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4章 施政當仁,三國之大周天下,唐纛,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蕭瑟寒冷的風中,周澈扶著後院中的大樹,看孫信在冥暗的暮色下把坐騎一匹匹地牽入馬廄中,又看了看在廚房中忙碌的戚繡繡,嘆了口氣,說道“相比那些孤寡貧家,你我享福過甚啊!漢升、公覆,我對那些貧家說愧為本鄉鄉長,不能使黔富足。這句話,是我的心裡話。”

這句話的確是周澈的心裡話。他來任職亭部、擔任鄉長,目的是為了保全性命,但在任職的過程中,又卻因耳聞目睹,對鄉間的貧窮百姓產生了深深的同情憐憫。他恐懼黃巾起義,可同時卻又同情那些窮苦的太平道信徒。——他今天巡視的那些貧家中有好些都是信奉太平道的。

人就是這麼奇怪。

為了拉攏姜楓,他可以枉法,但因為愧疚,他又可以主動出手,把騷擾老胡妻女的武柏緝捕入獄。為了立威,他可以誅滅季氏,但出於同情,他又憐憫將要攪亂天下的太平道信眾。

黃蓋、姜楓出身貧寒,比周澈更瞭解貧家的不易,世道就是這樣,猶如後世那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他們早就見慣不怪,習以為常。

姜楓一貫是沉默寡言的。黃蓋也沒有接周澈的話,而是黃忠皺著眉頭說道“皓粼,你今天巡遍鄉亭,訪問孤寡,言辭懇切,饋贈錢肉,明日必有美譽流出。等過些日子,鄉民肯定就不會再視你為‘酷吏’了。可是,你今天對鄉民雖善,對諸裡的里長卻未免太過苛責。”

一個好的長官,不但要善待百姓,也要厚待下吏。要想得到治下的稱頌,這兩者缺一不可。周澈解釋說道“今天我疾言厲色地訓斥里長,是為了表現我的愛民之心,不得已為之。”

“可你這樣做,雖能得到百姓的敬愛,難免卻會被裡長們埋怨,甚至鄉吏們也會不滿。皓粼,你今為鄉長,鄉吏、里長是你的爪牙,日後治民理事,無論徵徭役、收取賦稅,沒有一個能離得開他們的。若是他們心懷怨望,恐怕會致使政令難行,不利行事。”

里長、鄉吏同為鄉中小吏。眼見里長們受到嚴苛的對待,鄉吏們說不定就會有兔死狐悲之感,一旦如此,縱然周澈有誅滅季氏之威,他們仍然有可能會消極辦事。要是到了這個地步,周澈這個鄉長也可以說就做到頭了。他點了點頭,笑道“我心中有數,自有辦法。”

“什麼辦法?”

周澈神秘的一笑,說道“你很快就能知道了。”

……

接下來幾天,周澈巡視了鄉中。第三天下午,在嵩亭,剛從一個裡中出來,準備往下一個裡去的時候,有一人從里門外的田邊竄出,攔馬告狀。

周澈為表示謙虛,出入里門的時候都沒有騎馬,正牽馬徐行,被嚇了一跳。隨從在側的姜楓丟下韁繩,拔刀出鞘,箭步躍上,護在周澈身前,嗔目喝道“什麼人?如此膽大,衝撞馬前!”姜楓聲音原本低沉,這會兒大喝怒斥,如重錘擊鼓,加上橫刀在胸,殺氣騰騰。

那人駭然,被驚退了幾步,腿腳軟,順勢拜倒在地,口中說道“小人不敢衝撞周君,是為告狀而來。”

鄉長有聽訟之職,有鄉民告狀,周澈不能不理。他示意姜楓退後,問送他出來的里長、里長老等人“這是你們裡中的住民麼?”

里長、里長老不認識這人,皆道“不是。”

那人說道“小人是雀陽亭人氏。”

“噢?雀陽亭的?……,你要告誰?”

“小人要告雀陽亭新任亭長。”

雀陽亭就是季氏家住之亭,因為受季氏一案的牽連,上一任亭長被陳松辦了一個“見知故縱罪”,如今待罪獄中,等著被處死。上頭換了一個新亭長來。

見知故縱罪--“見知人犯法不舉告為故縱”。凡是官吏知道有人犯法卻不及時舉報的,或者對應判刑的罪犯卻不判刑的,都是瀆職,是“見知故縱”,與罪犯同罪。

周澈問道“你要狀告你們的亭長?他怎麼了?”

