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7章 後記(上),大明之朔風疾,老律,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475節

共和五年(1649年),南京官軍攻克廣州俘殺紹武皇帝,又以“迎皇上、清君側”的名義殺入廣西追擊永曆皇帝,大同聯邦提出依照《南京條約》實行廣州自治、開放口岸,南京朝廷以地方秩序混亂為由婉言拒絕。

英格蘭革命領袖克倫威爾出兵鎮壓了蘇格蘭保王軍,將國王查理一世帶回倫敦以叛國罪送上斷頭臺,並宣佈英格蘭為共和國,從此獨攬國政走上獨裁道路。

當年二月,大同聯邦西征軍攻克羅剎國東部重鎮喀山,隨後沿伏爾加河南下與書庫爾率領的土爾扈特人、雲榮引領的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軍隊會合,四月,聯邦政府下達政令,任命雲榮為喀山總督,另在烏拉爾山以東建新疆行省,任命書庫爾為統領,五月,大同聯邦與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正式結盟,雙方聯手在斯摩稜斯克、博諾基諾兩戰大勝羅剎軍,兵鋒直指莫斯科。訊息傳出,歐羅巴諸國震驚,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迅出兵羅剎國,並遣使通告西征軍——大同聯邦接受東羅馬神聖帝國皇帝封號,同時打著十字軍的旗號西進,這是對土耳其蘇丹陛下的挑釁,必須退兵回國,否則立刻開戰,與此同時,瑞典王國的軍隊也悄悄逼近西征軍。

雲榮察覺危險,迅趕到莫斯科密談,羅剎國阿里克謝沙皇走投無路,被迫簽訂通商條約,並割讓原屬喀山汗國的土地換取大同聯邦的保護,瑞典王國隨後也與王昉簽訂了一份滿意的通商協議,承諾保持中立。八月,大同聯邦與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羅剎國同時向土耳其宣戰,並拉攏其附庸、原屬金帳汗國一系的克里米亞汗國倒戈,土耳其大軍外強中乾,戰爭打了不到兩個月便一敗塗地退過黑海。

戰事結束,鄧若水神父陪同東正教牧趕到羅馬,向教皇進獻戰利品和土地券書——壓倒東正教、打垮異教徒,這是前所未有的盛事呀,羅馬教廷一片歡呼,英諾森十世激動得熱淚盈眶,當即授予大同西征軍“聖十字軍”稱號,並勉勵西征軍再接再厲收復君士坦丁堡——雲榮當然不聽這套,西征軍獲勝後迅退守喀山,以後數十年間以此為據點支援西羅剎公司在歐羅巴大做生意,但歐羅巴諸國之間矛盾重重,相互之間戰爭不斷,土耳其人也為了復仇屢屢挑起戰端,西征軍為保護本國商業利益不得不請求聯邦政府增兵,軍隊最多時過十五萬人。

共和六年(165o年),鄭成功誘殺鄭聯,驅逐鄭彩奪取廈門,島上的大同商人遭到屠殺擄掠,大同聯邦隨即報復,江西高等法院判決鄭芝龍搶劫、殺害平民罪成立,經最高法院核准在南昌執行絞刑,鄭成功從此與大同結下死仇。

共和七年(1651年),克倫威爾頒佈嚴厲的《航海條例》,規定凡進出英格蘭及其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須使用英格蘭籍船隻裝載貨物,目的顯而易見是打擊荷蘭的海上貿易。

共和八年五月,兩艘荷蘭東印度公司和一艘聯合歐羅巴公司商船企圖穿過多佛海峽被英格蘭戰艦擊沉,這成為第一次英荷戰爭導火索,荷蘭議會立即向英格蘭宣戰。雲榮也從喀山趕到阿姆斯特丹,拿出聯邦政府密令,命令德-奈特率領正在歐羅巴訓練的聯邦艦隊、聯合艦隊投入戰鬥。

荷蘭執政威廉二世親王兩年前英年早逝,遺腹子威廉三世尚在年幼,荷蘭進入無執政期,議會隨意裁撤常備軍導致荷蘭海軍只能匆忙徵調商船應戰,開戰之初便陷入被動——荷蘭不缺乏熟練的水手和戰鬥的勇氣,但缺乏必要的訓練,而英格蘭艦隊訓練有素,戰列線戰術打得有聲有色,連戰連勝後封鎖了荷蘭沿海,次年,荷蘭卓越的海軍統帥特羅普在一次反封鎖戰中陣亡,荷蘭徹底喪失制海權。

