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2章 暗潮湧動,我和崇禎成了合夥人,叫天,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是,讓他們正面硬槓皇帝的科學,他們是不敢的。

想來想去,最終,孔胤植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

科學不是和儒學截然不同麼?那如今那些寒窗苦讀儒學多年,就盼著得到功名的人,肯定也會擔心科學衝擊儒學。

既然如此,那私底下讓他們去鬧事,鬧一鬧,讓皇帝知道,儒學地位不可動搖,豈不是就可以了?

如果不是實在沒辦法,他們是連這個間接的法子都不敢去做的。

畢竟從北宋以來,孔家就是尊族,別人宦海浮沉,可能需要勾心鬥角,一個不留神,就會被踢出官場,甚至丟掉性命;但是,孔家不用,安安穩穩地當他的衍聖公,享受榮華富貴!

也就是改朝換代的時候,出個面,上個《表文》而已。

他們需要做的,就僅此而已了。

當然,此時的孔胤植並不知道,如果按照原本的歷史展的話,建虜剛入主中原時,他不但上了《初進表文》,肉麻地奉承建虜。

那個時候,對孔家可以說恩重如山的朱明還在,並且江南還到處都是抵抗建虜的時候,卻表達孔家願意歸誠建虜的意願,說什麼“萬國仰維新之治;乾綱中正,九重弘更始之仁,率土歸程,普天稱慶。恭惟皇帝陛下,承天御極,以德綏民,瞻聖學之崇隆,趨蹌恐後;仰皇猷之赫濯,景慕彌深……“

如果說只是這的話,孔胤植也就和孔家歷史上其他當家人差不多。事後他們也向外辯解,這是儲存儒學,不得不如此。

然而,孔胤植在次年的時候,建虜又頒佈剃令,這孔胤植就又率領族眾率先剃,並向建虜上奏了《剃頭奏摺》。

《孝經·開宗明義章》中有言身體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是儒家十三經中的話,孔胤植卻當這是放屁了。

誠然,古代一樣是有剃頭匠,是有修理頭的需求。但是,剃成金錢鼠尾,並且還要易服,完全變成蠻夷的模樣,這就完全是背棄祖宗,等於是認蠻夷為父了。

這種事情,只要是儒家薰陶出來的,哪怕是沒讀過書的,都是不能忍的。也因此,原本對建虜並不怎麼抗拒,認為只是改朝換代而已的江南,立刻掀起了風起雲湧,轟轟烈烈的抗清運動。

但是,作為孔子後人,儒家文化代表的孔家,當代衍聖公孔胤植卻立刻響應這剃易服令,不得不說,這絕對是個諷刺,也無法再用儲存儒家文化來當藉口了!

等到了後世,倭寇入侵華夏大地的時候,孔家再次上演了侍賊為父的“光榮”傳統。

總而言之,其實就一句話孔家壓根就沒資格代表儒學!

孔家在意的,只是自家的榮華富貴而已!

也唯有他們的榮華富貴遇到了威脅,他們才會對外有各種沒有下限的舉動。

這個位面上,雖然沒有建虜入主中原,但是,卻有科學之道,被他們孔家解讀為衝擊儒學地位,從而會讓他們的榮華富貴遭遇威脅,便下定了決心要搞事,不讓科學之道順利推廣。

這個事情,崇禎皇帝自然還是不知道的。

孔家自己也不敢直接上書,去和崇禎皇帝溝通,而是私下派人,去慫恿那些寒窗苦讀的讀書人,特別是那些年紀大,轉型已經不容易的。一場讀書人的風波,在寒風中開始了醞釀!

………………

與此同時,南京魏國公府大堂內,坐著一大群明朝勳貴,一個個面色嚴峻,群情激憤地在談論著什麼,很是熱鬧的樣子。

主位上坐著當今的魏國公徐弘基,身體不是很好,沒怎麼言,大都是其他人在說話。

就見他掃視大堂內的這些人,有剛被撤了南京守備的忻城伯趙之龍,他的世子徐允爵,以及保國公張國弼,隆平侯張拱日,臨淮侯李祖述,懷寧侯孫維城,靈壁侯湯國祚,安遠侯柳祚昌,永昌侯徐宏爵,定遠侯鄧文囿,項城伯常應俊,大興伯鄒存義,寧晉伯劉允極,南和伯方一元,東寧伯焦夢熊,安城伯張國才,洛中伯黃九鼎,成安伯郭祚永等。

此時的徐弘基,絕對不會知道,在他死後,他兒子繼承魏國公之位後,連同在座的這些大明勳貴,全都投降了南下的建虜。

當然了,就算他沒有死,估計也是差不多。本身來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是!

就眼下來說,他們湊在一起,這麼熱鬧地討論著的,就不是振興武備,而是為了他們自家的利益。

“馬士英那貨來南京,絕對是掛羊頭賣狗肉,說什麼剿賊,我呸!”

“可不是,在鳳陽府那邊,還有其他幾個府,只要被他給佔了的地方,都是在幹什麼事兒!”

“手握強軍不主動出擊,就是養寇自重,本侯要上本彈劾!”

“彈劾有個鳥用,你沒看到孫傳庭不也是這麼幹的?這背後是什麼,還不清楚麼?”

“那位到底是要幹什麼?拿我們開刀,不愧對先皇麼?”

“就是,當年我們祖宗流血流汗,才給我們掙下了這份家業,容易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儒道之天下霸主

先飛看刀

晚鐘教會

狂獵

拜師劍宗後我慌了[穿書]

別寒

塞壬之刃

吃書妖

我的美女俏老婆

漫雨

紈絝才子

墨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