道。

此時,崇禎皇帝見黃道周贊同之後,想起王德化的要求,便藉著這個話題對黃道周說道“卿所言不錯,如今之吏治腐敗,乃是普遍之事。朕之前只是整頓了京師而已,地方上的吏治腐敗,仍未涉及。卿身為都察院左都御史,近期須得舉薦御史巡按地方,掃除地方之腐敗,如何?”

說到這裡,他又補充強調道“地方上民不聊生,地方官難逃其咎!如今之亂局,多少都和地方官之不作為有關!京察之外,還需嚴厲督查之!”

黃道周一聽,立刻表情嚴肅,連忙答應道“微臣深以為然,立刻著手此事!”

對於崇禎皇帝一反常態,沒有讓廠衛介入,而是讓都察院來督辦這個事情,他心中非常高興,也想著趕緊應下,免得到時候皇帝變卦,又公然讓廠衛介入就不好了。

只要是文官,就沒有不討厭廠衛的,黃道周也不例外!

說完這些,黃道周就趕緊走了。

不過等他出了大殿之後,忽然才想起來,武備堂的這個事情,皇帝還沒有一個最終的說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心理追兇:罪有應得

薇兒·麥克德米德

我,沙雕受,談戀愛[快穿]

樸左右

我在全球高武搞發明

落幕傾月

天選預言家[無限]

木尺素

熱吻煙火+番外

喜粒

連Beta都要咬?

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