戰爭是殘酷的,荷蘭海上貿易急劇萎縮,大批人員失業被迫另謀生路,阿姆斯特丹出現上千間房屋無人居住的景象,英格蘭同樣損失慘重,地中海艦隊被範-蓋倫率領的荷蘭海軍分艦隊擊敗,地中海貿易全面停滯。年輕的大同海軍也為成長付出沉重代價,聯邦艦隊、聯合艦隊僅有的八艘戰列艦中的五艘以及其他二十多艘主力艦被擊沉,另有分艦隊統領林飛魚、小川英健以下五百餘人陣亡。

共和十年(西曆1654年)四月,荷蘭與英格蘭簽訂《威斯特敏斯特和約》,荷蘭承認戰敗同意遵守《航海條例》,第一次英荷戰爭結束,但由於雲榮以聯邦政府沒有授權為由拒絕去倫敦,《和約》少了一方簽字更像是無效協議——海軍慘敗的訊息傳到大同,參眾兩院憤怒了,以絕對多數透過總理府的提案凍結英格蘭在聯合亞細亞公司的股份,增撥一千萬元海軍重建軍費,派兵進入廓爾喀、錫蘭,向莫臥兒帝國提供軍事援助。

共和十一年(西曆1655年)五月,範-蓋倫將軍受荷蘭議會委託率領聯邦艦隊、聯合艦隊殘部返回遠東,同船還攜帶了數千名出外謀生的荷蘭人。大同聯邦大都督府立即下達命令委任範-蓋倫為聯邦海軍提督,增建旅順、登州、海州三個軍港,戰列艦擴充到十五艘,其他主力艦再增加四十艘——聯邦海軍從此進入漫長的重建期,沒有餘力維持南方海面秩序。

共和十四年(1658年),加冕國王不到一年的克倫威爾去世,查理二世復辟,英格蘭政局出現動盪,這時,大同與荷蘭也在巴達維亞展開密談——荷蘭議會說服東印度公司放棄福摩薩和對大同的海軍貸款債權,希望以此換取大同聯邦的援助,而大同聯邦政府對臺灣不感興趣,要求荷蘭儘快結清大同為保衛荷蘭已生的軍費,並對今後因此生的債務提供擔保,雙方訴求差距太大,只好不斷向上面請示,談判時斷時續,取得共識遙遙無期。

共和十五年(西曆1659年),吳三桂攻入雲南,永曆帝逃亡緬甸,至此除少數地區還有殘明武裝抵抗外,雲、桂、貴、閩、粵五省基本落入南京朝廷手中,但南京朝廷的官營經濟搞得一團糟,魚米之鄉的江南、浙江日益疲睏,竟然還出現饑荒,洪承疇養不起軍頭,索性許他們在地方自籌糧餉。吳三桂的兵最多,佔據的雲南、貴州卻最窮,一時陷入困境,手下謀士方光琛不愧在大同混過,獻出富國強兵之計結好大同以引進工商;行銅鈔以搜斂民財;開放百業以增收商稅;疏通商道以廣徵關鈔。吳三桂一一採納,他的親眷、部將立刻像狼一樣撲向雲貴各地大做生意,廣東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廣西的孫延齡隨之跟風,南中國似乎突然走進新時代。

共和十六年(西曆166o年)初,鄭成功起兵十八萬走海路北伐,五月合會舟山的張煌言部在長江口擊敗大同聯邦的崇明水師協,隨後攻崇明、上海不克進入長江,六月在瓜州、鎮江先後大敗江北民兵和南京官軍,沿江州縣的南京官員見勢不妙紛紛獻城投降,鄭軍勢如破竹包圍了南京城。洪承疇的主力在南方,無力堅守南京,急忙向揚州的李槐求救,這時,鄭軍卻在南京城下休整十餘天無所作為,給了江北動員預備兵和調動兵力的時間,八月上,上海守備梁化鳳先率領三千民兵殺到南京,緊接著徐州提督噶爾圖率領騎五鎮、步六鎮渡過長江。鄭軍措手不及被殺得大敗,撤退途中又被武昌水師協、崇明水師協前後夾擊,損失精銳五萬、戰船數百才逃出長江口,張煌言所部也被打得一鬨而散,江南、浙江再無成建制的殘明武裝。

洪承疇僥倖逃脫一劫,恨得咬牙切齒,捕殺了張煌言等大批忠於故明的志士,次輔錢謙益與殘明勢力藕斷絲連,唯恐受到牽連,索性夥同一幫江南士紳叛逃江北,從此脫離官場專心治學。