“昨天,小人拿了幾斤米肉給他,他接受了。”

漢承秦制,對官吏的管理是很嚴格的,便是接受幾斤米肉也不行,如果情況屬實,那麼輕則罰錢,重則免職,乃至入獄。

站在周澈身後的本里里長、里長老面面相覷,皆想道“周君先滅季氏,一日之內,引領甲士,盡誅其賓客,格殺數十人,復捕四五百人,使亭部為之一空,繼又向郡中報殺兩百多人;今巡視鄉部,又斥責吾輩,威嚇我們說,要是不能把裡中的貧家照顧好,季氏就是吾等的榜樣。他實在是一個非常嚴厲苛刻的人!……,這個受賄的亭長怕是要倒黴了。”偷覷周澈面色,見他面露笑容,不由心頭一跳,想道,“他為何笑?是因為又可以大開殺戒的緣故麼?”想到此處,不寒而慄,匆忙收回目光,垂手低頭,恭謹而立。

周澈笑,當然不是因為“又可以大開殺戒”,而是為了表示自己的親切。他不知道里長、里長老的誤解,自以為親切的環顧周近,見有越來越多的里民聞訊跑來圍觀,當下溫聲問道“你拿給亭長的米肉,是亭長主動向你索取的?還是你有事求他?”

“都不是。”

“那是什麼?”

“是小人見他初來,為與他結好,所以饋贈。”

“既然你是為了與他結好所以饋贈,那麼又為何將他狀告?”

“小人之所以想與他結好,是因為小人畏懼他,所以才送米肉給他。他毫無推辭地接受了,使小人更加害怕,所以小人來告他。”

里長和里長老心道“這亭長真是可憐,治下有此等刁民,主動饋贈米肉,待其接受後,又反來狀告!這真是無妄之災。”有心替那亭長求情,又畏懼周澈的怒火,不敢出聲。

圍觀的里民也不贊同這告狀之人的行為,竊竊私語“又不是那亭長主動索求,而是你主動饋贈的。饋贈完了之後,又怎麼能反來狀告呢?”

周澈哈哈笑道,拿馬鞭指了指這人,笑道“你這個人,真是無理之至!哪裡有主動饋贈後,又反來告狀的呢?”

那人說道“小人若非畏吏,也不會送他米肉。他不該不加推辭地就接受,這反而讓小人更加的懼怕了啊!”

周澈連連搖頭,說道“孫卿說‘人最為天下貴’。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有氣、有生,有知、有義,因為人講求仁愛,知相敬事。互相饋贈禮物本就是禮的一種,是仁愛和相敬事的表現。鄉里父老間,逢年過節時,不也常常互遺禮物麼?吏和民之間也是一樣,這是人情啊。為吏者當然不能乘威力強求,可你送他米肉是為了與他結好,他為何不能接受呢?如果不接受,豈不是不知禮節、沒有人情了麼?”

孫卿--荀子。漢代為避諱漢宣帝劉詢,在文字及用語上改“荀”為“孫”。

那人問道“假如是這樣的話,律法為何禁止?”

“律設理法,禮順人情。今我用禮來教你,你必沒有怨恨;若我以律法來懲治你,你能接受麼?要知,行賄和受賄可是同罪!受賄的那個亭長固然有錯,你這個行賄的人也是有罪的啊!咱們都是一個鄉里的人,有情誼在,小錯可免,大罪殺頭。你回去罷,好好想想我說的話。”

《漢律》---“受賕以枉法,及行賕者,皆坐其臧(贓)為盜。罪重於盜者,以重者論之。”貪汙和盜竊是同罪的,行賄、受賄皆有罪。今之法律中也有行賄罪,有人說是從西方學來的,其實早在幾千年前,我國之律法中就對此有規定了。

旁聽的里長、里長老萬沒想到周澈居然會這麼說,愕然抬頭,彼此對視,心悅誠服,拜倒在地,對周澈說道“‘律設理法,禮順人情;小錯可免,大罪殺頭’。周君,你的仁德,小人等今日方才知道!”旁觀的里民們也皆拜倒在地,齊聲說道“周君仁德,今日方知。”

周澈急忙轉身,把他兩人扶起,笑道“何至於此!”躊躇滿志地看向拜倒一片的里民們,瞧見了立在其間的黃忠、黃蓋。二人一臉的佩服,他們不是傻子,聯絡前幾天周澈說的那句“你很快就能知道了”,早已猜出這個告狀之人必是周澈特意找來安排的。

喜歡三國之大周天下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大周天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失憶後噠宰說要跟我結婚

雲者不言

霓裳帳暖

施黛

在年代文裡暴富

春山猶枝

系統:我能給女總裁安排任務

愛喝茶pai

都市:規則程式設計師,利用萬物漏洞

賺錢真的好難啊

我的師父小媳婦兒

雪脂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