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2章 發愁,我和崇禎成了合夥人,叫天,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大清皇帝之位繼承有最大問題的豪格不在,那麼事情就簡單了很多。

多爾袞一妥協認可之後,六歲的福臨很快便登基稱帝,而多爾袞則為唯一的攝政王,開始處理政務。

當務之急,是應對明軍的攻勢。

不過盛京這邊,還沒有商議出結果的時候,新的訊息就傳回來了,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領著錦州剩下的軍隊,安全返回了海州。

對於濟爾哈朗當機立斷,放棄錦州的行為,多爾袞認為,這不是丟城失地,而是明智之舉,保全了大清的有生力量,因此反而下旨表彰了濟爾哈朗,給予了相當豐厚的賞賜。

而回到海州的濟爾哈朗,也明確表示,遵從先皇的遺旨,沒有任何意見。

至此,大清的和碩親王中,一共還有多爾袞、多鐸、代善、濟爾哈朗以及豪格五個人。多鐸不用說了,四個和碩親王都是認可了當下的大清權力機構,也就豪格一個人還不知道。

多爾袞似乎也把豪格給忘記了,藉口應對明國攻勢的理由,開始調整各旗實力。當然,以多爾袞的能耐,並不是明著調整,而是以各種藉口來的。

比如,屬於皇族的兩黃旗,如今皇帝年幼,攝政王當政,就要歸於攝政王先統領;只是這一項,就使得多爾袞的實力一下就躍居八旗之。

另外,多爾袞也說動布木布泰,派人聯絡科爾沁族,調撥部分兵力入大清,增強大清的騎兵實力。其他蒙古部族那邊,則是恩威並施,也同樣要求進貢戰馬和調兵服役,以重建蒙古八旗的騎兵實力。

另外,多爾袞還重用了洪承疇為的一幫子漢人,組建類似明朝內閣的攝政王幕僚處,幫多爾袞處理政務,出主意等等。

瀋陽城內某處宅子,裡面的一個老人,聽著盛京城內的風雲變幻,心中也是非常地感慨。

這個老人,已經有六十四歲之多。原為大明錦州總兵,於松錦之戰時投降建虜,被封漢軍正黃旗總兵,不過一直稱病在家。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明末曾經叱吒風雲過的祖大壽。

榮華富貴,家族興衰,他都是經歷了的。

別的不說,就光說祖家。

在他高升之後,他的兄弟祖大樂、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澤遠、祖澤沛、祖澤盛、祖澤法、祖澤潤、祖可法等,都成為上自總兵、下至副將、參將、遊擊的各級軍官,分駐寧遠、大淩河、錦州諸城。

甚至為表彰祖氏世代鎮遼的功勳,崇禎皇帝還特命於寧遠城內敕建祖氏四世鎮遼的功德牌坊。

當時所謂的關寧軍,其實就是祖家的軍隊,各級軍官,全都是和祖家沾親帶故的。要不然,他也不可能把這支軍隊說帶走就帶走。

在投降建虜之後,祖家一樣受到了厚待,包括祖家宗族體系內的張存仁,為都察院承政,祖澤洪為吏部承政,韓大勳為戶部承政,姜新為禮部承政,祖澤潤為兵部承政,裴國珍為工部承政等等。

事實上,皇太極當初打贏了松錦之戰之後,是把明朝降兵降將一萬多人都給殺了的,唯獨留下了祖家軍相關的,不但沒殺,反而給予優待,並且擴充漢軍旗為漢軍八旗。

而之所以如此,說到底也是因為祖家軍是明末遼東三大軍之一。(另外兩個,一個是李成梁時候的李家軍,還有一個是毛文龍時候的島兵。)

皇太極厚待祖家軍,對外,是和明國爭奪寧錦防線;因為這條防線,別看最大的官是朝廷委派的文官,實際上是祖家軍說了算;

對內,皇太極是利用祖家軍的效忠,來鞏固他的皇權,從而讓他的軍事實力,在建虜當中實力最強。

這不,多爾袞在當了攝政王之後,就曾第一時間拜訪了祖大壽,直言不諱地問祖大壽的立場。

當然了,祖大壽的答覆,自然不可能逆勢而為,要不然,他就不會悠哉地坐在自個家裡想事情了。

如果說,盛京城內的風雲變化,只是讓他感慨的話,朝廷那邊的變化,就真得讓他大吃一驚了。

之前的時候,阿巴泰領著清蒙聯軍入關,結果卻大敗而歸,一開始的時候,祖大壽壓根不信。

朝廷關內的實力,在松錦之戰後到底怎麼樣,他是心中有數的。也是如此,當時皇太極派人問話的時候,他和洪承疇的答覆其實是差不多的。

甚至在事後,祖大壽對朝廷官軍的實力,其實比建虜還要不信。

至少對建虜來說,明國有一支強軍,那是將信將疑的。可對祖大壽來說,他認為之前的薊州之戰,大機率是有什麼意外,才讓孫傳庭走了狗屎運,贏了一仗。

然而,這一次,他卻是萬萬沒想到,和碩英親王阿濟格竟然也全軍覆沒,還有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棄守錦州而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女主滿腦子騷操作

商白羽

玫瑰帝國5·白薔薇之祭

步非煙

那個女醫生+番外

顏語歆

程式碼織夢人

不愛碼字的碼農

被老媽催婚,開局就和女總裁領證

板栗板栗

我在荒島肝屬性

最終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