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3章 水落石出,三國之大周天下,唐纛,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周澈自到任鄉長後,收攬的都是輕俠之輩,金宸皓算是第一個讀過書、有點學識的“寒士”了。他的這個決定,周澈自不知道。在鄉民的勸解下,周澈直起身子,對唐四和費甲說道“唐四,你說你和費甲平日不睦,你們同住一村,又能有多大的矛盾呢?今天我就給你們做個和事老,過去的事兒不再說了!從今天起,你們能不能和睦相處?”

唐四感激他的恩德,沒口子地答應“能,能!”

費甲一方面懼怕他的威嚴,一方面也是被他剛才的舉動感動了,亦應道“能,能!”

周澈露出笑臉,站起身,親自把他兩人的手放在一塊兒,令他們互相握住對方的手,歡喜地說道“這不就好了麼?皆大歡喜!”又立在他們的身前,環顧眾鄉民,說道,“諸位世居本鄉,雞犬相聞,日後應彼此和睦,守望相助,便偶有口角糾紛,也萬不可動輒就粗口、鬥毆。若你們平時有什麼困難,可來鄉舍找我,我必竭力相助。”

鄉民們都拜倒應諾。

就在此時,有四個人分成兩撥,從官道上下來,走至近前。眾人看去,卻是方才離去的姜楓、孫信和那兩個爭絹的鄉民。姜楓與孫信一人帶著一個,來到周澈面前。

鄉民們不知這是何意,安靜了下來,聽周澈說話。周澈問道“如何?”

姜楓指著自家帶來的那人,是那個四十來歲的,答道“奉君之令,我尾隨其後,聽見他連聲埋怨,說君壞了他的絹布。”

孫信也指著自家帶來的那人,是那個三十二三的,答道“奉君之令,小人也尾隨其後,見他歡喜雀躍,只顧著一遍一遍地拿著錢袋數錢,並不可惜絹布。”

周澈瞭然頷,問三十四五的那人“你可服罪?”

“小人何罪?”

“依律‘盜贓值過六百六十錢,黥為城旦、舂。六百六十到二百二十錢,完為城旦舂’。這匹絹布值錢六百以上,你的罪行輕則完為城旦舂、重責黥為城旦舂。你如現在承認,便饒你不黥;你如不肯認罪,我必從重處罰!”

“小人冤枉!”

周澈揮手,令孫信把這人手裡的半匹絹、三百錢奪下,吩咐說道“送去本亭,教本亭亭長依法嚴懲。”等孫信把這人押走,他親將絹交給四十來歲的那人,說道,“適才因你二人各執一詞,難以斷案,故此,我把你的布分成了兩半,如今真相大白,這半匹還給你。”

四十來歲這人又驚又喜,忙將絹布接過,把周澈早前給他的那三百錢交出,稱謝不已,最終忍不住,問道“鄉長因何知道這匹布是小人的?”

“一匹絹長數丈,織造不易。我把它斷成了兩半,若他真是此絹之主,又豈能不抱怨?這三百錢你不必還我了,只當是給你的補償罷。”

布匹斷為兩半,雖然還可以賣,但肯定價錢比不上一整匹。四十來歲這人千恩萬謝,圍觀鄉民至此方恍然大悟,皆稱“鄉長神明!”

兩樁案子,一件顯示了他的寬仁,一件顯示了他的智慧。不但鄉人心服口服,旁觀的金宸皓也是心服口服,見他斷案已畢,挪步上前,準備拜見。恰在此時,不遠處的官道上有十幾個人經過。一人騎馬,餘者步行相從。周澈舉目觀望,瞧見騎在馬上的那個人年約三旬,虯髯滿面,玉帶華服,腰佩寶劍,壯甚威武,問左右“此誰人也?”

姜楓不認識,不能回答。有認得的鄉民答道“這是從慎陽來的道師。”慎陽今河南正陽一代。

“道師?”

“對,太平道的道師。騎馬這人名叫劉振,他的兄長劉闢乃是本郡的太平道渠帥。”

“劉闢的弟弟?”

“是啊。”

周澈吩咐仍舊跪拜在地的鄉民們都起來,負手觀望劉振帶著從人鮮衣怒馬地經過。

他雖對漢末三國的歷史只知道個大概,泛泛而已,對很多的細節並不瞭解,但還是知道“劉闢”這個人的,因為後世三國劇裡有個情節--建安五年八月,汝南黃巾劉闢等響應袁紹,紹使劉備助劉闢,周倉和裴元紹也在這個情節出現。自穿越至今,這還是頭次聽到在史書上留名的黃巾將領,並親眼見到了其人之弟,饒是他城府日深,也不由有些心神激盪。

在圍聚在旁邊的鄉民們看來,他面色沉穩,舉止安詳,和方才斷案時並無別樣不同,然而落在朝夕相伴的姜楓眼中,卻敏銳地感覺到了他的異樣。

姜楓往他放在身後、緊緊握住的手上看了看,再又往他的不動聲色的臉上瞧了瞧,心道“主公很少如此失態,莫非他與這劉闢有舊?”聯想起周澈之前叫他悄悄調查本鄉太平道的命令,更是越不解。因為周圍鄉民甚多,他將疑惑藏在心中,沒有詢問。

周澈問那認識劉振的鄉民,說道“你認得此人,你也信奉太平道麼?”

這鄉民答道“本鄉信奉太平道的人不少,要說最多的應是周君曾在的橫路亭,小人聽說那兒有整一個裡都是太平道的信眾。小人有個親戚也信此道,不過小人卻是不信的。”

“噢?那你怎知此人是劉闢之弟?”

“小人家住本亭磨裡,裡中有一人名叫鄭午,和橫路亭的陳盼一樣,都是本鄉太平道的魁。這劉振每隔一兩個月便會來本鄉一次,召這鄭午相見。故此小人認識他。”

周澈早在任職亭部前,就對本縣的太平道信徒很感興趣,去年任職亭部後,更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當地的太平道展情況摸了個通透。去年底繼任了鄉長,儘管事務繁忙,他把很大的精力都放在了熟悉本鄉士紳和誅滅季氏上,但也沒有忘記“保命大計”,本著知己知彼的原則,在就職不久後,便有命姜楓等人繼續悄悄地調查本鄉的太平道情況。

根據目前得來的情報,正如這鄉民所說,本鄉大部分的亭裡都有人信奉太平道,信徒的分佈面很廣,不過數量不一,有的亭信徒多,有的亭信徒少,少則四五人,多則數十上百,其中信眾最多的便是橫路亭。陳盼所在裡,差不多整個裡的部民都信奉此教。

也正因為這個緣故,陳盼在本鄉的太平道信徒中很有名望,是一個天然的魁。只是陳盼好靜,不好弄權,雖得鄉里信徒的擁戴,但卻從來不以魁自居,平時也是隻顧本里信眾,而對其它亭部、裡落的信徒很少過問。這樣一來,就很不利太平道上層人物對本鄉太平道信徒的控制,因此就又有了一個他們組織指定的魁,也即鄭午了。

喜歡三國之大周天下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大周天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兒子是重生者,我能聽見他心聲

玄墨羲和

病美人線上改劇本

越嶼

快穿大佬的導演路

已然遲暮

迷霧降臨,我,神明繼承人

破冰大錘子

都市仙尊歸來

玉如意

什麼?廢物硬扛BOSS三天三夜

燕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