共和十七年(西曆1661年),困守廈門的鄭成功為尋找出路率精銳二萬五千人、戰船數百艘東進,四月在臺灣南部登6,赤嵌城的荷蘭人力戰不敵,被迫獻城投降。鄭軍迅分兵一部撲向臺灣北部,而以主力包圍澤蘭城,但福摩薩總督揆一拒絕勸降,率領千把荷蘭男女死守澤蘭城,同時派人向巴達維亞求救。八月,十多艘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武裝商船進入臺江,鄭家艦隊以絕對優勢將其擊退,巴達維亞派來的信使卻趁亂進入澤蘭城傳達命令——免去揆一的福摩薩總督之職,放棄福摩薩並撤走全部荷蘭人。揆一不肯從命,堅持到十二月才向鄭軍投降,鄭成功很大度地釋放了投降的荷蘭人,揆一不服氣,出海不久又轉向臺灣北部。

臺灣北部是十幾萬大同移民的聚集地,建有共和、自由兩座堅固城堡,大同駐臺大使彭大順、副使施琅毫不畏懼鄭軍來犯,率領民兵海6出擊,數次擊退鄭軍登6,揆一帶領百餘荷蘭青壯趕到後防守更加嚴密,鄭軍屢戰失利,退回臺灣南部與主力會合。

共和十八年(西曆1662年)正月,大同聯邦與荷蘭迫於臺灣形勢不斷惡化,兩國政府相互讓步達成協議——雙方已生的債權債務全部衝抵,今後大同海軍為保衛荷蘭所支出的軍費由大同聯邦承擔七成、荷蘭承擔三成,荷蘭同時支援大同沒收英格蘭在聯合亞細亞公司的股份作為戰爭賠償,大同同意接受臺灣,並保證年底前委派範-蓋倫將軍率聯邦海軍出兵歐羅巴。

五月,範-蓋倫率領聯邦艦隊、聯合艦隊突然出現在廈門海面,輕鬆殲滅了鄭軍留守艦隊,還協助耿精忠所部攻克廈門,幾乎同時,金國鼎率領步五鎮、步七鎮登6臺灣北部。鄭成功聞訊急忙下令放棄臺灣轉進呂宋,但途中被大同海軍會合荷蘭、西班牙艦隊包圍,苦戰三天大部分戰船被擊沉,鄭成功憂憤交加死於軍中橫行遠東海面數十年的鄭家海盜武裝就此覆滅。

同年,殘明永曆皇帝被緬甸國王遣送回國,吳三桂下令將其及家眷縊殺於昆明,南京朝廷由此坐實了偽朝的惡名。江南、浙江人民苦於官營盤剝已久,趁勢打出“除賊復明”的旗號起來反抗,洪承疇有心鎮壓,但軍隊不斷譁變,朝中官員也分崩離析,不得已逃亡江北避難,三年後病逝於大同。南京朝廷突然崩潰,士紳名望卻找不到哪個大明宗室敢出頭當皇帝,地方上陷入一片混亂,南方的吳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三大軍頭趁機出兵奪權。這時吳牲創立的聯邦黨活躍起來,在南京召集地方士紳和返鄉商賈成立議會,宣佈江南、浙江獨立,同時向大同請求保護,聯邦政府迅派兵進駐兩省,逼迫吳三桂等人縮回老窩。

共和十九年(西曆1663年)正月,西鄉佑江前往江戶覲見日本天皇,不幸被幕府派人暗殺,訊息傳出舉國譁然,各地維新人士悲憤至極,號召民眾武裝起義,駐大阪的大同軍、駐長崎的荷蘭商館立刻開啟軍械庫放武器,移民大同的日本人也迅攜帶武器趕來支援,反抗幕府的聲勢越來越高。六月,駐琉球的聯合艦隊以保護本國公民為由進入江戶灣,日本維新人士大受鼓舞,趁勢動十幾萬人向江戶大進軍,幕府出兵阻擋,卻不料軍隊與民眾會合到一起,德川家的人恐懼了,接受大同聯邦駐日本通商大使朱之瑜的勸告流亡大同避難。德川家的人走了,天可汗皇帝李榆卻攜帶十幾船糧食、布匹到達江戶,還攜手識仁天皇主持了西鄉佑江的公祭,日本人次見到天皇就大失所望,這位天皇矮小木訥、口齒不清,站在李榆旁邊簡直像個跟班,大家喊了幾句“天皇萬歲”便改口“天可汗皇帝萬歲”,公祭一結束,新成立的日本議會便推舉李榆為議長。

