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鍵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8章 犯境4,穿宋,我反了,彩色鍵盤,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們守住太原城確實了不起,但那畢竟只是守城。如今若是他們選擇跟我大夏為敵,那肯定是自尋死路。而且他們造反了,也不是正好嗎?對於我大夏來說,宋朝越亂越好。”年輕士卒哆嗦一下,一邊抽褲子,一邊小聲說,“我聽說,上面可能要趁機會兵討宋了。”

年長士卒聞言,眼神依舊平靜,沒有絲毫的驚訝,一邊提褲子,一邊淡淡說:“其實不用聽說,軍中之人都能猜到,我大夏東征,是遲早的事。至少,要破了府州城,滅掉折家軍。當然了,最主要的是奪回橫山。”

橫山,今陝西橫山縣一帶。

從戰略角度上看,橫山對宋金兩國都極其重要,對西夏而言,橫山是與宋朝的一道重要屏障,甚至關乎西夏能不能安心立國。

畢竟自己的大門被人掌控,搞不好哪天心情不好,或者心情太好就進門搶東西,這確實不是什麼好事。

可就是這樣的一道重要屏障,八年前被童貫,种師道等人,率兵攻打佔領,西夏自此失去橫山這道重要屏障,西夏自此對宋朝也不敢再有進犯之心。

八年前,宋夏橫山之戰以宋朝勝利告終,兩國本是你死我活的局面,宋徽宗也準備命童貫和种師道繼續西征西夏,西夏也有亡國之危。

可李乾順是遼國天祚帝的半個女婿,面對宋徽宗的征討,李乾順慌亂之下,就派人去遼國找丈人天祚帝。

面對女婿的請求幫忙,再加上天祚帝也不想讓西夏滅亡,然後單獨面對宋徽宗可能的征討,於是天祚帝從中調解。

天祚帝出面,宋徽宗當時也買了面子。

當然了,面子並沒有白買。

李乾順當時被宋徽宗趙佶賜趙姓,是為趙乾順。李乾順名義上也對宋朝俯稱臣,兩國自此相安無事。

多年的戰亂,仇恨,表面上也稍微得到緩和。

(說說李乾順為什麼姓李,因為唐朝姓李,也是賜姓。原本西夏的皇族姓拓跋。再說說西夏的由來,那是因為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不同意,所以才有了大夏。因為大夏在宋朝西面,所以宋人稱大夏為西夏。)

(說說李乾順為什麼是遼天祚帝的半個女婿,因為出嫁的公主並非天祚帝真正的女兒,而是一個郡主之類的,只是被天祚帝封為公主,用來聯姻罷了。李乾順為了與遼國聯姻,與遼國交好,也是費盡心思,這一點不多提。說一說這個遼國公主,先,她死了。死因是遼國被女真滅亡,她傷心欲絕之下,絕食而死。)

宋朝,遼國,西夏。算得上三國鼎立,相互牽制。

只是女真的崛起,遼國的覆滅,靖康之變的生,使得許多事情都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年輕士卒提好了褲子,有些感嘆道:“八年前,我才十二歲,我爹就戰死在了橫山。”他目光猛然變得堅定,“所以我從軍,就是想在有生之年東征,為我爹報仇。我也要讓那些宋人的小孩跟我一樣,讓他們感受一下沒爹的滋味。”

年長士卒笑笑不說話,突然間,他眉頭微微一皺,似乎在仔細聆聽著什麼。

年輕士卒見狀,疑惑的問道:“怎麼了?”

年長士卒望著東面的矮矮山丘,一臉凝重:“馬蹄聲。”

年輕士卒這時也聽到了馬蹄聲,卻是無所謂道:“別那麼緊張,也許只是將軍他們追那孔明燈,如今回來了。”

“不對。”年長士卒搖搖頭,“人數不對。”

馬蹄聲越來越大,年輕士卒這時也望向了東面的矮山丘,微微皺起了眉頭。

某一時刻,山丘那邊揚起了塵土,緊接著,騎兵的輪廓迅顯現而出,十個,百個,千個……

年輕士卒一看到陌生的黑色甲冑,頓時瞪大了眼睛,似乎還在思考對方的身份。或者說,這些人為何越過了邊境。

年長士卒一向較為沉穩,此時也是一臉不可思議地看著這一幕,這一刻,他想到了去追孔明燈的將軍,也許,將軍所帶的百騎已經全軍覆沒,要不然這些騎兵怎麼會如此輕易來到這裡。

他又想到了身後的軍營,許多士卒還在談笑風生,儼然一副宋人不會過境的樣子,全然沒有時刻準備作戰的思想。

當然,這並不是西夏守邊士卒多麼腐敗,多麼沒有危機感。

而是他們認為,宋人被女真人打成這樣,應該將所有心思都花在如何對抗女真人上,而不會主動對西夏宣戰,府州的反賊亦是如此。

可是,有敵人確實從宋地殺來了。

年長士卒猛然扯動嗓子,大聲高呼:“敵襲……”

聲音高亢焦躁,亦如他此時的心情。

營地中,許多西夏士卒隱約聽到了這聲高呼,有人茫然,有人卻已經快站起身,握住了掛在腰間的武器。

而東面的四千不之客,已經露出了嗜血的獠牙。

“殺……”

喊殺聲傳出,代表著距離已經近了,已經不用偷偷摸摸的過來。或者說,從他們縱馬而來的時候,就不怕被對方現。因為縱使現了,西夏守邊士卒也沒足夠的時間去部署防衛。

快,這是輕騎兵的最大優勢。

混亂的營地,沒有了最高主將的率領,千餘西夏士卒的抵抗只是片刻,最終變成了單方面的追殺與逃亡。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四千兇悍騎兵,少數西夏士卒甚至主動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現跪地投降能活命,許多自覺逃不掉的西夏士卒也紛紛效仿投降的人,扔掉武器,跪倒在地。

當然,也有許多西夏士卒臨死不屈,選擇將生命徹底燃盡,為國盡忠,可歌可泣。

營地中央的地面,還存在沒有凝固的鮮血,而鮮血旁邊,是一具具零散的屍體,戰馬饒過屍體,踩到因為鮮血而變得稍微鬆軟的地面,留下了血紅的馬蹄印子。

營地中央,兩百多個降卒被拿掉了甲冑,此時正蹲坐一團,微微抬頭四顧。眼中有恐懼,也有震驚與不解。

這支輕騎兵的強悍,縱使是一些與宋兵打過仗的西夏老兵,也從未見過。也因為這一點,他們隱隱猜到了這些進犯者的身份,畢竟太原一戰,勝捷軍太過亮眼。折家軍跟著勝捷軍造反的事,天下兵者也幾乎全部聽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抗戰:讓搞後勤,反手神操作

華山劍神