日本革命成功的訊息傳開,朝鮮人聞風而動,突然動兵變趕走國王,隨後也成立議會——自由思想的長期傳播必然導致這種結果,但推翻專制容易建立共和卻艱難,十月上,日本、朝鮮代表跑到大同建議成立東亞細亞聯邦共和國,江南、浙江議會苦於無法維持地方,當即也派代表趕來商議如何實現國家統一。聯邦政府頭痛了,無論建立東亞聯邦還是國家統一必然涉及中樞與地方關係、議院議席分配、財政稅收分擔等問題,而這些都在《大同憲律》中有明確規定,絕不可能輕易變動,於是相互之間開始討價還價,又一場漫長的談判開始了。

共和二十年(西曆1664年),英格蘭奪取荷蘭在阿美利加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戰鬥中還擊沉荷蘭西印度公司和大同聯合阿美利加公司多艘商船,次年二月,荷蘭、大同向英格蘭宣戰,兩軍臥薪嚐膽十餘年終於等來雪恥的機會,在荷蘭海軍統帥德-奈特將軍的統一指揮下起氣勢如虹的進攻,將英格蘭艦隊打回老窩,1667年五月,德-奈特率領兩國艦隊闖進泰晤士河,掃蕩數日後安全撤回。這時,倫敦突然爆鼠疫,英格蘭無力再戰,六月與荷蘭、大同簽訂《佈雷達和約》——英格蘭同意修改《航海條例》,歸還原屬荷蘭的蘇利南殖民地,同意大同聯邦對阿美利加西海岸具有不可侵犯的特殊權益,放棄在聯合亞細亞公司的股份,與之對等,荷蘭放棄新阿姆斯特丹及哈德遜河流域,大同停止援助莫臥兒帝國,兩國共同承認英格蘭王國對印度具有不可侵犯的特殊權利。

歐羅巴捷報傳來,大同聯邦舉國狂歡,正在大同談判的日本、朝鮮、江南、浙江代表大受鼓舞,與聯邦政府作出妥協——大同聯邦改國名為東亞細亞聯邦共和國,《大同憲律》維持不變,僅加一條修正案“自由是人民最基本的權利,在憲律維護的自由秩序遭到破壞情況下,聯邦成員有權以公允的、不受外力干擾的公民自決方式決定是否脫離聯邦”。四方從此搭上大同聯邦這艘已經起航的巨輪,若干年後一個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出現在東亞大地,西鄉先生奮鬥多年的理想實現了。

共和二十五年(西曆1669年),李榆從長崎出前往歐羅巴諸國訪問,這一年,戈登的《大同聯邦革命史》在倫敦出版,英格蘭學者被書中內容所吸引,紛紛踏上前往大同聯邦的旅程,其中包括偉大的約翰-洛克和艾薩克-牛頓,而大同學者也懷著對歐羅巴的好奇心西去遊學,東西方交流的熱潮由此興起。

次年,聯邦總統李晉扔下一封辭職信,攜幼年時的夥伴劉承祖、趙寶、扎納巴扎爾活佛等人悄悄從天津出奔向大洋彼岸——李晉等待這一天許久了,為此不惜自掏腰包建起造船廠和航海學堂,但絕沒想到他的任性掀起又一個大航海高潮,此後百餘年間,無數大同人將追隨他們的足跡到達阿美利加西海岸,建起了一座座名為新大同、新歸化、新太原……的城市,最終與東海岸的歐羅巴移民會合在一起,共同建立起另一個偉大的自由國家——北美聯邦。

李晉突然出走讓總統府措手不及,總領政務李曜、馬立克立即召集總統府、總理府、最高法院、最高審刑院緊急會議,提名李榆長孫、阿達海之子晉親王李焜為聯邦總統。參眾兩院順利透過議案,但同時取消了總統指定眾議員以及提名總理政務人選的權利。

共和二十四年(西曆1668年)六月,第五次昭君墓會議如約召開,老一代的鄂爾泰、李富貴、劉宗周、黃道周、蔡懋德等人這時都已去世,對陣雙方變成以李槐、那木兒、雲榮為的共和派和以黃宗羲、顧絳、朱之瑜為的實學派,不過爭論焦點已不再是漢學、士紳、帝制問題,而是如何處理聯邦與地方、自由與共和的關係,會議達成共識——東亞聯邦乃合各族為一大國族以工商為主業之新國家,治國學說須與時偕進而不能因循守舊,目前的政體是最好的選擇,各方應維護國家的統一、穩定,在此前提下充分保障地方的自治權和人民的自由權。

喜歡大明之朔風疾請大家收藏大明之朔風疾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宗親劉循,再延漢祚三百年

吞金獸2號

霹靂天下之逆命皇龍

樂尋遠

時空道祖

彭毛

凡修尊者

守望海

大宋就該這麼玩

風情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